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上)

黑玛拉雅  黑玛拉雅     2022-01-13      0

首页 > 电影

​​图片图片

 

电影的发明是人类战胜时空限制的一次伟大成功。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认为,电影的发明是基于“木乃伊情节”,人类渴望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获得一种超越时空的物质手段,将人类生动鲜活的形象与生存状态记录下来。电影在诸多艺术门类中,是一门较为年轻而且发展较快的艺术,同时它也是运用科学技术催生的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影也日趋成熟与完善,并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它的出现不仅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经验,而且产生了一种新的电影思维的方式。


萌芽初生的世界电影(1832—1895)

早在19世纪初,人们就开始了对电影发明的探索与研究,直到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正式将拍摄的胶片公开放映,电影才算是正式诞生。19世纪初,随着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胶片、连续摄影等系列技术的发明,电影就越来越来接近诞生。许多人开始进行电影放映的试验,有英国人、俄国人、美国人,有的在实验室,有的未作公开放映,但都不能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活动电影机”的成就所比拟。​

图片图片

△卢米埃尔兄弟在咖啡馆放映电影的场景

所以,目前国际电影界根据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12月28日这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用“活动电影机”将自己拍摄的胶片《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墙》等几部短片放映至银幕上这一史实,一致公认将1895年12月28日作为世界电影的发明日,也就是说,活动影像的摄取和放映在技术上最终成为可能,电影算是正式诞生了。

图片图片

△《工厂的大门》剧照


电影艺术的初期发展(1896—1912)

(一)电影艺术的开拓

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都是世界电影的先驱和开拓者。但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影片以真实纪录生活为主,人们称为纪录性现实主义的创始人,而梅里爱则是运用了电影技术,把电影作为艺术品,从而创造了真正的戏剧电影。
 

图片图片

△卢米埃尔兄弟与乔治·梅里爱

​乔治•梅里爱的电影讲究摄影技巧和舞台布景,他的作品充满奇诡的想象力、情节曲折离奇,具有鲜明的戏剧化风格。其代表作有《胡迪尼剧院的消失女子》、《月球旅行记》等。梅里爱对电影特技十分感兴趣,他发明了停机再拍、叠印、叠化、多重曝光、渐隐和渐显等一系列后来常见的电影技巧。1897年,梅里爱建立了电影史上的第一座摄影棚。

图片图片

△《月球旅行记》中使用的多重曝光

(二)百代时期

当英国的影片生产还处于手工阶段时,法国的查尔·百代已把影片生产纳入工业化的轨道。出身平平的查尔·百代在万森建起了电影企业,在1903一1909年期间,在世界电影史上创作了一个“百代时期”。领导百代公司影片制作和生产的是费迪南·齐卡,他在模仿和继承梅里爱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技巧和艺术,他第一部成功的影片是《一个犯罪的故事》(1901年)。随着“镍币影院”的颇大赢利,美国电影已逐渐显示出压倒性优势。埃德温·鲍特从1896年起当摄影师,开始并不出名。由于1903年拍摄《火车大劫案》,通过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从此闻名于世,并成为美国早期电影的杰出代表。

图片图片

△查尔·百代与埃德温·鲍特

(三)好莱坞初具规模好莱坞

本是洛杉矶郊外的一个荒凉的小村庄,但风景优美,阳光充足,气候宜人,是拍摄电影最理想的地方。1908年初导演鲍格斯为拍摄影片《基督山伯爵》,在那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摄影棚, 并被起名为“HOLLYWOOD”意即“长青的橡树林”。随即,便有许多独立制片商纷纷在此搭棚建厂,到1913年前后,一座新的电影城便初具规模了。此后逐渐成为美国的“一座巨大的金库”。
 

图片图片

△好莱坞建立初期


无声电影走向成熟(1913—1926)

从1913年到1926年,世界无声电影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纷纷涌现了一批世界电影名作和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并且发展出新的电影流派。在这一段时期的电影史中,值得重点介绍的是美国的大卫·格里菲斯查理·卓别林、前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还有欧洲各电影流派的一些杰出艺术家,他们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图片图片

△1913年—1926年的杰出电影人物(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普多夫金)

​​

大卫·格里菲斯生于1875年,1908年6月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在1915年和1916年导演了两部世界电影史上标志性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白人组织三K党来对付黑人的所谓残暴行为这样一部有严重种族主义倾向的影片。《党同伐异》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影片大胆独特的构思,形式上刻意求新,摄影技巧上的成就,画面的剪辑,节奏的掌握,以及宏伟的群众场面,都极大地受到各国艺术家的高度赞扬。
 

图片图片

△《一个国家的诞生》剧照

​《党同伐异》简介

四个发生于不同历史时期,年代跨度超过2000年的故事组成了本片的故事情节。

​“母与法”:讲述20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诬陷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妻子则必须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凶,营救她的丈夫。

​“耶稣受难”:发生在公元27年的巴勒斯坦,耶稣被门徒出卖,受尽折磨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发生在公元1572年的法国巴黎,天主教徒发动了对新教徒的大屠杀,一对婚期在即的新教徒青年也遭遇不幸。

