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AI幻觉,筑牢数字安全防线

  • 张慧林
  • 2025-03-08 04:20:57
网络名人赞两会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幻觉需定期清理【正视AI幻觉,筑牢数字安全防线】随着科技浪潮的迅猛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如潮水般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日常办公到艺术创作,从信息传播到科研探索,AI的身影无处不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惊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49亿人 ,占整体人口的17.7%。然而,在这繁华的数字图景背后,AI幻觉正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暗流,悄然威胁着信息生态的安全与稳定。

AI幻觉,简单来说,就是人工智能系统生成的内容与真实数据不符,或偏离用户指令的现象。特别是深度推理模型逻辑自洽性的提升,使得AI生成内容真假难辨,带有算法偏差的虚假信息被新一代AI系统循环学习,形成“数据污染 - 算法吸收 - 再污染”的恶性循环。普通民众由于对AI技术原理及生成机制了解有限,很容易将这些“幻觉数据”当作真实可信的信息,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AI幻觉带来的数据污染问题,正日益凸显其危害。在新闻领域,虚假新闻事件的编造可能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舆论;在医疗领域,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在学术研究中,虚假参考文献的出现可能破坏学术的严谨性和可信度……凡此种种,都表明AI幻觉不仅削弱了公众对AI技术的信任,还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面对AI幻觉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一方面,构建安全可信数据标签体系,通过建立安全可信、动态更新的信源和数据知识库,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可信度和危害程度建立标签体系,降低人工智能幻觉出现概率,提升生成内容可靠性。另一方面,研发AIGC幻觉治理技术和平台,通过研究幻觉自动分析的技术和软件平台,开展幻觉自动分析、AIGC深度鉴伪、虚假信息检测、有害内容识别以及互联网传播溯源,由相关部门定期清理幻觉数据,为公众提供AIGC幻觉信息检测工具与服务。

当然,防范和治理AI幻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AI产业的发展;企业要强化技术创新,加大对AI幻觉治理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AI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科研机构要加强对AI技术的基础研究,深入探索AI幻觉的产生机制和解决方法;公众则需要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学会正确使用AI技术,不盲目相信AI生成的内容。

AI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AI幻觉等问题如不加以有效解决,将会成为AI技术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只有正视AI幻觉,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才能筑牢数字安全防线,让AI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科技力量。
正视AI幻觉,筑牢数字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