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教授谈家庭教育:别让过度管束...

  • 林哥观A
  • 2025-04-21 23:50:39
罗翔教授谈家庭教育:别让过度管束,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

罗翔教授曾深刻指出:“糟糕的家庭,是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孩子。孩子吃饭时掉落米粒,家长立刻搬出‘粒粒皆辛苦’来教育;玩玩具的方式稍有不同,玩具便被夺走,换来一通‘正确玩法’的说教。”这种时刻紧盯孩子,动辄讲大道理,一心想让孩子完全按自己意愿行事的教育方式,其实隐患重重。家长在焦虑中喋喋不休地挑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久而久之,也变得焦虑、敏感和自卑。

生活里,吃饭弄脏衣服、多吃了点零食、端水不小心洒出来,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家长不必过分苛责。倘若在这些日常琐事上,都不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一味要求孩子遵循大人的标准,长此以往,孩子内心的挫败感会日益加深。长大后,他们要么走向叛逆的极端,试图挣脱长久以来的束缚;要么变得软弱顺从,失去自我探索的勇气,这些心理问题都将如影随形,影响孩子的一生。毕竟,最幸福的孩子,往往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生活,有机会做自己、成为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的边界感,堪称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1. 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只会养出不会快乐的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常以爱之名,肆意突破亲子间应有的边界,试图全方位控制孩子。殊不知,即便是亲密关系,也需要注重边界感,把握好分寸。孩子并非父母的附属品,一旦父母缺乏边界感,孩子的快乐也会悄然消逝。
2.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懂边界适时放手:教育孩子,父母需适度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去成长,去运用自身能力应对人生的挑战。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言:“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使其最终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逐渐放手的过程,懂得边界、知晓进退、尊重孩子尊严的父母,才是真正给予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3. 父母该如何更好地与孩子建立边界感: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去探索。探索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培养其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有时,让孩子承担适当的行为后果也很有必要,这能让他们明白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进而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为人父母,都期望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若缺乏科学的教育思维和方法,那就需要主动学习,这是为人父母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孩子未来定会感恩这份用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若觉得自己在教育上力不从心,不妨借助书籍的力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得到丰厚回报。在此,强烈推荐《正面管教》这套书,阅读之后,你会深刻认识到,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有时候,教育孩子,或许真的只是一句话的智慧。
罗翔教授谈家庭教育:别让过度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