「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

  • 莎萝蔓蛇
  • 2025-02-13 19:37:55
「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太英格(太恩格尔)嘎查,阴山山脉乌拉山南麓,是赵北长城沿线的一座烽火台,在长城资源调查系统中被称为「公庙3号烽火台」。赵北长城是战国时期赵国为防范北方游牧部族南下侵袭而在其北部边疆修筑的一道长城,建于赵武灵王(前356-前295年)统治时期,而长城沿线烽火台的建造年代可能晚至西汉。

《史记 · 匈奴列传》有载:「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赵北长城的总体走向与起止点目前已基本调查清楚,东起今河北尚义县与内蒙古兴和县交界的洋河上游丘陵地带,西至乌拉特前旗乌拉山的大沟沟口附近,大体沿阴山山脉南麓东西横亘,总长约500公里。

太恩格尔烽火台是赵北长城沿线罕见的台体尚存的烽火台,以黄褐土夯筑而成,夹杂较多小石子,夯层清晰可见,厚约10-15厘米。现存台体呈不规则柱状,残高约4米,曾有多道裂缝,底部也被掏蚀,近年得到了修缮加固。在降水与人类活动较多的阴山南麓,两千年前的夯土台体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于赵北长城沿线或为孤例,其他夯土烽火台多已坍塌呈土丘状。

太恩格尔烽火台倚靠邻近沟口的长城墙体而筑,但周围长城因山洪冲刷和人为采砂已被破坏殆尽。烽火台西侧与之隔沟相望的台地上,尚存一段长约200米的长城,呈土垅状,墙体南侧连接着一座边长约30米的方形障城。在这段长城以北约100米,还有一道与长城平行的墙体,调查报告认为是早期墙体,个人感觉不太可信,或为汉代沿用赵北长城时在沟口增筑的当路塞。

太恩格尔烽火台以西约8公里,张连喜店村北侧大沟沟口,便是赵北长城的最西端,即《史记》所载「高阙」。目前学界对高阙地望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其在历史上发生过变化。阴山山脉一线存在众多沟口两侧山势像双阙般高耸的地貌,赵北长城西端所处的大沟沟口亦是如此。从这里再往西,乌拉山和前套平原一同走向终结,赵国的领土也就到此为止了,并未染指狼山和后套平原。

让我一直不太理解的是:从地形上看,乌拉山南麓的这段赵北长城在防御北方游牧部族方面并没有多大实用性。高耸连绵的山脉已经是完美的天然屏障,大段的长城墙体紧贴山脚而建,防范着不可能翻山而来的骑兵,也无法望见山另一侧敌人的动向。真要守护河套平原,那么只需在沟口附近修筑当路塞、控制住交通要道即可,如狼山西段的鸡鹿塞等。赵北长城可能还处在中原文明建造长城的早期探索时期,主要起到划定疆界的作用。

微博知识+微博旅行家
「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太恩格尔烽火台」#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