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但没完全爽!《古董局中局》真就只值6.4分?

后浪电影PostWaveFlim  后浪电影PostWaveFlim     2021-12-07      0

首页 > 电影

​​电影本身就是做局,一场环环相扣的娱乐局。


《古董局中局》(2021)院线热映中《古董局中局》(2021)院线热映中


《古董局中局》,及格的爆米花电影,但也仅限于此。


说《古董局中局》是及格的爆米花电影,因为它有足够的娱乐性。既能在环环相扣的叙事里,坐实“局中局”的迷惑性,又能在高潮迭起、悬念陡升的过程里,让葛优大爷提供足够的笑点。 


而且在解谜过程里,我们还能体验一把中国文化的魅力,不单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古董奇珍,更有古代汉字天干地支古代星宿围棋文化真假哲思。 


 

如果你走进电影院,就是单纯地图一个乐呵,那《古董局中局》是很有看头的。


但又说它仅限于及格,在于电影里的许多设定,禁不起事后的推敲和回味。 


比如,七岁就被父亲撇下的男主角许愿(雷佳音饰),如何练就这身鉴宝的本领?


又比如,葛优大爷为遵守许父要他保护雷佳音远离“佛头事件”的遗言,就联手沈爷砸坏了雷佳音的手?


这种“父爱”来得也太莫名其妙且心狠手辣了吧? 


  

还有郑家村济公庙,那种以死相搏的凶狠,完全看不出许家和郑家有什么交情可言,许父却又如何能在郑家地盘上,搞出那么多谜团?


以及,既然许父不想让儿子和佛头扯上关系,却又为何给他留下如此多的迷局和线索,引领他一步步揭秘佛头的真相?


 

最关键的是结局处佛头的揭秘,岂不是在说:当年送给日本人的,就是真佛头?这就等于坐实了汉奸的罪名,又怎么能洗刷许家五十年的冤屈? 


而且,许愿爷爷当年怎么就那么笃定,日本人将来会归还佛头? 毕竟,没有解释的东西太多,就很难在逻辑上说服观众。


 

如果你对电影更爱较真,那就会在《古董局中局》里发现不少类似问题。 


但即便有这么多问题,《古董局中局》还是同档期和同类型里最值得一看的电影,这里边固然有郭子健导演和韩三平监制的功劳,也得感谢同行们的衬托。


爽感加倍的娱乐体验 


尼古拉斯·凯奇的《国家宝藏》上映后,当时国内影迷就提出过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国区区几百年的历史,好莱坞就能玩出那么多探宝的故事,而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我们,却在这个题材上捉襟见肘?


个中原因众说纷纭,但最关键的,是我们缺少一个既有娱乐性又有现实感的好故事。 


《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太过玄幻,进入了一片虚空。 但如果真去拍摄一部专业人员考古的电影,又未免太过无聊,毫无娱乐价值。 


好在马伯庸和他的《古董局中局》,及时出现在人们面前:故事源起于抗日战争时期,牵涉三代人、五个世家、一个幕后黑手,和两个日本人。

 


从宏观视角看,它是在感叹千百年来的动荡不安,让偌大的国家容不下一件古董。


从微观个体看,它说的是一个对父辈心怀怨怼和迷惑的人,如何与他们达成和解。


电影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许愿父辈的历史被一笔带过,成了许愿的活动背景板。 小说里那些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伏笔,变成了一道道留在真假古董中的谜题。



电影要做的,就是放大解谜的过程。 


这也是电影最具娱乐性的地方,观众跟随许愿,仿若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剧本杀+密室逃脱。 


这让《古董局中局》成了一部组合效果极佳的爆米花电影,它既是在解谜,又是在推理,还是在做游戏,而且还要冒险…… 


更何况,面对琳琅满目的珍奇古玩,主角们还要不断鉴宝秀才华,电影也用纤毫毕现的电脑特效,放大这种肉眼不可见的视觉奇观。 


跟随主角前行的过程里,观众得到的爽感是加倍的。  


既要大场面,也要小细节 


类型片如何吸引人,有且只有一种手段,那就是场面摄制。


 这并不难理解,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在邵氏,一部商业片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永远是大场面武打戏。 


