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不是药神》上映,收获30.7亿票房,原型陆勇却起诉了制片

木易荐影  木易荐影     2021-12-20      0

首页 > 电影

​​2018年,《我不是药神》上映,收获30.7亿票房,原型陆勇却起诉了制片方:“我没卖过神油,也没打过老婆,更没有赚一毛钱的差价!”

最终,陆勇让制片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徐峥饰演的“程勇”,简直就是屌丝的代名词,猥琐、贫穷、打老婆,最初代购特效药也只是为了赚差价,活脱脱一个底层药贩子的形象,只是在影片后半部分才升华。

然而,程勇的原型陆勇,在现实生活中,可不像电影里那么猥琐、坎坷。

陆勇毕业于东南大学,三十多岁时就是无锡一家纺织品企业的老总,也算年轻有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陆勇在体检时,查出了慢粒白血病。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打得他措手不及。

为了活下去,陆勇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先吃药控制病情,然后等待合适的骨髓,配型成功后就移植。

当时,陆勇吃的特效药名叫“格列卫”,是从瑞士进口的,一盒就要23500元,只够吃一个月。

一年下来就是30w,饶是陆勇年轻有为,吃了两年特效药,也快把家底掏空了。

再这么吃下去,很快就吃不起了,到时候不会病死,但是会穷死。

2004年6月,陆勇偶然了解到印度有一款仿制药,据说效果与格列卫相差无几,而价格只要4000元。

正所谓“死马当成活马医”,陆勇与两位病友一道去印度探访,带回了几盒仿制药,吃了几天后,把病情控制的死死地,药效与格列卫几乎相差无几。

吃了两个月后,陆勇彻底放心了,就在病友群里分享了这个消息,原先买一盒的钱,现在能买六盒,病友们瞬间沸腾了,但他们没有门路,于是就拜托陆勇代卖。

渐渐的,这个消息越传越广,有好几千病患都是通过陆勇买到药的。

凭借着“市场优势”,陆勇把印度厂家那边的价格,压到了200元一盒,这下可谓是“人人有药吃”,陆勇就得到了“药神”的名号。

为了方便付款,陆勇在网上购买了三张信用卡,其中一张交给了印度厂家。

然而,2013年8月,警方在打击一网络银行卡贩卖团伙时,顺藤摸瓜抓到了陆勇,一查竟发现,他在贩卖特效药。

按照法律来说,就算那些仿制药真的有疗效,但它并没有取得进口药品的销售许可,所以它仍然是“假药”。

陆勇被提起公诉后,曾经得过他恩惠的病友们,联名写信求情,希望能让他免于刑事处罚。

这件事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陆勇所作所为是为了救人,他并没有从中赚差价牟利,考虑到诸多因素,最终,检察院撤回了公诉,认定陆勇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将他无罪释放。

陆勇出狱后,这件事被更大规模地传播开来,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想把他的经历拍成电影,以此呼吁大众关注这个弱势群体,陆勇欣然同意。

可他万万没想到,制片方为了所谓的“戏剧效果”,竟然在电影中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打老婆、卖神油、赚差价的药贩子。

陆勇给病友们代购特效药,从来没从中赚过一个钢镚儿,至于打老婆、卖神油更是无稽之谈。

为了求得一个说法,陆勇就辗转联系上了制片方,可是对方表示:先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要高于生活,跟现实总会有些差距,您别往心里去!

制片方还答应陆勇,在片尾加一段他的个人采访,以此来澄清。

可是,电影上映后轰动全国,票房收获了30个亿,那几个演员被夸上了天,却一直没人联系过陆勇,找他拍澄清的短片。

由于该片的影响力太大,陆勇的生活多少受到了一些影响,他一气之下就把制片方告上了法庭。

这下子制片方着急了,火速联系到了陆勇,语气诚恳地说:陆老师,我们拍这个电影的初衷,也是为了弘扬正能量嘛,咱们合作的过程当中,可能有点小误会,何必闹到这么难看呢?您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就是了。

制片方以为陆勇想要钱,或者他们想通过给钱与陆勇和解,但他们想错了,陆勇并非贪图私利的人。

双方沟通了好几遍,最后陆勇答应了和解,但制片方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陆勇要求:一,制片方捐出200w,给白血病公益救助机构;二、影片票房每增加一亿,就多追加30w的捐助额。

制片方含泪答应了这两个要求,最终《我不是药神》总票房30.7亿,制片方捐了1100w,也算让他们出血了。

原本在看电影《我不是药神》时,已经被影片中的“程勇”所感动,可是当得知了现实中陆勇的所作所为后,相比之下,程勇都显得黯淡无光了。

因为,陆勇的初心就是为了帮人,从未赚过差价,电影票房大卖后,他也没有要求自己应得的利益,而是让制片方履行诺言,弘扬正能量,一切以病人优先。

如此善良、胸怀宽广的人,才配称为大爱无疆。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