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电影院大片爆档,之前也给大家介绍了近期有什么可看的电影,而在上周末,引爆观影热度的莫过于这部登顶内地影史票房第二,狂扫56亿的《长津湖》了!
图片
由于香港和内地通关遥遥无期,在港的小伙伴们都在盼着国庆期间刷屏的《长津湖》能在香港上映!
图片
上个星期长津湖终于在香港上映,还没买票,就看到了58,888的黄金票价,难道现在看个电影都这么“卷”了吗?
图片
网友评论:
“这么下来一场戏就有2000万收入,相信票房可以轻松过亿票房。”
不过这个超级票价稍后已消失,事后指出只是系统出错。但大家对于影片的热情倒不是假的,开映首日香港就排了180多场,多个场次也都爆满。
图片
最近留学生的朋友圈也开启了组团观影的节奏,不仅有很多内地生相约去看,科大甚至还组织了包场观影,还看到很多长年扎根香港的内地同乡会也有组织集体观看,还没看的小伙伴也赶紧跟上节奏啊。
影片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历史,满满的家国情怀,电影带我们又回顾了一遍历史,先烈的牺牲也让很多观众哽咽,甚至很多去看的local也为电影打call,直呼相当感动。
图片
而执导该片的三位导演有两位就是香港人,分别是近年活跃内地影视圈的林超贤,以及港圈的资深大佬徐克。
图片
虽然新闻看得人相当激动,不过瞅一瞅票房,虽然长津湖目前名列香港影片人气榜的第三位,但周末后的票房不过170万左右,和第一名《梅艳芳》600多万的票房比起来还是有差距啊。
图片
图片
更让人大为震惊的是,某网站给出的评分在2.6分(满分5分)?what?有没有搞错,豆瓣的评分可是高达7.4分(满分10分)。
图片
这也引起了Jude的好奇心,大家都知道回归之后有很多香港导演北上拍片,港片或是由香港导演执导的影片也一直是内地观众观影的主流选择之一,但内地电影以往在香港上映的票房情况怎么样呢?
香港电影市场一直都被海外影视和本土制作牢牢占据,其实内地电影进入香港一直都是比较吃亏的。
前年火遍内地院线的《流浪地球》上映时,就曾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当时的微博热搜还以“开场前1小时近300个座位只卖出去7张票”、“176个座位还剩155个”作标题。而这部在内地突破40亿票房的大片,最终在香港只获得了27万美元(约170万人民币)的票房成绩。
图片
数据来源:box office mojo
在翻看很多资料后,发现这个成绩其实也是近年来许多内地大片在香港的战绩。
至于是高是低呢?其实可以稍微对比一下,如果按影片产地划分,香港目前电影市场(电影节除外)排片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是从好莱坞或欧洲引进的各种大片,如007、漫威等作品,也是现在香港最卖座,观影最主流的选择之一。第二则是本土电影,不过香港电影近年来产量比较少,不如八九十年代占比那么大。第三则是各种日韩的动漫、电影,很多口碑很好的日影韩影,香港都会以较快的时间引入。第四才是从内地引进的各种电影,近年来在内地表现较好的作品,或有香港电影公司投资或制作的也会在港上映。
图片
各类电影的票房表现又如何呢?诺兰执导的《信条》(港译:天能)是去年的香港票房冠军,共有5000多万的票房,虽然这部烧脑巨作让人直呼看不动,但就是很卖座。
图片
数据来源:box office mojo
再来看看港片,由谢霆锋主演的《怒火》今年不仅在内地反响热烈,在香港的票房在2500万上下,是目前港产片的年度票房冠军。
图片
再之后是去年日本大火的动漫ip《鬼灭之刃》,也是收割了差不多2600万左右的票房。
图片
和这些电影比较,内地电影在香港的票房确实有点不够看了,有小伙伴可能会问了,既然商业片卖不动,那么其他一些豆瓣评分高,有奖项加持的电影在香港表现如何呢?
其实口碑较好的电影在香港票房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准备送选今年奥斯卡,由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在港的票房也不过近300万。
图片
还有另一部《少年的你》,曾在香港电影金像奖拿下了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等奖项,但上映20多天收到的票房连100万港元都没有。
图片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内地片在香港的市场上表现一般,不过票房也只是电影的一部分,Jude觉得内地片能在香港上映的意义远超于所谓的商业价值,在港能看到内地电影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方面,可以让内地的小伙伴或长年在香港生活的港漂慰藉一下思乡的情绪。另一方面,大家也能透过电影这本更加生动的教科书了解内地的人文历史,就像本地local在电影院被深深触动到,这些价值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我们有新生群、酒店隔离群、来港拼车群、求职群、租房群、秋招群、二手闲置群、活动约玩群、HPV九价疫苗群、投资羊毛群。在港小伙伴快来私信我加群啊~
图片
本文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票房数据来源于box office mojo,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豆瓣:https://www.douban.com/
橙新闻:https://m.orangenew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