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男人,竟然得了“产后抑郁”
- 风闻社区
- 2025-04-26 05:55:31
【我,一个男人,竟然得了“产后抑郁”】当一个男人得了产后抑郁时 最人物:很多委屈我从没跟别人聊过,一是男生不喜欢聊这些,二是我身边的男性都不带娃,没人懂我的经历。我把这些录下来发在社交平台上。
说实在的,我发这些不是为了排解情绪,就是想带货赚钱,不然全职带娃还能干啥?
一开始我拍跟娃相处的日常,流量不好,只有几百播放量。后来我发了条男性“产后抑郁”的视频,讲带娃一年多的经历,用亲身体会告诉大家宝妈带娃不容易,直接爆了,播放量达到上千万。
这件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一定有性别优势。几乎没有人从男性视角出发讲带娃抑郁,而我讲的又是宝妈们真实经历的,确实有共鸣。如果是一位女性去讲,我觉得可能没流量。
这个视频的观众主要是女性。她们看到视频后转发给老公,有人看到会理解宝妈的处境,也有人觉得我为了流量故意搞噱头。
很多女性给我发私信,她们的情况还不如我。
我是个男的,体力比宝妈强,经济状况也还行。宝妈不一样,她们生孩子要忍受生理上的疼痛,在体内激素水平大幅下降的时候,还要全职照顾孩子。她们的付出不被肯定,得不到理解,这多少有点不公平。况且宝妈手里没有财政大权,伸手向上的日子不好过。
为什么男性去讲这些就有人看,我觉得是社会忽视了女性带娃的痛苦。中国上下五千年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大部分家庭都是女性在家照顾孩子,男性外出赚钱,看起来天经地义。但这会让人漠视双方的处境。
带娃并不容易,很多男性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觉得宝妈最苦的是肚子上那道疤,其实宝妈要24小时待机,每天处理200多个育儿决策,她们遭遇“母职惩罚”,生活围着孩子转,没有个体自主性。
真正合理的带娃分工并非以性别划分,而是各取所长。带娃不天然是女性的责任,夫妻双方应该做到平衡,如果妈妈在体力上付出更多,爸爸就应该在经济上付出,反过来一样。33岁全职奶爸呼吁关爱新手妈妈
说实在的,我发这些不是为了排解情绪,就是想带货赚钱,不然全职带娃还能干啥?
一开始我拍跟娃相处的日常,流量不好,只有几百播放量。后来我发了条男性“产后抑郁”的视频,讲带娃一年多的经历,用亲身体会告诉大家宝妈带娃不容易,直接爆了,播放量达到上千万。
这件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一定有性别优势。几乎没有人从男性视角出发讲带娃抑郁,而我讲的又是宝妈们真实经历的,确实有共鸣。如果是一位女性去讲,我觉得可能没流量。
这个视频的观众主要是女性。她们看到视频后转发给老公,有人看到会理解宝妈的处境,也有人觉得我为了流量故意搞噱头。
很多女性给我发私信,她们的情况还不如我。
我是个男的,体力比宝妈强,经济状况也还行。宝妈不一样,她们生孩子要忍受生理上的疼痛,在体内激素水平大幅下降的时候,还要全职照顾孩子。她们的付出不被肯定,得不到理解,这多少有点不公平。况且宝妈手里没有财政大权,伸手向上的日子不好过。
为什么男性去讲这些就有人看,我觉得是社会忽视了女性带娃的痛苦。中国上下五千年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大部分家庭都是女性在家照顾孩子,男性外出赚钱,看起来天经地义。但这会让人漠视双方的处境。
带娃并不容易,很多男性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觉得宝妈最苦的是肚子上那道疤,其实宝妈要24小时待机,每天处理200多个育儿决策,她们遭遇“母职惩罚”,生活围着孩子转,没有个体自主性。
真正合理的带娃分工并非以性别划分,而是各取所长。带娃不天然是女性的责任,夫妻双方应该做到平衡,如果妈妈在体力上付出更多,爸爸就应该在经济上付出,反过来一样。33岁全职奶爸呼吁关爱新手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