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拾光小贝
来源 丨 拾光纪事
《雄狮少年》这部电影有可取之处吗?成熟的电影工业,瑰丽绚烂的电影画面,跌宕起伏又颇有立志的剧情,带有区域风俗的醒狮文化。
无论是片方还是舆论方都认为,既然醒狮是富有中国地域文化特征的表象,这样一部电影不仅是在发扬中国文化,也是把文化通过动漫的方式,推向年轻一代,这样的电影应该得到大众的支持。
如果大家对这部电影仅仅是这样理解,损失的不仅仅是手中几十块钱的电影票,还有独立的思想。
假如以上这些可取之处,在尚未观看电影之前,或许足够吸引观众眼球。当那些原本满怀期待的观众步入电影院的时候,才发现这部电影竟然是一部毒草电影。
我们看一部电影,不仅要看取材,也要看手段、视角、立场。有些人认为,只要电影是宣传传统文化就行了,这种人明显缺心眼,奶头乐节目看多了,起码的思考都没有。对于这些喜欢看奶头乐的人,期盼他们能有深刻的思想和理解,犹如天方夜谭。
这部电影所寓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只能以西方人的视角来定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复兴,复兴哪些内容,不是由我们来定,而是由西方人来审判我们的文化复兴。
在西方人的世界里,我们的文化复兴是没有自主权的。因为传统的中国文化雄浑、刚健、厚重、自强不息,就像太阳一样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对于黑暗来说永远是那么的刺眼。
过于三四十年,西风大举入侵中国,中国的西化非常严重。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势在必行。
既然无法阻挡传统文化的复兴,那么文化复兴的解释权在谁手里,文化复兴成功的解释权在谁手里,将是一个新的命题。
以华夏派为立场的中国人认为,文化复兴的解释权当然在中国人手里,文化复兴成功的解释权也是在中国人手里。只有复兴中国人认可的文化,复兴那个铁骨铮铮、气象万千的汉文明才是我们需要的文化复兴。
以洋奴派为立场的香蕉人认为,文化复兴的解释权在西方人手里,文化复兴成功的解释权也是在西方人手里,我们说了不算,只有洋鬼子点头了、认可了,我们的文化才叫复兴。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开始发现,我们的军事、科技、工业、金融、贸易、经济等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我们还是过的不舒坦,总觉得缺少了一口气。
这口气就是文化自信。
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这部电影的背后隐藏着西方势力。
以常理来说,哪怕一个再丑的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帅气、漂亮,拍照片的时候希望摄影师用PS把自己处理的更好看,也喜欢听别人恭维自己的言语。
我们看这部电影里面的主人公们,眯眯眼和宽大的眼间距,还有像大猩猩一样的骨骼,你能相信这是一个中国人刻画出来的中国人动漫形象?
前阵子陈曼商业作品丑化、妖魔化中国人的形象引起轩然大波,陈曼也有计划的在自己的平台上上演了一出原本就会做出道歉的道歉声明。
还有早些时候清华大学眯眯眼走秀,以及耐克品牌拍摄眯眯眼形象的中国代言人。
这一系列行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预谋有计划的一场文化阴谋局,西方人非常强烈的表达出,中国人的文化必须由西方人来主导,中国人必须接受西方人的宗教改造,中国文化必须被西方文化所主导,中国文化是没有自主权的。
我们看主创团队说,这部动漫电影获得国外某电影节的青睐,言下之意已经说的很白了,他们拍这部电影是向他们的主子献媚、邀功的,这部电影完全是按照他们主子的意图来拍摄,而不是他们真心想这样拍摄。
唯一不同的是,侮辱中国人的形象不可能像过去那么直白拍摄“满大人”这种邪恶的形象,而是通过所谓的传统文化为载体,掺杂大量的私货,选择一种更加令人可以接受的方式。
这是新时代的文化战争,有些人能够认识到这是辱华电影,有些人认为这是更深层次的战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格局。
无论深浅,起码说明了一点,眯眯眼这种明显不符合中国人审美,也不符合中国人实际长相的反向种族主义,在中国市场上必然是要失败的。
看看这部电影惨淡的票房就知道了。至于那些评分以及个别媒体和演员打气,这些新闻看看就行了,毕竟都是一家人,媒体也在他们手上。
即便如此,这部电影依旧不被买账,因为确实太烂太差劲了。
从这也看出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焦虑和恐惧,焦虑的是眼看着中国国力上升,文化复兴势不可挡,才三百年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行将崩溃,他们该往何处去?恐惧的是一旦中国文化复兴,所有中国人不再被西方所编造的文化、思想、舆论、教育、医疗所蒙蔽,中国的形象将会重返秦汉时期的刚健有为,恐惧中国会清算西方。
西方人积累的科技红利已经使用完了,只能通过思想控制来改造世界领导世界,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觉醒。
因为所惧,故而张布了一张弥天大谎,把持着媒体和舆论,创造着一个与本真世界不同的现实世界。
因为西方人已经走向了没落,唯有不甘没落的民族,才会选择同归于尽这种两害的下下策。
基辛格威胁着说,如果美国好不了,中国也别想好,西方人就只有这样的脑子和本事了。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喜欢这种毒草电影就是不喜欢,因为中国人不长这样,因为中国人的故事只能由中国人来写,那些洋鬼子和香蕉人最好滚一边去,他们不适合承担起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重任,他们只是一个绊脚石。
我们敌人千方百计的争取我们的年轻人,我们的年轻人更需要擦亮眼睛看清事实,自觉做好文化卫道者的角色,为文化复兴担负起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只要我们的年轻人认清事实,我们的未来就有希望,我们的文化复兴接力棒就后继有人,我们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