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被指马拉松亲密搂抱女子

  • 哲远优思
  • 2025-03-26 12:20:32
董事长被指马拉松亲密搂抱女子远光软件深夜辟谣非陈利浩
事件发酵
3 月 23 日无锡马拉松赛场,一段选手跟拍视频意外捕捉到后方男女亲昵画面:男子将手搭在年轻女子肩上,发现镜头后迅速松手并拉开距离。这段时长 10 秒的画面被指 “疑似上市公司高管出轨”,舆论直指远光软件名誉董事长陈利浩。
争议焦点
“同款” 特征引猜测
网传对比图显示,涉事男子与陈利浩均戴黑色运动帽、穿深色上衣,年龄相仿。股吧更有用户发帖称 “陈董酷爱马拉松,去年还参加过广马”,加剧舆论发酵。
时空证据成关键
远光软件 24 日深夜声明:陈利浩 23 日在广东履职,行程记录与无锡马拉松时间冲突。工作人员强调 “视频男子与董事长外形差异明显,不知为何被错认”。
名誉董事长的特殊身份
公开资料显示,陈利浩 2024 年 9 月卸任董事长后任终身名誉职务,仍持有公司股份。此次事件正值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舆情对品牌形象构成潜在冲击。
法律与道德边界
▸ 肖像权争议:拍摄者未打码传播画面,是否构成侵权?律师指出,公共场所拍摄不必然侵权,但用于 “指认特定人物” 可能涉及名誉权纠纷。
▸ 谣言成本:公司声明中提及 “保留法律追责权利”,若造谣者主观恶意明显,可能面临民事赔偿甚至行政处罚。
▸ 公众人物的容忍义务:上市公司高管属 “公众人物”,但其私人活动与履职行为需明确区分,舆论监督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平衡亟待厘清。
深度追问
为何 “高管 + 年轻女性” 的组合易引发桃色联想?性别偏见与职场权力结构如何影响舆论判断?
自媒体时代,模糊影像能否成为 “定罪证据”?公众是否该为 “随手一拍” 的后果负责?
上市公司舆情应对为何选择 “深夜声明”?危机公关的时效与透明度如何兼顾?
企业回应全文
“陈利浩先生前几日均在广东履行公司公务,无锡 23 日马拉松照片、视频中的男子与他无关。公司保留对造谣者追责的权利,包括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及赔偿损失。”
网络时代的吃瓜边界 从 “错认董事长” 到 “棒打野鸳鸯”,这场乌龙暴露出公众对名人隐私的过度窥探。当短视频成为舆论放大镜,我们更需警惕:真相未明时,克制的质疑比盲目的审判更接近正义。
董事长被指马拉松亲密搂抱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