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观影随笔

兔子张起  兔子张起     2022-03-03      0

首页 > 电影

​​       疫情以来,我进电影院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使电影院重新开门后,我对看电影也没那么热情了。所以,当我看完《花束般的恋爱》,发现自己对它有许多感想之后,我觉得这种状态还挺珍贵的,因此趁着这些支离破碎的念头还在,将它们整理下来。

       《花束般的恋爱》是土井裕泰执导的日本电影,讲述了八谷绢和山音麦,两个100%合拍的人,从偶遇到相爱最后又分开的故事。这是爱情片里很常见的一个题材,两个人分手的原因更是套路中的套路——男生为了工作赚钱,留不出时间经营爱情。但是,套路也没什么不好,这部片子靠着许多生活中的小细节狠狠戳到了我。比如,耳机——这个意象一直作为影片中对爱情的隐喻。左右声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因此,真正的“两个人一起听歌”,需要两个耳机和两个播放器的同时播放。用一个耳机听歌的两个人听到的不是同一首歌,正如谈恋爱的两个人谈的并不是同一场恋爱。同时,耳机也是贯穿全片的一条线索。两个人约会时被临桌的混音师科普了“左右耳理论”,于是在表白后的第一次互赠礼物中不约而同地买了耳机送给对方。随着二人关系的破裂,女主送给男主的耳机变成了他用来屏蔽她的耳塞。在故事的最后,二人又因为同时纠正咖啡厅一对小情侣的听歌方式而偶然重逢。

       类似的细节在电影里几乎处处都是:卷纸、面包店、今村夏子的《野餐》,熬过5年的感慨……我最喜欢的一处是关于猜拳的探讨。曾经两个人都同样地想不明白为什么猜拳中布比石头厉害,但分手时男生已经完全顺从了社会的规则,用布克制石头的方式赢得了猫的抚养权。我认为这个情节设计得实在是好,它完美概括了这场恋爱结束的原因。

       然而,尽管影片在小细节上不断戳我,但最大的失恋故事本身却让我无动于衷。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更偏好那些“双方谁都没做错什么,却还是没法继续在一起”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基本全是男生的错——客观来讲也许并不是,但我主观会认为全是他的错。前面说过,两人分手的原因是恋爱片最常见的套路——它常见是因为它很有效:你不能说绢想要维持爱好做错了什么,也不能说麦努力挣钱做错了什么。但在《花束》中,绢分明一直在工作,也很好地兼顾了漫画、小说和游戏这些爱好,就显得麦的理由有些苍白了。此外,两人分手后又一起住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男主仿佛突然有了时间一样,陪着女主一起吃饭,偶尔还一起看看电影。但凡恋爱时他能有这个精力,两个人也不会变得没有任何共同话题。因此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男主身上。至于女主的出轨,简直像是为了让两个人的错误五五开而硬加上去的。

       有意思的是,和青梅聊起这部片子的时候,她觉得责任主要在女生身上,觉得女生没有足够的对二人生活的担当。在两人分手时,麦曾提出结婚的建议,认为恋爱是无法长久的,但是爱消失了并不意味着两个人不能继续一起生活,只要把爱情转化成亲情再凑合着走完一生就可以了。有的人不理解这么合理的决定绢为什么会不接受,而我则在震撼这样的话麦怎么也好意思说出口。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分歧说明了男女主对婚姻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分歧也许比100个共同喜欢的乐队、作家和漫画书的合拍都更能左右一段感情的未来。

       回头看看就能发现,男女主并非那么合适。女主八谷绢来自东京本地的家庭,而男主山音麦则是从新泻县“东漂”去东京求学,在恋爱前只能住便宜的公寓,大学毕业后还因为不愿回老家而被家里断了生活费。出身就决定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们恋爱初期过的那种生活——每个月都买杂志、看戏、玩游戏,诸如此类的爱好——根本不符合他们的经济条件,因此大学毕业后就立刻会被打回原形。

       消费主义陷阱不一定是导演想传达的内容,毕竟这本身就是一部文艺片,男女主在分手后各自住的地方看起来也挺小资的。但导演绝对告诉了我们,这两个人并没有那么合适。在一开始约会的时候,麦就对绢很喜欢的木乃伊展感到害怕(虽然分手后才敢承认);而绢则看石化厂油罐的视频看到睡着,错过了麦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之后对面包房关门、学长去世等事情的态度更显出了男女主看问题的极大差异。我认为这样的差异并不完全是被生活锻造出来的,这些差异导致他们的爱情注定会失败,只是那时的二人还沉浸在遇到“100%合拍”对象的喜悦中,没能注意到这一点。

       话说回来,他们真的很合拍吗?影片的高潮,两人回到一路见证他们爱情的餐厅,另一对青年男女坐到了他们邻桌,仿佛轮回一般再现着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情景。过往的一幕幕再次鲜活地浮现出来,让两人再也无法忍受,冲出餐厅相拥而泣。这个情节本应是全片的泪点,但我在影院里的第一反应却是“原来这么容易就能遇到两个合拍的人吗?那你们的合拍也许其实挺廉价的。”也许,真正能决定两个人能不能走下去的,从来都是家庭条件是不是相似、对婚姻和事业有没有相同的看法、对未来是否有一样的规划这些因素。至于“都喜欢拿票根做书签”这样的小爱好,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但是,这样的论断过于傲慢了。或许我不该因为三观的不同,就对别人的爱情妄加指摘。在我的第一版影评中,我曾高高在上地说:“也许男女主从一开始就应该三次约会而没有告白,最终沦为普通朋友。”但说不定在绢和麦的眼中,这次恋爱根本就不是失败。影片的最后,偶遇的二人互道告别,回到各自的住处,回忆起的都是初次约会的幸福细节。经过时间的冲洗,这段感情最终给他们留下的还是美好多于苦涩。这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不是吗?如果一个人只能欣赏和自己爱情观相符的爱情故事的话,那他会丧失多少乐趣啊。

 

“把爱情想成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爱情自有其本身的起点和终点。”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