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值得再爆一次吗?

娱理  娱理     2021-12-18      0

首页 > 电影

两年前的《误杀》是疫情前最后上映的大片之一,影院复工后还重映过,票房累计超13亿元,至今在国内评分网站仍然是7.5的高分。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院线电影。


监制陈思诚在日前一个活动上说,《误杀2》的情感做得比第一部要好。两部电影在观众心中或许“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他个人更喜欢《误杀2》。


《误杀2》昨晚起在全国上映,有售票平台预测票房近10亿元。沿袭了前作的观众基础、也必然被寄予了很高期望的《误杀2》,完成得如何呢?



(本文无关键保密情节剧透)

“误杀”还在继续


在《误杀》的结尾,李维杰自首入狱,发生在两个家庭身上的谜案告一段落。如果你是主创,你会怎么拍续集?


李维杰一家的故事可供继续挖掘空间并不多,于是《误杀2》主创选择了一条内地电影鲜少探索过的道路:换一批新的主角,开启一个全新的故事。


有观众会问了:既然跟第一部毫无关联,为什么还要放在《误杀》这个系列IP下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部电影——


《误杀2》讲述肖央饰演的林日朗、文咏珊饰演的阿玲以及他们的儿子小虫一直过着不富裕但平淡幸福的生活,某天小虫突发意外状况,急需救治,为了保住儿子的生命,绝望的林日朗在医院里策划了一起行动。



虽然男主角从李维杰变成了林日朗,但细看电影,还是能发现很多跟第一部之间的勾连:两个故事都设定在东南亚某华人生活区域,都是一位父亲为了自己孩子实施的“犯罪行动”;李维杰是一个影迷,林日朗的职业是一名编剧,他们的迷影知识储备都在作案过程中有所展现,给观众带来了戏中戏的趣味。


两部《误杀》的英文片名都值得玩味,而且还很对仗:第一部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是“没有牧羊人的羊群”,意指乌合之众;第二部是“Fireflies in the Sun”,“阳光下的萤火虫”,或许正喻示着林日朗这样被强光所遮盖,但在特定时刻却能努力发出自己微光的小人物。



翻拍不是原罪


第一部《误杀》翻拍自《误杀瞒天记》,而《误杀瞒天记》又翻拍自《较量》。


《误杀2》亦有原始基底,翻拍自2002年的美国电影,由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迫在眉梢》。


但其实拉片对比《误杀》《误杀2》和它们的原版就能发现,两部《误杀》在故事结构、叙事策略、反转与结局设计,主题表达上都与原作有着巨大不同。尤其《误杀2》,基本只借鉴了一套前期设定,后半段故事都是原创的。


《较量》《误杀瞒天记》《迫在眉梢》


事实上,翻拍是各国优秀影人都很常见的做法。艺术创意行业有着特殊的继承性,购买版权一方面是对灵感提供者的尊重,另一方面可以在已经得到过市场检验的文本上,再做进一步优化升级。所以翻拍并非“原罪”。


《迫在眉梢》已经是2002年的电影,是经典的好莱坞叙事结构,放到今天的大银幕上看,中国观众可能会觉得节奏有点慢,开篇和结尾都有些冗长。而《误杀2》开场第一场戏就是全副武装的肖央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抛出一个打火机,上来就开始“搞事情”。进入医院后,他更是不断强调倒计时的概念,十万火急。


《误杀2》,肖央


《误杀2》的绝大部分篇幅都浓缩在医院这一个场景里,冲突更集中,节奏更紧张。每个人物身上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摇摆性,让结局会走向何方愈发扑朔迷离。


最后的结局也一定是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


父爱如山


父爱是《误杀》系列的人物核心动机,在情感这一点上,《误杀2》的确做得要比《误杀》更足。


“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这是《误杀2》预告片中的一句话,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干,或许也是这部电影最能打动普通观众的地方。


《误杀2》,肖央饰演的父亲和片中的儿子


日常生活里的慈爱,有求于人时的卑微,希望渺茫时的无助,被逼至绝境时的暴怒,心意已决时的从容……两年前,演员肖央通过《误杀》中令人信服的表现,成功从喜剧演员印象转型为有现实质感的实力派,此次他在《误杀2》里的表演有着更丰富的层次感,很多情绪转变都拿捏得当。


《误杀2》,肖央


除肖央以外,其余主演基本都是全新加入的。任达华演过无数次警察,但这次不再是港警,而是一个有着浓郁东南亚特点的华人警察,皮肤黝黑粗糙,胡子邋遢,身穿便衣,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文咏珊、陈雨锶、宋洋、李治廷各有可圈可点之处,姜皓文则继续担任政客形象,也算是一个小彩蛋。


片中对任达华饰演的张正义背景交代不多,但是构成了与林日朗相呼应的一条副线,诠释了另一种深沉的父爱。



《误杀2》,任达华

现实关怀


《误杀2》之所以能与前作形成一个IP,除上文中提到的许多处细节勾连外,更重要的是两个故事在内核上是高度一致的。这也是相比原版《迫在眉梢》,《误杀2》在原创性上最有力的一笔。


两部《误杀》都在讲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误杀”,都描写了弱势群体对生来不公的命运的反抗。如果观众曾被《误杀1》中父亲的缜密谋划、围观者的呐喊所打动,那么在《误杀2》里,你能获得同样的内心震撼。


《误杀2》,肖央、宋洋


《迫在眉梢》的主要贡献是推动了美国医保体系的改革,而《误杀2》则将背景放到了一个模糊的国外地区,更加具有普世意义和市场潜力。片中展现了一些世界各地都存在的问题,比如医患矛盾,医疗资源紧张,保障体系无法覆盖完全,贫富差距,黑幕交易,媒体一味追逐流量,等等。


我们不禁可以畅想,陈思诚打造了唐探宇宙,里面可以容纳一切侦探推理、探险喜剧、异国风情元素;而如果“误杀”也能发展为一个宇宙,未来也可以承载很多矛盾的现实、人性的觉醒、群体的力量。


《误杀》的视野甚至可以比《唐人街探案》系列更广,因为它没有固定主角,主角可以是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误杀2》,肖央、文咏珊


* 版权声明:本文归娱理工作室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搬运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