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也就是本周五,电影《误杀2》在全国线下影院上映,不少观众也抱着对第一部《误杀》留下的好印象准备前往影院观看支持,期待值拉满。只不过翻看《误杀2》的剧情梗概,“翻拍自电影《迫在眉梢》”一句让人疑惑,这怎么又是一部翻拍电影?

《误杀2》的前作《误杀》于2019年上映,柯汶利导演,陈思诚监制,肖央、谭卓以及陈冲等演员主演。影片翻拍自2015年上映的印度电影《Drishyam》(误杀瞒天记),原作豆瓣评分8.6,在印度电影中是不俗的成绩。


《误杀瞒天记》被国内观影人看到,少不了B站up主“瞎看什么”的解说。“他们一家,二号去听经,晚上住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爷爷,奶油面包好好吃啊”等高频台词让人印象深刻。而险象环生疑点重重的剧情,更是将电影的悬疑氛围拉满。


起初观看《误杀》的观众,鲜少知道这部电影是翻拍,在没有看过原作的前提下还是很好代入其中。但除去可以忽略的瑕疵,《误杀》最大的bug莫过于对结尾的改动。原版结尾时男主潇洒走出警察局,留下一句“你和你的警察局会永远保护我们”,陡然出现的bgm点明答案埋藏在台词,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而《误杀》则将这个点睛片段改编删掉,联系上前面的铺垫,不得不产生“前菜都吃完了,该上主菜时你告诉我餐厅下班了”的失落感。诚然由于国情限制有些剧情不能一一摊开展示在观众面前,但如此弃其精华,实在有些令人失望。


其实国产剧影的翻拍之路,比很多观众知道的开始得要早。就拿近几年的翻拍电影来说,《重返二十岁》翻拍自韩国电影《수상한 그녀》(奇怪的她)、《来电狂响》翻拍自意大利电影《Perfetti sconosciuti》(完美陌生人)、《关于我妈的一切》翻拍自韩国电影《세상에서 가장 아름다운 이별》(世界上最美的离别)...


近几年国产剧影开始围绕IP打转,从经典IP的改编翻拍,到从小说漫画下手进行真人演绎,不少观众对国内编剧有些失望,突然看到一部高质量的电影都会感到惊喜。殊不知,这又是一部“拿来主义”的剧影,片方秉持着“我不说,那你就当原创看”的心态,将翻拍藏匿于口,等观影人自己发现。


新的国产瓶子装上洋酒,重新包装贴个标上市也能收获好评;找一部高分电影进行改编,只要不太离谱,照样可以口碑票房双丰收。不得不说,这种不劳而获的感觉真的很让人着迷。


只不过,剧影本土化有时也会遇到棘手的事。各国国情不同,法律政策有别,风土人情差异,想要逻辑自洽、保持原作精华的同时全身大换血,难免会水土不服出现排异现象。所以说,回锅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前段时间翻拍自韩国电影《도어락》(门锁)的电影《门锁》(搁这儿套娃呢)遭遇口碑滑铁卢,想要二次创作却遭遇票房创伤;翻拍自《ウォーターボーイズ》(五个扑水的少年)的电影《五个扑水的少年》也是反响平平。但这也并不代表翻拍电影没有佳作,《人潮汹涌》和《十二公民》都是翻拍+结合自身改动的好例子。

翻拍剧影固然方便,有现成的题材照搬,大把的演员试镜,照虎画猫谁不会?但别忘了,翻拍是一面镜子,拍得好,是锦上添花,拍不好,那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