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2
- 爱慕读书
- 2024-12-30 16:52:27
:《没有个性的人》
✍:罗博特·穆齐尔
:作家出版社
️:2000.12
《没有个性的人》,一部神奇的书,是德国人评选出的20世纪最重要德语长篇小说第一名。
第一段是这样的:
大西洋上空有一个低压槽;它向东移动,和笼罩在俄罗斯上空的高压槽相汇合,还看不出有向北移避开这个高压槽的迹象。等温线和等夏温线对此负有责任。空气温度与年平均温度,与最冷月份和最热月份的温度以及与周期不定的月气温变动处于一种有序的关系之中。太阳、月亮的升起和下落,月亮、金星、土星环的亮度变化以及许多别的重要现象都与天文年鉴里的预言相吻合。空气里的水蒸汽达到最高膨胀力,空气的湿度是低的。一句话,这句话颇能说明实际情况,尽管有一些不时髦:这是1913年8月里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这段以及下两段,让我尝试了好几次都碰壁放弃了。
2009年11月12日下午翘班回家,一个人的时间太惬意,吃零食,喝茶,看八卦杂志。玩了两个小时,准备看书,又找出《没有个性的人》,马上就看进去了。然后开始了一段幸福的旅程。
它是一部无法形容的书,我最喜欢止庵说的:
1️⃣读《没有个性的人》时始终有这样的印象:我躺在一间可能属于自己的茅屋中,忽然看见一座无比巨大的城堡正自天气飘忽而过,一切都是莫名的,恍惚的,然而却是很早以前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一件事。
2️⃣穆齐尔是博大的,随便出门一走,是有意义的,遇着什么事,是有意义的,听到什么讯息,也是有意义的……与世界的任何接触都能引发一种“穆齐尔式的感受”,然而就其中某一点而言,感受何以达到如此饱满程度,就写作这一过程而言,又怎能将饱满的感受保持始终,仍然是不可理喻的。
3️⃣概述《没有个性的人》内容往往不得要领,因为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根本无法概述,这说得上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的集大成之作,——当然也可以说是对欧洲文明的彻底颠覆乃至终结之作。
《没有个性的人》有多好,也可以看看其他作家怎么说的。
我劝她(玛格丽特·杜拉斯)读《没有个性的人》,这本书后来成了她的“永久读物”。这个她脱口而出的词使我大为震惊。她意识到了它的意义,并在晚上多次重复,然后又公开地到处说。她后来说:“我很喜欢普鲁斯特,但我更喜欢穆齐尔。”穆齐尔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作家……后来读《阿卡塔》时,她对《没有个性的人》的崇拜就暴露无遗了。
——{法]米歇尔·芒索:《闺中女友》
尼采使哲学与小说接近,穆齐尔使小说与哲学接近。这一接近不是说穆齐尔比别的小说家少些小说家的什么··穆齐尔的被思考的小说同样完成了对主题的前所未有的开阔;从此,任何可以被思想的都不被小说的艺术所排斥。
——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
ྀིྀི❤️ྀིྀི
我当然没有能力描述它,我只是享受了一场狂欢。然后在书的末尾写了一句:“我欠你,穆齐尔”。
摘录一些当时的日记:
【2009-11-12】
《没有个性的人》真好。它讲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我不时因之想自己。想到一个有趣的事:即找不到吸引我的人生目标。现实中能想到的应该想到的无非是:富有、有钱和当官、有地位。可只要想象到目的实现后的可能状态,我就腻味,怎么一点吸引力也没有?既使我有兴趣的事,设想实现后的样子,也只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头。“有时他的心情简直就像是他生来就有一种才干,现在没有这才干要追求的目标。”
【2009-11-13】
继续看《没有个性的人》。因为它没有什么故事。所以我好久都没有这么沉着,一点不着急往前看。
好久好久好久都没有过这种不依赖茶而产生的精神兴奋。是因为看书、回顾08年笔记,还是写笔记?
