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高血糖该怎么办#?
- 微博健康
- 2024-11-16 09:46:20
【孕期高血糖该怎么办?】让她健康 随着孕周增加,一些准妈妈的血糖会逐渐升高,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成为一名“糖妈妈”。
为什么孕期容易出现高血糖?
在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拮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胰岛素需求量不断增加。胰岛功能正常的女性,能够分泌充足的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然而,如果孕妇胰岛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就会出现高血糖。
孕期高血糖有哪些危害?
孕期高血糖,可能会导致巨大胎儿的发生。如果在妊娠早期出现高血糖,可导致胎儿停止发育、胎儿畸形及流产等。孕妇血糖控制不佳,可致胎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或肺成熟延迟,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血糖也可能危害孕妇健康,可致阴道炎、妊娠期血压升高、羊水过多等。如果血糖过高,孕妇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或头痛等不适,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可危害母儿生命。
此外,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妇女的7~10倍,发生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其子代发生糖尿病、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危险也显著增加。
孕期血糖控制越接近正常水平越安全,高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越低。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达标,不仅自己受益,也造福子孙后代。
孕妇如何控制血糖?
孕期血糖的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 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6.7mmol/L。孕妇应自备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
孕妇应平衡膳食,推荐摄入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富含n-3脂肪酸的食物,包括坚果和鱼类等。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75g碳水化合物(主食量4两以上)、蛋白质不低于70g,膳食纤维25-30g,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摄入的 7%,还应限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也可由营养师进行营养评估,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制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的比例。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食物。少量多餐,每日分5-6餐,将主食的1/3~1/2分到加餐,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遵循健康饮食模式的准妈妈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孕期血糖,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明显降低。
运动可以帮助孕妇控制血糖吗?
孕前和孕早期规律运动,可分别使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1%和48%。高血糖的孕妇在接受规范的饮食指导且进行规律运动后,大多数无需药物治疗则可有效控制血糖。
推荐每周进行5天、每次持续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形式包括步行、固定式自行车运动或游泳等。运动强度要适中,可使用“谈话测试”衡量运动的强度,即孕妇的主观感受运动“有点困难”,但仍可以在运动时与人交谈,则运动强度不会过于轻松或过度剧烈。
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应停止活动并就医。运动改善血糖的作用通常仅能维持48小时,建议运动间隔不超过2天,运动时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70%-8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达标。但如果孕妇经过饮食和运动管理,血糖未达标,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血糖又超过妊娠的控制标准,应及时加用药物控制血糖。胰岛素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不会通过胎盘,因此孕期使用不会影响胎儿发育。
产后仍需监测血糖吗?
产后胎盘排出体外,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物质迅速消失,血糖明显好转。但是,妊娠期糖尿病常提示潜在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妇女产后糖尿病发病风险高。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应终身接受糖尿病筛查。
产后4-12周应再次进行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水平。此后每1-3年进行随访,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同样要重视子代的产后随访,将随访与儿童的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相结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避免超重和肥胖,降低其未来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来源:中山一院)

在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拮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胰岛素需求量不断增加。胰岛功能正常的女性,能够分泌充足的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然而,如果孕妇胰岛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就会出现高血糖。

孕期高血糖,可能会导致巨大胎儿的发生。如果在妊娠早期出现高血糖,可导致胎儿停止发育、胎儿畸形及流产等。孕妇血糖控制不佳,可致胎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或肺成熟延迟,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血糖也可能危害孕妇健康,可致阴道炎、妊娠期血压升高、羊水过多等。如果血糖过高,孕妇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或头痛等不适,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可危害母儿生命。
此外,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妇女的7~10倍,发生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其子代发生糖尿病、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危险也显著增加。
孕期血糖控制越接近正常水平越安全,高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越低。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达标,不仅自己受益,也造福子孙后代。

孕期血糖的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 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6.7mmol/L。孕妇应自备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
孕妇应平衡膳食,推荐摄入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富含n-3脂肪酸的食物,包括坚果和鱼类等。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75g碳水化合物(主食量4两以上)、蛋白质不低于70g,膳食纤维25-30g,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摄入的 7%,还应限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也可由营养师进行营养评估,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制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的比例。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食物。少量多餐,每日分5-6餐,将主食的1/3~1/2分到加餐,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遵循健康饮食模式的准妈妈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孕期血糖,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明显降低。

孕前和孕早期规律运动,可分别使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1%和48%。高血糖的孕妇在接受规范的饮食指导且进行规律运动后,大多数无需药物治疗则可有效控制血糖。
推荐每周进行5天、每次持续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形式包括步行、固定式自行车运动或游泳等。运动强度要适中,可使用“谈话测试”衡量运动的强度,即孕妇的主观感受运动“有点困难”,但仍可以在运动时与人交谈,则运动强度不会过于轻松或过度剧烈。
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应停止活动并就医。运动改善血糖的作用通常仅能维持48小时,建议运动间隔不超过2天,运动时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70%-8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达标。但如果孕妇经过饮食和运动管理,血糖未达标,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血糖又超过妊娠的控制标准,应及时加用药物控制血糖。胰岛素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不会通过胎盘,因此孕期使用不会影响胎儿发育。

产后胎盘排出体外,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物质迅速消失,血糖明显好转。但是,妊娠期糖尿病常提示潜在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妇女产后糖尿病发病风险高。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应终身接受糖尿病筛查。
产后4-12周应再次进行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水平。此后每1-3年进行随访,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同样要重视子代的产后随访,将随访与儿童的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相结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避免超重和肥胖,降低其未来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来源:中山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