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之影评

东江娃  东江娃     2022-02-28      0

首页 > 电影

​​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尼罗河一艘游轮上接连发生三起命案,船上的一名比利时侦探波洛最终通过侦查找到真凶的故事。而且,命案所牵连到的死者和死者的亲密之人,因为爱而得到的“悲惨”遭遇,因为爱而却遭遇谋杀,因为爱而违背自我,因为爱而背叛他人,因为爱而永远活在痛苦之中,仿佛也正对应那一句“众生皆苦”了呗。


    应该说,像这类侦探悬疑推理的电影里,其实电影中的所有人物对白,都暗藏线索。例如,众多的关于爱情的对白,就是在为爱人就是凶手做铺垫;例如,西蒙在杰奎琳上船后的那句“她早就买好了从出发地到终点的船票”,联系这次的游船旅行是西蒙一时兴起的点子,已经暗示了西蒙和杰奎琳的同伙关系,以及密谋已久最后,电影取景粉紫色的黄昏,映衬船身的白色,人物在甲板上对话。这样的黄昏来形容爱情,还是可以同意的一种表达方式。


    当然,电影推理部分设计充满悬念和隐喻,在新版中这部分的展现无法使人满意。在电影故事中当赫尔克里·波洛对于分析案情举例的时候,会模拟到每个人杀一遍琳内特的过程,也展示了每个人的行凶动机,也许是因为讨厌资产阶级而开枪杀人、为了灭口而杀人、或是因为被阻挡了爱情和婚姻杀人。等等等等。


    另外,在影片故事中有爱情,但是却并没有上升到挽歌这个程度。因为挽歌意味着他们俩不可能在一起,有一种宿命的悲伤,正是罪犯的爱情不仅得不到祝福,也得不到保全。相比而言,它没有在杰奎琳和西蒙的穷和走投无路上做文章,导致了电影故事中缺失罪犯的歉意,以及这种宿命的悲伤。


    电影故事所讲述爱的悲歌,在特定环境中一群青年男女因爱而生盲目的意志。对于一切风波围绕爱情,而爱情所围绕着阶层和金钱,用物质堆砌的温柔乡里,有冷酷的等级观念不可撼动。林奈特拒绝了名门望族用婚姻“收买”她,而她转身用财富“买断”西蒙。接着,西蒙为了反击被林奈特垄断和占有,选择谋杀。在一个金钱决定了可选项的系统里,留恋这个系统又一无所有的人,最极端的选项就剩下谋杀。这“爱得太深”的杰奎琳,却是在循着西蒙这颗“坏掉的星星”,而走上了不归路。诸如此类。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