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

  • 好大一只胖皮卡
  • 2022-12-16 02:25:56
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浪潮20年200佳专辑想分享分享我最近的工作之一:在这两个月参与了“浪潮评委会”发起的20年(2001~2020)200佳专辑项目的初选工作。

于项目本身,好难得在内地看到仍有人愿意牵头和组织这样做一次由业内人士组成的推介,浪潮编辑组从20年15万+专辑中先初选出2000多张备选专辑+同时由7位乐评人(包括我在内)的自荐式补充提名推荐……在筛选之际,都感受到华语20年来由一张张专辑组成的乐坛脉络,这是乐坛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于个人而言,终于能有机会亲自参与这次的推选工作,安利那些值得一听的优秀华语专辑,与同样资深的乐评人一齐选择和推荐,献一份力无疑是荣幸的,一直也觉得这样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当然,推荐好音乐,也是这几年我一直想要坚持的事情。

因此,不管建立在庞大的样本数量之上——毕竟这20年的华语乐坛,实在产出了太多太多作品,太多好作品,千禧年以后诞生了太多天王巨星、个性歌手、城市乐队、小众之声与惊艳新人;还是在不同优质专辑里需要建立的一个“优中选优”的评选标准——如何选与选谁、横向与纵向的比对、作品本身与放置乐坛场景的意义……它都需要对近20年的华语流行乐坛足够关注,基于自身听歌感受和审美来投出自己的一票。

总结起来,初选上符合我的标准无外乎以下几点考量依据:1)词曲编监,至少具备两个方面以上突出的作品;2)作品强调整体性,从专辑的连贯性结合音乐企划做出评定,非Single Collection,歌曲应当服务专辑;3)概念突出是加分项,但耐听/好听 是基本项;4)必要的特色,限定的组合,加一定的流行性,都可以是参照标准。

建立在既定标准之上的筛选过程,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做查漏补缺的工作,听了一些之前没来得及细听或者曾经忽略掉的专辑,比较着重补充了一些未在列表中的香港地区粤语专辑。作为参与这次评选的乐评人,“香港地区和广东歌”部分也是我研究很多的一个领域,选择了较多代表性的专辑,也补充了总计约50张专辑作为提名候选,最后选出了400张以上的专辑作为我的初选专辑作品。这部分的罗列,在我看来也是比较能代表这20年乐坛的一些歌曲,相比近五年开始探讨更多的多元审美和议题价值,它们反而多是代表着乐坛的生命力、现实状态与可能性,好声音和好创作都有着相当多具体的代表。

而最后与其余6位乐评人一同完成组合的筛选结果,综合7人投票得出的最终入选初选名单,有一些个体的遗憾,并非我的所有推荐专辑都会被其他乐评人予以认可。但对于追求多视角和更全面客观的回顾,它已经足够好,足够全面。我也相信最后和“浪潮评委会”(即长期进行歌曲评选的创作人组成的评审团)一起参与初选投票、终选打分选出的“2001~2020年20年200张最佳华语专辑,一定会是于当下具有风向标和参考意义的总结。
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腾讯音乐浪潮榜两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