我的兴奋也因为发现一本喜欢的书。今年的年末将因之有光彩。每年的八月左右都是阅读低潮。而年底有一个小高潮很重要。
我要不要奉《没有个性的人》为我的圣经?虽然只看到107页。我已屡屡受到神启。
最平庸的一个是:不相信任何冠冤堂皇的话。不过这样,我仍然是在跟着作者走,不过只能这样。他让我看见许多人的荒谬,既使看不到他自己的,我仍是受益者。
【2009-11-14】
看《没有个性的人》,启示太多。对于我的人生思考,恰逢其时。我终于觉得,可以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而不再犹疑。对于工作,用三分之一的精力对付。既然我不能完全自由,就好好利用现状为自已打算。怎么想,都不能辞职。可现在我觉得,辞职在家,天天看书才是对得起自己的。但这不可能。那么就在保持现状下让自己的精神保持最大自由,保证最多的个人时间。因为我发现现实人生没有任何有吸引力的人生目标,唯一有吸引力的则是投身于人类创造的文化与智慧中。这也需要我有足够的机敏与能力,以保证我最快速地对付现实。
【2009-11-17】
最近《没有个性的人》进展很慢。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看书。不能长时间地看,效果很差,领悟也少,糟糕。没有生小孩前,周六周日是最完整的阅读时间,足以令我满足,所以也不象现在这么急于把每一点时间都投入进去。如果不是上周四下午给自己放假。估计也不能如此快地接受《没有个性的人》。
【2009-11-18】
早晨我想,其实我潜意识里一直有一个梦想或者幻想:我有回归自由的可能。没有这一个设想在那,根本不能活下去。也许会有人说,我也因为这而被耽误,不能面对现实,接受,并重新开始。那又如何?我的疏离虽令我多处受难,可是值得,它保护着我的尊严。
这是我最近慢慢发展的核心。感谢他人给我的磨难,感谢《没有个性的人》。
【2009-11-24】
昨天又是12:30上床,没有时间看《没有个性的人》。偶尔看几分钟根本看不懂。这本书我是要反反复复看的,就放在明年重新开始。
止庵说他用了整整十天逐字逐句地看完了《没有个性的人》。那一定是完整的时段,像我在11月12日开始它那几个小时也很完美。不过除了头两天。进展迟缓。
很困。可是需要好好看《没有个性的人》,现在看第72章,十分吃力。
【2009-11-25】
昨天回家的路上不停打哈欠,可是回到家又舍不得睡。看《没有个性的人》72-73章,完全思辩的我应付不上来。前言里讲穆齐尔生前出版的是1075页。全稿2160页。想之也令人激动。可是什么时候会翻译过来。
《没有个性的人》看到第78章。喜欢的要命。再也不要看那些二、三流作品了。这样的好书看了才值。
【2009-11-28】
《没有个性的人》(上)看完了,最近几天有些着急。想要开始(下),会有清新的感觉吧?可惜没有,甚至有些忘记为什么激赏。两册书161章。上册103章下册58章。因为爱它,所以去翻止庵和《夜无虚席》,又发现好多作家。
【2009-11-30】
晚上不是很困,好好看一章《没有个性的
人》,完全看懂了。
【2009-12-6】
半夜醒来,觉得心情沉重,世界灰暗。周五又发生不愉快的事,我的心理承受力仍然脆弱。想我从《没有个性的人》中悟出的觉悟倒底是什么,总是一时的觉悟,过后沉入黑暗。
我本可以怀揣着自己的秘密生活,做一个隐秘的旁观者,可我无法分心。我的心不在这,我就伪装不出在这的状态。
最近用心寻找好小说。看到《跳房子》、《过于喧器的孤寂》等好多书的提及。昨天看到网上关于《跳房子》的简介,它有小说阅读解答的内容,马上有兴趣。《古格拉群岛》讲,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世界。“你被捕了”,世界天地就塌了。
回来仍要感谢《没有个性的人》。这一切寻找都是从它开始开始。阅读终于影响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它是我的圣经。这所有书不仅只是消遣,是真切地关于世界的。
【2009-12-7】
今天不知为什么这么忙。挤不出一点时间看书,而忙完了也不知忙的是什么,不愿意去想。
《没有个性的人》感觉好久没看了。一天看一两页根本不行。必须有整段的时间才可以。
【2009-12-17】
早晨起来晚了,索性好好看几页《没有个性的人》。
【2009-12-18】
因为《没有个性的人》在手,总觉得开始一本新书是不道德的,仍顶着压力看了一本又一本。
【2009-12-23】
早晨重看《小说面面观》,头次看的激赏才能落到实处。又看一点《没有个性的人》,决定务必在新年前看过一遍。
【2009-12-27】
拜现实与《没有个性的人》所赐,觉得自己的精神或观念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却无能力思考清楚更不能用文字阐明,是没能力思考还是抗拒?
2:01终于看完《没有个性的人》。再回头看前言,想我这生还有没有机会看到另一部分与他的日记。也许从现实在开始自学德语,十年后再想办法找到这本书。这愿望还是有可能达到的?
