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

  • 夜河流灯
  • 2024-12-25 20:06:06
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2024年度之书又添一本。“人类就像地球的癌细胞,但我还是很想念人类”,大概是最契合我近两年心境的话语。抑制不住对现世悲观,对制造无尽战争与自然污染、伤害动物,互相仇视的人类感到厌烦,但又还是眷恋人身上那些值得珍视的、闪闪发光的东西。就像韩江说的:人为什么可以这么高尚的同时又如此卑劣?

在《献灯使》构建的末日世界中,国家封锁、外来语与网络消失。老人长寿不死,日复一日工作、照顾后代,永远的青春成为一种诅咒:“若问他为什么一刻不停地劳作,因为如果他一事不做,眼泪就会纷纷滚落。”原本代表着希望的年轻一代极速衰退疲软,这何尝不在寓意着现下的社会。

-“敬老日”和“儿童节”改了名字,变成“老人再接再厉日” 和“向儿童道歉节”。“勤劳感谢日” 也改了,为了不让想劳动却没有机会的年轻人伤心,改成了 “只要活着就好日”。(我读这一段时belike:天啊谁在照镜子!)

除了书名同名篇外其他篇目也十分精彩。地震后相爱的女人们:“不等待的决心就像一块硬结让她痛苦,不等和等下去同样苦涩”和以剧本形式展现的动物的巴别塔:“你还在对人类恋恋不忘啊”。假如没有对自然与人深切的关怀,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

想起我在十月读的《如果我们将在25岁死去》,同样是末世轻科幻小说。与《献灯使》中老人被剥夺死亡的背景有所不同,人类平均只能活到25岁,一切制度都为生育和繁衍后代、延续人类种族服务。虽然是很残酷的设定,但作者写普通人如何在这样的世界中生存和爱写得十分温柔明亮。这也是我感受到的两部作品的共通之处,极幽暗处仍可撑开洞口,看几缕光。

《献灯使》中有一句借老师之口在课堂说出的话:“自然灾害的危机,我们最终可以越过。”那么难以克服的、真正需要我们跨越的究竟是什么?灾难会过去,房屋可以重建,但如果我们永远意识不到「地球不只属于人类」这件事,不能团结起来为其他物种与生命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生活,只会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

多和田叶子在访谈中讲,“当我们认真思考环境问题时,我们不禁会想到我们死后仍将继续的生命。我想我们不仅担心自己的孩子,还担心未来其他的孩子,还有动植物。” 去面对、反思、行动,驱使大众向善并承担责任,这是书写和阅读的意义。
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昨晚翻开书前没想到会忍不住一夜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