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权威数据统计,11月25日,电影《长津湖》总票房正式超过56.95亿,超越《战狼2》,荣登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在过去50多天里,被誉为国产战争电影“里程碑”“天花板”级别的史诗力作《长津湖》共吸引超过1.2亿的观众支持,为其贡献了近57亿票房,书写中国电影票房史新纪录。
“超长待机”的《长津湖》自9月30日上映至今,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领跑2021年国庆档,推动全国电影票房以43.85亿元的成绩成为中国影史同期第二,并于10月30日底超过《你好,李焕英》升至2021全球票房榜榜首。
《长津湖》的诞生,趟出了一条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特色之路;《长津湖》的登顶,则向世界展示了日新月异的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颂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
空前团结克服疫情影响
齐心协力创造电影奇迹
《长津湖》的创作和上映,都是在全球疫情持续影响下完成的,中国电影人以空前团结、全情投入的精神状态,把一段英雄史诗搬上银幕。在中国电影内地市场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背景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电影的创作和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高效组织、全力协同的创作历程,融入了中国电影的自信与激情。国庆档的上映更是点燃了广大观众的热情,不断打破各项纪录。
《长津湖》为何能登顶?
三大导演1.2万人制造中国电影工业化新高度
电影《长津湖》以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呈现了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全景形貌,给全球超过1.2亿的观众留下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记忆。影片既有对战争历史真相的敬畏,也有对战场表现的全面与真实,才足以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口碑不断刷新纪录,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
影片真实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骁勇善战,他们面对强大的美军,凭借战术和意志打赢了这场仗。而在电影之外,全剧组在疫情期间与时间赛跑,打赢了一场“意志之战”。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大导演带队16组开工,台前幕后1.2万工作人员通力协作,全体演员“冲锋陷阵”,并肩战胜了“超出经验范畴”的难度,才有了这部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化新高度的《长津湖》。
他们还原的不仅是长津湖战役的整体面貌,更还原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热血精神,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在影片上映之后,一场充满正能量和浓烈情感的“长津湖效应”席卷了全国。在这场全民观影的“现象级”热潮中,集体记忆、情感共振、家国情怀得到了加倍的激发和释放。
《长津湖》在全国掀起铭记历史致敬英烈的爱国主义热潮
电影频道及旗下新媒体平台自国庆期间每天发布的《长津湖》相关内容,都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热情回应,线上线下一同致敬最可爱的人。
电影频道官方新媒体平台对《长津湖》的图文报道(部分)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71周年,《长津湖》生动诠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用主旋律电影的严肃基调和充满共情力的艺术创作,告慰先辈铭记历史,点燃了观众的爱国情怀。
尤其在疫情并未消散的当下,影片拍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拍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胆识,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斗志与决心。
如今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各国文娱活动收紧,《长津湖》能取得全球票房第一的成绩,既显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强大韧劲,也是对我国抗击疫情工作成果的有力验证。
登顶,是“走出去”的关键
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华章
除了内地影院,《长津湖》于11月11日在我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上映,之后又登陆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院线,在海外媒体和网友中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长津湖》美国版海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报道说,一部颂扬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英雄主义的影片打破了中国国庆假期的票房纪录,并称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是里程碑式的成就。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泰晤士报》等英国媒体探讨《长津湖》这部中国战争史诗打败詹姆斯·邦德和漫威英雄电影的惊人成绩。
随着《长津湖》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上映,各国媒体、网友开始聚焦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其中“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这句台词给外国网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部中国视角的史诗战争片,为全球影迷呈现的并不只是一种电影类型的新鲜感,而是一个大国的综合实力以及文化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已经突破400亿大关,全国的银幕数量与年度票房也正朝着更高数字迈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序幕已拉开,在《长津湖》之后,相信会涌现更多写正史、颂正义、扬正气的优秀国产电影,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