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会被AI平替的行业
- 陈茜inTheValley
- 2024-12-24 21:46:43
2025会被AI平替的行业叩问2024 2024年是生成式AI飞速发展的一年,特别是年底OpenAI(o3)和谷歌(Gemini2.0)密集发布的模型更新、以及基于这些模型衍生出的产品(NotebookLM等),还有Devin等黑马更让我们期待2025年AI能力更扎实的发展。
但说到AI要取代人类的工作?我认为的答案是:趋势已经开始,但还处于很早的阶段。
AI能否取代人类的工作取决于1)它的能力有多强、以及2)是否会被大规模使用。比如说Devin刚出来的时候很惊艳,但在编程方面有业内人士将它比作是一个“不好用的实习生”:没有人会大规模部署这样“不好用的实习生”,更不会将它们转正成“正式员工”。
一个类似的产业是AI机器人手臂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如果你的准确度(accuracy)和统一性(consistency)只能达到95%,但剩下的5%错误率是大规模生产无法容错的,是不如99.9%的人工准确度,那么这样的技术是永远无法大规模商业化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硅谷明星机器人公司Vicarious因为准确度和统一性达不到人类在生产线上的标准而无法被商业化,最终破产被谷歌收购,之后在谷歌大裁员中团队被整体放弃。
所以,AI目前的能力现状使得大模型底座及产品无法直接代替人类的工作。但关键词是“目前”,大模型能力在未来几年能进化到什么程度我们不清楚,到时候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了。
除了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词是AI在经济学上是否合理:当我们耗费如此多的GPU算力、能源用AI去做任务的时候,o1、o3、Sora等成本不会便宜,Devin订阅价格为每月500美元起,企业的帐能不能算得过来?如果成本不合理不划算,那么AI也无从取代人类劳动力了。
但如果之后成本能被打下来,可能我们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然而,在讨论AI是否取代人类工作这个问题时,我非常赞同李飞飞博士回答这个问题时的思考逻辑:如果我们把“工作”这个词换成“任务”(task),思路会一下子打开:人类将AI作为工具、更快更好更效率地完成好手头的“任务”,这样人们能非常迅速的提升自己的技能(upskill)这样我们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成为更高效的职场人,why not?
AI对生产力提升的力量已经在我们硅谷101团队内部开始感受到:SearchGPT对撰稿人思路的快速科普,Gemini的长文本能力(NotebookLM)对播客制作和深度内容学习的提升,视频后期对文生视频、文生音乐、文生图的运用... AI不会替代我们团队里的任何一个人,只会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更好的创作者和更高效的AI工具使用者。但前提是:你是最快拥抱AI、熟练使用AI的那群人。
所以到最后,可能的结局是:不是机器替代人类的工作,而是不会用AI的人会被善于使用AI的人所替代。
最后提一句,AI产业的发展也正在催生一系列新的工作岗位出现:AI工程师、AI研究员(这些岗位在硅谷都是年薪过百万美元的职业,我们硅谷101视频之前有出一期节目聊过),同时,也创造了上百万的数据标注员的廉价工作岗位。这一点还挺有争议的,Scale AI这样的公司被指责剥削全球廉价劳动力、以及要做的事情与科技背道而驰:当AI产业尝试代替人力,而发展AI产业的代价是要用大量人力去做人工智能做不了的事情。也是挺讽刺的。
无论如何,我们现在仍然处于一个全新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无论以后AI是否会替代你我的工作,去了解它,使用它,拥抱它,总是没错的。
期待2025年来自科技行业的最近进展。马上新年了,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2025年见!
但说到AI要取代人类的工作?我认为的答案是:趋势已经开始,但还处于很早的阶段。
AI能否取代人类的工作取决于1)它的能力有多强、以及2)是否会被大规模使用。比如说Devin刚出来的时候很惊艳,但在编程方面有业内人士将它比作是一个“不好用的实习生”:没有人会大规模部署这样“不好用的实习生”,更不会将它们转正成“正式员工”。
一个类似的产业是AI机器人手臂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如果你的准确度(accuracy)和统一性(consistency)只能达到95%,但剩下的5%错误率是大规模生产无法容错的,是不如99.9%的人工准确度,那么这样的技术是永远无法大规模商业化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硅谷明星机器人公司Vicarious因为准确度和统一性达不到人类在生产线上的标准而无法被商业化,最终破产被谷歌收购,之后在谷歌大裁员中团队被整体放弃。
所以,AI目前的能力现状使得大模型底座及产品无法直接代替人类的工作。但关键词是“目前”,大模型能力在未来几年能进化到什么程度我们不清楚,到时候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了。
除了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词是AI在经济学上是否合理:当我们耗费如此多的GPU算力、能源用AI去做任务的时候,o1、o3、Sora等成本不会便宜,Devin订阅价格为每月500美元起,企业的帐能不能算得过来?如果成本不合理不划算,那么AI也无从取代人类劳动力了。
但如果之后成本能被打下来,可能我们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然而,在讨论AI是否取代人类工作这个问题时,我非常赞同李飞飞博士回答这个问题时的思考逻辑:如果我们把“工作”这个词换成“任务”(task),思路会一下子打开:人类将AI作为工具、更快更好更效率地完成好手头的“任务”,这样人们能非常迅速的提升自己的技能(upskill)这样我们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成为更高效的职场人,why not?
AI对生产力提升的力量已经在我们硅谷101团队内部开始感受到:SearchGPT对撰稿人思路的快速科普,Gemini的长文本能力(NotebookLM)对播客制作和深度内容学习的提升,视频后期对文生视频、文生音乐、文生图的运用... AI不会替代我们团队里的任何一个人,只会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更好的创作者和更高效的AI工具使用者。但前提是:你是最快拥抱AI、熟练使用AI的那群人。
所以到最后,可能的结局是:不是机器替代人类的工作,而是不会用AI的人会被善于使用AI的人所替代。
最后提一句,AI产业的发展也正在催生一系列新的工作岗位出现:AI工程师、AI研究员(这些岗位在硅谷都是年薪过百万美元的职业,我们硅谷101视频之前有出一期节目聊过),同时,也创造了上百万的数据标注员的廉价工作岗位。这一点还挺有争议的,Scale AI这样的公司被指责剥削全球廉价劳动力、以及要做的事情与科技背道而驰:当AI产业尝试代替人力,而发展AI产业的代价是要用大量人力去做人工智能做不了的事情。也是挺讽刺的。
无论如何,我们现在仍然处于一个全新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无论以后AI是否会替代你我的工作,去了解它,使用它,拥抱它,总是没错的。
期待2025年来自科技行业的最近进展。马上新年了,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2025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