《没有个性的人》是一部未完成长篇小说。第一卷(第一部19章、第二部104章)出版于1930年,共1075页。第二卷(第三部)出版于1933年。中译本就是这两卷三部161章。第三部另外20章出版于穆齐尔死后的1952年,全书共2160页。中文版出版于2000年12月,2015又出了新版,仍然没有第三部的20章,令人扼腕。
好书推荐 生活手记 书评
✍:罗博特·穆齐尔
:作家出版社
️:2000.12
《没有个性的人》,一部神奇的书,是德国人评选出的20世纪最重要德语长篇小说第一名。
第一段是这样的:
大西洋上空有一个低压槽;它向东移动,和笼罩在俄罗斯上空的高压槽相汇合,还看不出有向北移避开这个高压槽的迹象。等温线和等夏温线对此负有责任。空气温度与年平均温度,与最冷月份和最热月份的温度以及与周期不定的月气温变动处于一种有序的关系之中。太阳、月亮的升起和下落,月亮、金星、土星环的亮度变化以及许多别的重要现象都与天文年鉴里的预言相吻合。空气里的水蒸汽达到最高膨胀力,空气的湿度是低的。一句话,这句话颇能说明实际情况,尽管有一些不时髦:这是1913年8月里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这段以及下两段,让我尝试了好几次都碰壁放弃了。
2009年11月12日下午翘班回家,一个人的时间太惬意,吃零食,喝茶,看八卦杂志。玩了两个小时,准备看书,又找出《没有个性的人》,马上就看进去了。然后开始了一段幸福的旅程。
它是一部无法形容的书,我最喜欢止庵说的:
1️⃣读《没有个性的人》时始终有这样的印象:我躺在一间可能属于自己的茅屋中,忽然看见一座无比巨大的城堡正自天气飘忽而过,一切都是莫名的,恍惚的,然而却是很早以前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一件事。
2️⃣穆齐尔是博大的,随便出门一走,是有意义的,遇着什么事,是有意义的,听到什么讯息,也是有意义的……与世界的任何接触都能引发一种“穆齐尔式的感受”,然而就其中某一点而言,感受何以达到如此饱满程度,就写作这一过程而言,又怎能将饱满的感受保持始终,仍然是不可理喻的。
3️⃣概述《没有个性的人》内容往往不得要领,因为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根本无法概述,这说得上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的集大成之作,——当然也可以说是对欧洲文明的彻底颠覆乃至终结之作。
《没有个性的人》有多好,也可以看看其他作家怎么说的。
我劝她(玛格丽特·杜拉斯)读《没有个性的人》,这本书后来成了她的“永久读物”。这个她脱口而出的词使我大为震惊。她意识到了它的意义,并在晚上多次重复,然后又公开地到处说。她后来说:“我很喜欢普鲁斯特,但我更喜欢穆齐尔。”穆齐尔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作家……后来读《阿卡塔》时,她对《没有个性的人》的崇拜就暴露无遗了。
——{法]米歇尔·芒索:《闺中女友》
尼采使哲学与小说接近,穆齐尔使小说与哲学接近。这一接近不是说穆齐尔比别的小说家少些小说家的什么··穆齐尔的被思考的小说同样完成了对主题的前所未有的开阔;从此,任何可以被思想的都不被小说的艺术所排斥。
——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
ྀིྀི❤️ྀིྀི
我当然没有能力描述它,我只是享受了一场狂欢。然后在书的末尾写了一句:“我欠你,穆齐尔”。
摘录一些当时的日记:
【2009-11-12】
《没有个性的人》真好。它讲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我不时因之想自己。想到一个有趣的事:即找不到吸引我的人生目标。现实中能想到的应该想到的无非是:富有、有钱和当官、有地位。可只要想象到目的实现后的可能状态,我就腻味,怎么一点吸引力也没有?既使我有兴趣的事,设想实现后的样子,也只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头。“有时他的心情简直就像是他生来就有一种才干,现在没有这才干要追求的目标。”
【2009-11-13】
继续看《没有个性的人》。因为它没有什么故事。所以我好久都没有这么沉着,一点不着急往前看。
好久好久好久都没有过这种不依赖茶而产生的精神兴奋。是因为看书、回顾08年笔记,还是写笔记?
