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Ifeng电影,欢迎大家关注呦~
1991年出生的魏书钧,是华语影坛最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之一。
早在2018年,他的研究生毕业作业《延边少年》,就入围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的短片单元,并获得特别提及奖。
他的电影长片《野马分鬃》则入围全年的第73届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
而今年,《野马分鬃》还未及上映,他的另一部新片《永安镇故事集》再度入围今年第74届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并在平遥电影展大爆,拿到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
《野马分鬃》于近日公映,虽然存在评价分歧,但导演视听语言上的才华已一览无余。
对经验的真诚表达,是魏书钧的特质,这让《野马分鬃》野性十足、别具一格,而不是成为迎合影评人和观众趣味的中规中矩作品。
野性与规训
从类型角度看,可以把《野马分鬃》划分到青春电影的行列里。
当然不是郭敬明那一路为赋新词强说愁、矫情感伤的青春片,而是很多大导演也拍过的那一类青春片,关注青春少年进入成人社会时的冲撞。
比如魏书钧就毫不掩饰他对侯孝贤的喜欢,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就是一个与《野马分鬃》主题相似的故事。
与王小帅的《十七岁单车》一样,《野马分鬃》也是讲述一个北京青年与车的故事。只不过王小帅电影里是单车,比较苦大仇深;魏书钧电影里是越野车,风格也轻盈轻松一些。
左坤(周游 饰)是传媒学校录音专业的大四学生,即将毕业,又苦于录音课挂科,不得不重修。
野性十足的他,根本就不受规训。他还是经常出去跑剧组干活,实践经验比课堂上的老师还丰富,所以他看不上录音课的老师。
老师对他意见也很大,以他逃课为由要让他挂科。
他买了一辆二手的越野车,在自己还没拿到驾照时就开车上路了。
越野车承载了左坤的梦想和身份认同,越野车是他通往草原、通往自由的路径。
他渴望自己能如越野车一样,不必名贵,但足够直接,可以在人生路上畅快行驶。
然而,各种各样好的或不好的规训,一直约束着左坤。
学校里,能力“低下”的老师让他毕不了业;他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母亲虽然未露脸,但可以看出母亲对他意见很大;女友很快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成长为“大人”,让自己反而显得不成熟;他也无法满足女友爸爸的期待,并不打算考公务员……
哪怕是左坤自己热爱的录音工作,在进入行业之后,目之所及也是种种荒腔走板的现象。
在一个师兄的片场里,作为师兄的导演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把王家卫、洪尚秀挂嘴边,但主要精力都在泡妞;摄影师则仗着资历各种摆谱;他的录音工作并不受人重视……
导演酒桌上吹牛逼
录音工作现场不受重视
魏书钧也借此狠狠讥讽了一把圈内拍电影的乱象,鞭辟入里又让人忍俊不禁。
而对于左坤来说,这一切自然有些幻灭。
就像他的越野车在北京只能堵在路上,他想去内蒙草原结果只是在原地打转。迷茫的他感受到了成长的绞痛。
野马分鬃,原本应该是奔驰的野马鬃毛左右分披,舒展而又冲劲十足。
但最后左坤是在监狱里看到了“野马分鬃”,那是关押的犯人正打着太极拳的招式之一。
野性被最终规训。
虽然是一名新人导演,但魏书钧的镜头语言调度,非常纯熟。
很难得的是,他不像有些新人那样热衷于“炫技”,镜头非常写实。
大量的中近景配合摇镜,紧贴人物状态,看似简单的白描手法,将人物状态呈现得非常逼真生动。
真诚而非迎合
野性与规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反抗”的主题。
这也是青春电影最常见的叙事范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套路。
观众和影评人脑海里,基本也形成了一套“模板”。就比如青春意味着单纯、美好、野性,成人世界虽然意味着成熟,但也意味着规训、教条、尔虞我诈。
当野性被规训,当青春得以成长,电影表达的常常是一种惆怅的情绪,也带有批判的锋芒。
观众也会觉得,电影有批判色彩,那才是“深刻”。
然而,《野马分鬃》竟然没有落入批判的叙事套路中!
这也是它招致一部分观众和影评人批评的原因。
电影并没有把左坤刻画成一个“受害者”——好像世界都是晦暗的,就他的野性是纯良的。
相反,左坤遭到规训,既有成人世界本身不合理的地方,也有左坤个人的缺点,个人的迷茫。
左坤是不完美的,比如他有些自大,有些自负,有些自私,面对女友也有那么一点直男癌。
他是一个生动立体的普通人,他的青春迷茫反而更接近普通人的青春体验。
《野马分鬃》的野性与规训主题,与其说是导演要表达某种反抗或批判,毋宁说,导演只是想呈现一个普通人青春阶段的成长,从人生的一个路口到另外一个路口。
就像导演去年平遥电影节期间接受Ifeng电影专访时说的:“我们不是以一个批判的角度作为出发,或者说作为一个先行去创作的。”
经过一系列“挫败”后,左坤意识到自己能够掌控的命运是有限的。
这样的“规训”,就意味着妥协或犬儒吗?
也不是那么悲观。
成熟在某些时候也是一个褒义词,比如有些规则是必须的,并且很关键的是,阿坤懂得了“成全”。
越野车卖到内蒙去,给牧民牧羊放马使用。
虽然阿坤不能去草原上野性驰骋,但他的越野车终归会来到草原,这也是一种成全。
总之,《野马分鬃》不是套用经典的叙事套路一板一眼、中规中矩的电影。
它胜在真诚和不迎合。
这样的叙事也许不符合一些观众和影评人的预期,但真诚和不迎合,却是一个年轻导演最珍贵的品质。
魏书钧清醒地认识到:“我需要真正的放松自在一点,这很重要,否则就会一板一眼。应该做到自然,可以不成熟,甚至是肤浅……”
也果不其然,《野马分鬃》之后,导演“自在、真诚”创作的下一部作品《永安镇故事集》,又在影展上爆了。
我们期待在大银幕上早日看到它,期待魏书钧继续他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