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社会就已经萌生了“寿”...
- 崔紫剑
- 2025-01-09 18:12:33
上古社会就已经萌生了“寿”的观念,比如早期甲骨文和青铜器中出现的“老”“考”“孝”“耆”等文字都与“寿’字意义相近。《尚书》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其中,寿在五福中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样的观念延续至今,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诗经·豳风·七月》描绘了在农闲时节以酒祝寿的场面。
民间雕塑、绘画艺术中也大量存在长寿、幸福的意象。现存的古代房屋建筑中,瓦当上的“永寿无疆”“与天长久”等,墙体的壁画或砖雕、木雕、石雕中的“福寿双全”“福禄寿三星”图等,都表达了房屋主人对长寿的追求。
古人用天干地支配合方法纪年,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年为一个轮回,当把这种计时方法应用于人们的寿命时,六十岁大寿也就格外引人关注。六十岁通常为人的第一次寿诞,因天干地支纪年,错综交叉,因此六十称为“花甲”,庆寿则称为“贺六十”。
此后寿诞礼每十年一次。古人寿命较短,七十岁是人生一道坎,因此称为古稀。八十、九十高龄称为“耄耋”,活到一百岁称为“期颐”。按照汉语文字的笔画和写法,也有把七十七岁称谓“喜寿”,八十八岁称谓“米寿”,九十九岁成为“白寿”,一百零八岁称为“茶寿”。道中华
其中,寿在五福中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样的观念延续至今,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诗经·豳风·七月》描绘了在农闲时节以酒祝寿的场面。
民间雕塑、绘画艺术中也大量存在长寿、幸福的意象。现存的古代房屋建筑中,瓦当上的“永寿无疆”“与天长久”等,墙体的壁画或砖雕、木雕、石雕中的“福寿双全”“福禄寿三星”图等,都表达了房屋主人对长寿的追求。
古人用天干地支配合方法纪年,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年为一个轮回,当把这种计时方法应用于人们的寿命时,六十岁大寿也就格外引人关注。六十岁通常为人的第一次寿诞,因天干地支纪年,错综交叉,因此六十称为“花甲”,庆寿则称为“贺六十”。
此后寿诞礼每十年一次。古人寿命较短,七十岁是人生一道坎,因此称为古稀。八十、九十高龄称为“耄耋”,活到一百岁称为“期颐”。按照汉语文字的笔画和写法,也有把七十七岁称谓“喜寿”,八十八岁称谓“米寿”,九十九岁成为“白寿”,一百零八岁称为“茶寿”。道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