换而言之,一种奇观化的表达手段,维系了娱乐的阈值,直到将其推向最终的高潮和结局。 


《古董局中局》就是这样做的。 


影片开场的杂耍鉴宝,紧随其后的双男主鉴宝PK,再到后续的拍卖会找沈爷,以及火车站追逐、郑国渠饭局、密室逃脱和最后的大闹发布会,都是情节和场面的结合。


 

剧情的每一次推进都依赖场景的摄制,这是类型片中最具有观赏性的部分。 


对比来看,《古董局中局》的场面,已经做到了大而有当,细节之处也颇为耐人寻味。 


全片感官的高潮发生在“拍卖会”“济公庙密室逃脱”两个场景里。 


前者人员熙熙攘攘,美工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制造了一整个古玩夜市。 


后者属于典型的好莱坞逃出升天式的转折,也就是在这里,许愿悟出了真佛头的所在。




细节之处,往往能见得真章。 


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古董道具,都没有一眼假。 


无论是在器型、色彩还是质地质感上,都极具观赏性。 


更加难等可贵的是,演员的台词功底相对扎实,每一个专用名词出现的时候,也没有隔阂之感。


 

同样是解谜和挪用文化概念,《唐人街探案》在先,为此片做出了表率作用。 


但是,《古董局中局》的文化借用,显然比八卦风水,更加正统。 


无论是摩斯密码、天干地支,还是围棋谜题,甚至是对于吴清源与本因坊秀的世纪大战的借用,都是有章可循、有道可依的文化输出。


 

如果说,艺术片输出的是人性、道德与哲思的话,那么商业片输出的则是文化之于世俗生活的阐释。 


许愿解谜的工具,来源于儿时与父亲的围棋对弈。 


围棋中所蕴含的动与静、得与失、有与无、攻与守、对与错、实与空的转折,恰恰又印含在“做局”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间。


电影,就是做局 


此前说,如果对电影更爱较真,就会在《古董局中局》里发现不少禁不起推敲和回味的设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许愿爷爷交给日本人木户有三的佛头的真假问题。 


按照电影现有的设定,许愿爷爷当年给日本人的,其实是一个真佛头,只不过他用包玉术将其伪装成了赝品而已。 


他用这一招,阻止了木户有三继续在中国探宝的念头。 


因此他宁用一死,来捍卫秘密。至于许愿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做,电影并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或许关于这个问题最合理的解释,并不在这一部《古董局中局》里。 


在原著里,老朝奉说,当时中国兵荒马乱,墓葬随处被盗,若想保留中华文化之火种,只能假借海外之手暂为保存。 


放在许愿爷爷身上就是,他可能设了这样一个“局”——虽然文物在日本,但真相却在中国。 


这就等于说:尽管不能确定佛头将来能归国,但他能确定佛头的真相,只有中国人才知道。



真相,才是真正的民族大义。 


但电影并没有主动触及这层内核,而是确保提供足够的娱乐体验。


即便是日本人主动归还佛头、并让许家后代来接收的情节,都没有往煽动民族情绪的方向发展。 


在主流电影里,这很难能可贵。


 

要知道,即便是在以娱乐化彻底而著称的好莱坞里,《夺宝奇兵》和《国家宝藏》的结尾,接收那些宝藏的,依旧是美国政府。 


在价值观上,《古董局中局》已经走到了美利坚的前头。 


但这些欠缺的解释,很可能在下一部《古董局中局》里。 


毕竟,建立在一整个完整价值观上的故事,仅有一部电影是不够的,片中的古董制假窝点、老朝奉的造假鉴定产业链,药不然的后续故事,还有待展开。


 

在故事之外的故事,更令人神往。 


所以,电影版《古董局中局》,肯定会迎来续集或前传。 


毕竟,电影本身就是做局,一场环环相扣的娱乐局。



作者 | 云起君

编辑 | Juan

策划 | 后浪电影编辑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