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文互联网上的经典谣言/误会...
- 新西兰冷百科孙小社
- 2024-10-11 08:59:41
一个中文互联网上的经典谣言/误会,感觉每年都要回答一次关于它的提问,那就统一辟谣一个吧:“俄柴”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等名曲的作者,没有把自己的脑袋捐出去当道具。
他的遗体好好地躺在圣彼得堡的一处公墓里。
这个谣言讹传的原因是,真正捐出自己头骨的人,也是一位姓柴可夫斯基的作曲家,但他是波兰犹太裔作曲家安德烈·柴可夫斯基,“波柴”。波柴在俄柴去世后42年才出生,历经二战和纳粹集中营后幸存,之后长期在英国和欧洲各地担任钢琴师。
因为深爱莎士比亚戏剧,于是他在因大肠癌于46岁那年去世前,他在牛津立了遗嘱,指明要将自己的头骨捐赠给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给《哈姆雷特》的演出当道具。
之后的确有20多年的时间,波柴的头骨被闲置在仓库里,但不是因为被遗忘了,而是长期以来,各版哈姆雷特的编导和演员都觉得真人头骨太晦气了,谁也不愿意用它,所以束之高阁(但据说排练的时候会用)。
一直到2008年,终于在克劳利·小巴蒂·克劳奇·神秘博士·哈迪探长的演员大卫·田纳特主演的哈姆雷特里,波柴捐出的头骨被当作正式公演的道具与公众见面。
但不出意外招来了很多非议,比如同组的其他演员就不满,公众对于头骨的关注度远超他们的戏剧本身。
图2是“俄柴”,图3是“波柴”,他俩的姓氏在拼法上不同,俄柴是Tchaikovsky,波柴是Tchaikowsky。
他的遗体好好地躺在圣彼得堡的一处公墓里。
这个谣言讹传的原因是,真正捐出自己头骨的人,也是一位姓柴可夫斯基的作曲家,但他是波兰犹太裔作曲家安德烈·柴可夫斯基,“波柴”。波柴在俄柴去世后42年才出生,历经二战和纳粹集中营后幸存,之后长期在英国和欧洲各地担任钢琴师。
因为深爱莎士比亚戏剧,于是他在因大肠癌于46岁那年去世前,他在牛津立了遗嘱,指明要将自己的头骨捐赠给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给《哈姆雷特》的演出当道具。
之后的确有20多年的时间,波柴的头骨被闲置在仓库里,但不是因为被遗忘了,而是长期以来,各版哈姆雷特的编导和演员都觉得真人头骨太晦气了,谁也不愿意用它,所以束之高阁(但据说排练的时候会用)。
一直到2008年,终于在克劳利·小巴蒂·克劳奇·神秘博士·哈迪探长的演员大卫·田纳特主演的哈姆雷特里,波柴捐出的头骨被当作正式公演的道具与公众见面。
但不出意外招来了很多非议,比如同组的其他演员就不满,公众对于头骨的关注度远超他们的戏剧本身。
图2是“俄柴”,图3是“波柴”,他俩的姓氏在拼法上不同,俄柴是Tchaikovsky,波柴是Tchaikow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