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焦虑,我认为核心问题在于...
- 粥悦悦
- 2024-12-21 14:30:55
关于教育焦虑,我认为核心问题在于:大家过分看重【学校教育】。
我自己曾经也是这样,光是为了孩子换学校就折腾了无数次,总想着找到那个“理想校园”。后来才发现,这个“梦中情校”可能根本不存在。
教育,实际上来自三方面:学校、家庭、社会。
这三者应该各占三分之一,而不是把所有重心都压在学校上。(想想国外孩子为啥放学那么早?我猜是为了留点时间给家庭和社会教育。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现实中,很多家长,包括我过去的自己,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学校教育上。
孩子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忙着学校布置的作业,课外补习班的内容也离不开学校教学。这就导致整个家庭的教育资源几乎都围着学校转,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教育形式。
这种倾斜让许多家长对学校教育过于依赖,甚至陷入“成绩不好=人生完蛋”的焦虑循环。
其实,这种观念不仅夸大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还低估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那天群里聊到“社会教育”,有位妈妈问:“社会教育具体指什么?”
于是我分享了一下:
社会教育,简单说,就是学校之外的学习机会。包括和朋友、邻居、陌生人互动,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兴趣班、夏令营,去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等等开开眼界,甚至通过旅行、实习,接触不同的职业和文化。这些都是学校教育触及不到,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
至于家庭教育,更是不言而喻。家长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面对问题的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经常有姐妹问我:“为什么你现在看上去这么淡定?”(当然也有好事者补一句:“反正你有底气托底”)
其实,我一开始也不淡定啊!我是横跳了七八年,老粉都知道我的“横跳”史。我也就这两年才明白,教育不能一头沉。也就这一年,内核才稳定点。
以前,我每年花几十万送三个娃上私校,总以为“好学校”能解决一切问题。
现在,我更倾向于把预算花在社会教育上,比如带孩子去旅游、参加夏令营、短期研学或者兴趣班,让他们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积累不同的经历和成长。
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塑造了孩子的未来。
所以,不必让学校教育独占舞台,不是成绩不好人生就完蛋,毕竟,还有家庭和社会做支撑。
教育聊一聊
我自己曾经也是这样,光是为了孩子换学校就折腾了无数次,总想着找到那个“理想校园”。后来才发现,这个“梦中情校”可能根本不存在。
教育,实际上来自三方面:学校、家庭、社会。
这三者应该各占三分之一,而不是把所有重心都压在学校上。(想想国外孩子为啥放学那么早?我猜是为了留点时间给家庭和社会教育。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现实中,很多家长,包括我过去的自己,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学校教育上。
孩子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忙着学校布置的作业,课外补习班的内容也离不开学校教学。这就导致整个家庭的教育资源几乎都围着学校转,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教育形式。
这种倾斜让许多家长对学校教育过于依赖,甚至陷入“成绩不好=人生完蛋”的焦虑循环。
其实,这种观念不仅夸大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还低估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那天群里聊到“社会教育”,有位妈妈问:“社会教育具体指什么?”
于是我分享了一下:
社会教育,简单说,就是学校之外的学习机会。包括和朋友、邻居、陌生人互动,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兴趣班、夏令营,去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等等开开眼界,甚至通过旅行、实习,接触不同的职业和文化。这些都是学校教育触及不到,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
至于家庭教育,更是不言而喻。家长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面对问题的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经常有姐妹问我:“为什么你现在看上去这么淡定?”(当然也有好事者补一句:“反正你有底气托底”)
其实,我一开始也不淡定啊!我是横跳了七八年,老粉都知道我的“横跳”史。我也就这两年才明白,教育不能一头沉。也就这一年,内核才稳定点。
以前,我每年花几十万送三个娃上私校,总以为“好学校”能解决一切问题。
现在,我更倾向于把预算花在社会教育上,比如带孩子去旅游、参加夏令营、短期研学或者兴趣班,让他们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积累不同的经历和成长。
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塑造了孩子的未来。
所以,不必让学校教育独占舞台,不是成绩不好人生就完蛋,毕竟,还有家庭和社会做支撑。
教育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