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剧照拾遗#比起如今冗长乏味...
- MrWG
- 2022-11-28 12:57:31
剧照拾遗比起如今冗长乏味的蛋疼小清新式青春片俗套,张国荣、叶童、夏文汐、汤镇业挥洒浓情的【烈火青春】,才真正刮着炽烈、凶猛的罡风,吹动青春的旌旗猎猎翻卷,1982/11/26,至今HK首映40周年。影迷嘉年华
谭家明导演坦率、不加粉饰呈现着8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年轻港人风貌,在华语片中还属头一遭:
他们就像汤镇业扮演的Pong一样,打着不知所谓的零工,不知未来路在何方,却又在迷茫与困惑中,不顾结局地去爱;
张国荣饰演的Louis、叶童饰演的Tomato、夏文汐饰演的Kathy,无不如此,可以在泳池公众目光下脱男生的底裤,可以为了报复而男男拥吻,可以萍水相逢缠绵悱恻,可以边怀念旧爱边贪享新欢……
青春有很多错误,但他们任性地漂浮在这些错误中,只攫取令自己愉快的,虚无但满足,即兴、大胆,一扫在此之前港片的传统保守风格。
而这,正是当时港片新浪潮应有的激荡和锐利,谭家明对两对爱侣的描绘,这种躁动、嬉皮、垮掉却又义气的情状,是普世的,是青年人都可共情的——
女性更为主动,自由追求欢悦,也可以公开展示身体的美丽,无遮地男女共眠于郊野的大帐……
尽管汤镇业和夏文汐在电车上make love的戏,和Leslie、汤镇业的吻,曾引发巨大争议,但那种酣畅的解放,充满了旺盛的感染力。
剧情后半段有些割裂,演变成追杀和血流成河的怒火,破坏了那种浑然的纯真氛围,但竟也契合了青春似乎总是泯于荒谬悲哀的终结。
影片视觉风格强烈,涉及很多文化符号——日式能剧,David Bowie的音乐,甚至购物袋都是三宅一生的,还有夏文汐的扇子舞,即是对当时西方pop culture和日文化对青年的入侵,是那时候年轻人最敏感也最愿意触及的。
谭家明导演自述,他对本片采取的是片段式、割裂的叙事,他无意于系统完整地把事件串联起来,这种碎片化、感觉化、抽象又散漫的表达,被徒弟王家卫继承,而【阿飞正传】也正是谭家明的剪辑。
谭家明受了尼采文章很大影响,其中一篇就是“Gay Science”(又名“Joyful Wisdom”),尼采提到的“游牧思想(nomad thoughts),是一种敞开心扉去探索的态度,也正是谭家明要表现的青春姿态,所以本片的英文名就叫“Nomad”,是一种精神,一种生命力,和赵婷奥斯卡获奖的作品,隔空一脉相承。
片中的色彩都有辅助叙事的作用,譬如张国荣的房间,一片深蓝,灵感来自大卫·鲍伊的歌“Sound and Vision”,写一个人蜷缩在“electric blue”的房间里,很忧郁,恰好用来传递哥哥在片中的沉郁心情;
临近片末,大屿山场景出现了大的阳伞、木瓜等意象,谭家明说,这是poetic image,譬如收伞的画面,比喻夏日将尽,抬伞的匠人步伐很慢,远远看去就像拿着镰刀的死神,预示了影片的悲剧结局。
谭家明导演坦率、不加粉饰呈现着8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年轻港人风貌,在华语片中还属头一遭:
他们就像汤镇业扮演的Pong一样,打着不知所谓的零工,不知未来路在何方,却又在迷茫与困惑中,不顾结局地去爱;
张国荣饰演的Louis、叶童饰演的Tomato、夏文汐饰演的Kathy,无不如此,可以在泳池公众目光下脱男生的底裤,可以为了报复而男男拥吻,可以萍水相逢缠绵悱恻,可以边怀念旧爱边贪享新欢……
青春有很多错误,但他们任性地漂浮在这些错误中,只攫取令自己愉快的,虚无但满足,即兴、大胆,一扫在此之前港片的传统保守风格。
而这,正是当时港片新浪潮应有的激荡和锐利,谭家明对两对爱侣的描绘,这种躁动、嬉皮、垮掉却又义气的情状,是普世的,是青年人都可共情的——
女性更为主动,自由追求欢悦,也可以公开展示身体的美丽,无遮地男女共眠于郊野的大帐……
尽管汤镇业和夏文汐在电车上make love的戏,和Leslie、汤镇业的吻,曾引发巨大争议,但那种酣畅的解放,充满了旺盛的感染力。
剧情后半段有些割裂,演变成追杀和血流成河的怒火,破坏了那种浑然的纯真氛围,但竟也契合了青春似乎总是泯于荒谬悲哀的终结。
影片视觉风格强烈,涉及很多文化符号——日式能剧,David Bowie的音乐,甚至购物袋都是三宅一生的,还有夏文汐的扇子舞,即是对当时西方pop culture和日文化对青年的入侵,是那时候年轻人最敏感也最愿意触及的。
谭家明导演自述,他对本片采取的是片段式、割裂的叙事,他无意于系统完整地把事件串联起来,这种碎片化、感觉化、抽象又散漫的表达,被徒弟王家卫继承,而【阿飞正传】也正是谭家明的剪辑。
谭家明受了尼采文章很大影响,其中一篇就是“Gay Science”(又名“Joyful Wisdom”),尼采提到的“游牧思想(nomad thoughts),是一种敞开心扉去探索的态度,也正是谭家明要表现的青春姿态,所以本片的英文名就叫“Nomad”,是一种精神,一种生命力,和赵婷奥斯卡获奖的作品,隔空一脉相承。
片中的色彩都有辅助叙事的作用,譬如张国荣的房间,一片深蓝,灵感来自大卫·鲍伊的歌“Sound and Vision”,写一个人蜷缩在“electric blue”的房间里,很忧郁,恰好用来传递哥哥在片中的沉郁心情;
临近片末,大屿山场景出现了大的阳伞、木瓜等意象,谭家明说,这是poetic image,譬如收伞的画面,比喻夏日将尽,抬伞的匠人步伐很慢,远远看去就像拿着镰刀的死神,预示了影片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