我的兴奋也因为发现一本喜欢的书。今年的年末将因之有光彩。每年的八月左右都是阅读低潮。而年底有一个小高潮很重要。
我要不要奉《没有个性的人》为我的圣经?虽然只看到107页。我已屡屡受到神启。
最平庸的一个是:不相信任何冠冤堂皇的话。不过这样,我仍然是在跟着作者走,不过只能这样。他让我看见许多人的荒谬,既使看不到他自己的,我仍是受益者。
【2009-11-14】
看《没有个性的人》,启示太多。对于我的人生思考,恰逢其时。我终于觉得,可以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而不再犹疑。对于工作,用三分之一的精力对付。既然我不能完全自由,就好好利用现状为自已打算。怎么想,都不能辞职。可现在我觉得,辞职在家,天天看书才是对得起自己的。但这不可能。那么就在保持现状下让自己的精神保持最大自由,保证最多的个人时间。因为我发现现实人生没有任何有吸引力的人生目标,唯一有吸引力的则是投身于人类创造的文化与智慧中。这也需要我有足够的机敏与能力,以保证我最快速地对付现实。
【2009-11-17】
最近《没有个性的人》进展很慢。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看书。不能长时间地看,效果很差,领悟也少,糟糕。没有生小孩前,周六周日是最完整的阅读时间,足以令我满足,所以也不象现在这么急于把每一点时间都投入进去。如果不是上周四下午给自己放假。估计也不能如此快地接受《没有个性的人》。
【2009-11-18】
早晨我想,其实我潜意识里一直有一个梦想或者幻想:我有回归自由的可能。没有这一个设想在那,根本不能活下去。也许会有人说,我也因为这而被耽误,不能面对现实,接受,并重新开始。那又如何?我的疏离虽令我多处受难,可是值得,它保护着我的尊严。
这是我最近慢慢发展的核心。感谢他人给我的磨难,感谢《没有个性的人》。
【2009-11-24】
昨天又是12:30上床,没有时间看《没有个性的人》。偶尔看几分钟根本看不懂。这本书我是要反反复复看的,就放在明年重新开始。
止庵说他用了整整十天逐字逐句地看完了《没有个性的人》。那一定是完整的时段,像我在11月12日开始它那几个小时也很完美。不过除了头两天。进展迟缓。
很困。可是需要好好看《没有个性的人》,现在看第72章,十分吃力。
【2009-11-25】
昨天回家的路上不停打哈欠,可是回到家又舍不得睡。看《没有个性的人》72-73章,完全思辩的我应付不上来。前言里讲穆齐尔生前出版的是1075页。全稿2160页。想之也令人激动。可是什么时候会翻译过来。
《没有个性的人》看到第78章。喜欢的要命。再也不要看那些二、三流作品了。这样的好书看了才值。
【2009-11-28】
《没有个性的人》(上)看完了,最近几天有些着急。想要开始(下),会有清新的感觉吧?可惜没有,甚至有些忘记为什么激赏。两册书161章。上册103章下册58章。因为爱它,所以去翻止庵和《夜无虚席》,又发现好多作家。
【2009-11-30】
晚上不是很困,好好看一章《没有个性的
人》,完全看懂了。
【2009-12-6】
半夜醒来,觉得心情沉重,世界灰暗。周五又发生不愉快的事,我的心理承受力仍然脆弱。想我从《没有个性的人》中悟出的觉悟倒底是什么,总是一时的觉悟,过后沉入黑暗。
我本可以怀揣着自己的秘密生活,做一个隐秘的旁观者,可我无法分心。我的心不在这,我就伪装不出在这的状态。
最近用心寻找好小说。看到《跳房子》、《过于喧器的孤寂》等好多书的提及。昨天看到网上关于《跳房子》的简介,它有小说阅读解答的内容,马上有兴趣。《古格拉群岛》讲,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世界。“你被捕了”,世界天地就塌了。
回来仍要感谢《没有个性的人》。这一切寻找都是从它开始开始。阅读终于影响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它是我的圣经。这所有书不仅只是消遣,是真切地关于世界的。
【2009-12-7】
今天不知为什么这么忙。挤不出一点时间看书,而忙完了也不知忙的是什么,不愿意去想。
《没有个性的人》感觉好久没看了。一天看一两页根本不行。必须有整段的时间才可以。
【2009-12-17】
早晨起来晚了,索性好好看几页《没有个性的人》。
【2009-12-18】
因为《没有个性的人》在手,总觉得开始一本新书是不道德的,仍顶着压力看了一本又一本。
【2009-12-23】
早晨重看《小说面面观》,头次看的激赏才能落到实处。又看一点《没有个性的人》,决定务必在新年前看过一遍。
【2009-12-27】
拜现实与《没有个性的人》所赐,觉得自己的精神或观念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却无能力思考清楚更不能用文字阐明,是没能力思考还是抗拒?
2:01终于看完《没有个性的人》。再回头看前言,想我这生还有没有机会看到另一部分与他的日记。也许从现实在开始自学德语,十年后再想办法找到这本书。这愿望还是有可能达到的?
《没有个性的人》是一部未完成长篇小说。第一卷(第一部19章、第二部104章)出版于1930年,共1075页。第二卷(第三部)出版于1933年。中译本就是这两卷三部161章。第三部另外20章出版于穆齐尔死后的1952年,全书共2160页。中文版出版于2000年12月,2015又出了新版,仍然没有第三部的20章,令人扼腕。
好书推荐 生活手记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