​“巴比伦的陷落”:公元前539年的中东,巴比伦大祭司因为与王子巴尔撒尔的恩怨,竟然在波斯大军来攻之际打开城门,巴比伦古国从此灭亡。

​四段故事不是一个个单独展开,而是交替进行,十分大胆而又流畅地把时间相距甚远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平行交替叙述而造成逐渐紧张强烈的情绪而达到最高潮。

​ △《党同伐异》剧照

​美国的查理·卓别林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并享有“保卫和平战士”的盛誉。1912年,美国电影喜剧大师麦克·赛纳特发现了卓别林的演出天赋,使他最终进入了好莱坞,开始他辉煌的电影生涯。1914年,卓别林扮演的第一个电影角色是在《谋生》中演主角琼尼,但并不成功。1914年,卓别林导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在酒馆里被捕》,又自编自导了《二十分钟的爱情》、《阵雨之间》,开始赢得大量观众。

图片图片

△查理·卓别林

​1919年,卓别林自己建厂,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独立制片的电影艺术家。他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等,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奇才,并摄制出一大批极为出色的影片。20年代有《寻子遇仙记》、《巴黎一妇人》、《淘金记》等;30年代有《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40年代有《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等。这些影片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战斗性,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德国法西斯统治。

△《摩登时代》剧照
 

​​由于卓别林对世界和平运动的贡献,1954年,在日内瓦被授予1953年度国际和平奖。1977年12月,在瑞士逝世。世界舆论都高度评价这位世界喜剧大师的一生。纵观卓别林一生拍摄的80多部影片,有如下特点:一是深刻的思想性和揭露批判精神,因而显示出强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号召性,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庸俗闹剧。二是从卓别林喜剧风格来看,很多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这种辩证关系的巧妙处理更发人深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悲喜交集达到高度的融合。

​他的艺术夸张手法和人物动作的造型都能达到构思巧、手法新,完全超脱了一般庸俗闹剧的旧模式,因而在创作上达到深刻的现实主义和卓越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从而使得卓别林的喜剧电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电影艺术走向成熟(1927—1945)

先锋派电影运动

在无声电影向有声过渡时期出现,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大的革新运动。该运动主张:一是反对叙事;二是追求纯粹的节奏情绪;三是描写梦幻的世界;四是表现物重于对人的表现。

​有声电影的兴起

无声片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有声电影的产生,但它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了30年的发展,直到1929年,有声电影才算真的诞生。1926年,美国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为了摆脱破产的威胁拍摄了歌剧《唐璜》,获得成功,但它是声画分离的,并不能称为名符其实的有声片,它仅仅在演唱的部分有声,而人物的其他表演仍处于无声状态。1927年,华纳公司在好莱坞日落大道上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声电影摄影棚,并把当时百老汇最走红的歌舞《爵士歌王》搬上了银幕。在影片中,导演无意中录下了主角阿尔•乔生的即兴对白又没有删掉,影片放映后,这短短的对白却比有声的歌唱更吸引了观众及电影世界的注意, 它让观众们为人物“开口说话”欣喜若狂,更让制片商们发现了商机,还让艺术家们思考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反响空前。真正的片上发声的有声影片《纽约夜景》直到1929年才试制出来。
 

《爵士歌王》剧照

 

彩色影片的问世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审美等也在进步。影视创作者们尽可能将这个世界的美好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将这个本来就缤纷多彩的绚丽世界呈现在屏幕之上。1935年由鲁宾·马莫利安导演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上映,改编自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讽刺小说,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一部稀松平常的电影,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影史中的地位。而彩色电影向世界普及则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了,至此影院中的大片以及电视电影所展现的精彩镜头等无一不旖旎多彩绚丽动人。 

《浮华世界》简介

“夜色四罩,城中之妻方祈天保夫无恙,战场上之夫仆卧,一弹穿心,死矣。”——《浮华世界》

​电影讲述了一个对乱世中的恋人发生的奇妙事件:爱蜜丽亚与贝希同时毕业于英国一间著名的女子学校。善良的爱蜜丽亚将无家可归的贝希带回家。贝希是一位爱慕虚荣的女孩,利用自己的年轻、美貌赢得了军官罗迪的欢心,并结为夫妇。拜金的贝希很快成为上流社会的一朵交际花,在军官与社会名流之间周旋。爱蜜丽亚的丈夫也为贝希着迷,使爱蜜丽亚十分伤心。当时的社会风气十分败坏,人们堕落成风。罗迪欠下了赌债,贝希为了帮罗迪还清赌债,向伯爵借钱,条件是答应伯爵的晚餐约请。由此被罗迪误会而离婚。此后的贝希贫困潦倒,沦为歌舞女郎。爱蜜丽亚不计前嫌与一直对贝希存有爱意的哥哥接贝希回家,此时的贝希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观点,开始了她自己的新生活。

图片图片

△《浮华世界》——电影史上首部彩色电影​

​从电影的诞生,到获得电影艺术的必要表现元素—声音和色彩,进而在电影创作上对声音和色彩的艺术应用,是电影史上跨时代的进步;它超越文字、用音画形象来直观传播信息,造就了用直观形象震撼人们心灵的一门崭新的电影艺术。下期我们将继续探索世界电影多头并进的跌宕历程及突破创新的多元化发展史。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