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三队电影场看电影
大约一九八零年或者八一年,全家从路的一端下湾村的八号楼,搬到三队(淡港新村)的八号楼,有点点下山的感觉,喜悦是在全家人的脸上情不自禁浮现的;
转弯过热水湾的水兵楼,最先的是三队电影场的高耸的电影樯,我要用樯这个字,因为在我幼小的眼睛里,这座播放电影的樯,就是航行在淡江里的船樯,满帆的樯桅,红砖的廊柱就是樯桅,雪白的影壁就是船帆,周围是粗大的毛竹和柏油毡制成的简易房,住着军人。
大概三队的由来于此吧,看电影时,军人是坐在中间的,而且是携具看电影,立正、稍息、立正、放下、坐下,已经淡忘了具体细节,只有那整齐划一的声音,会时常在耳畔响起!
啥叫四里乡亲、八方来客?那年的《红楼梦》电影放映的日子,真才晓得,多年后有很远的同学说,那年搭拖拉机到这里看电影,拖拉机突突几个小时。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听不懂,看不懂,光看人了,围墙上、球架上、车顶上,人叠人,人摞人,电影散场很久了,还能看到远处山边的车灯,拖拉机的车灯,那晚是胜景啊!
“斗牛场”是个失败的产物,不知道为啥不造个电影院,大概是有大礼堂的缘故,只是“闲人免进”就不伦不类了,纯石头砌的,一层二层三层的,围成圈圈的,没竣工,台风来了,塌了;
再来一个电影场的时候,《少林寺》来了,重现了当年红楼梦的场景,人海里军人不再坐在当中,也不再携具看电影了;
电视机渐渐普及了、闭路电视也有了、舞厅也有了、还有了几间能喝啤酒的小卖部了,电影樯也换成了楼房的西墙,还盖了放映室,只是看电影的人少了;
陆老板的瓜子花生生意也不如从前了
再后来,有了真正的影都,只是大约没有人海了吧,影都就建在我一手打造的“宏伟的”水泊梁山山寨“遗址”地方;
今晚,在三队电影场放映:国产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四渡赤水》
……
后补一则:
看公众号帖子,“林妹妹”—王文娟老师辞世了,想起曾经写过的文章,看红楼梦电影,就是顶顶大名的王文娟老师饰演的女一号;
虽然彼时弄不懂越剧,或者其他剧,记忆深刻的是当年的万人空巷的盛景,能有这样的场景的还有一场是李连杰的少林寺;
母亲是极喜越剧的,电视机里播越剧,我们都要“让位”的,喜欢了的便会偶听唱着,拖地的时候、烧菜的时候;
而一直被叫到现在的“外号”,大约也可以注释母亲的喜欢程度了吧;
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那个李侠,后来长大了才晓得,孙道临和王文娟是夫妻,都是曾经少年时候的知晓着的“明星”
结合最近闹哄哄的娱乐新闻,跟这些老艺术家比起来,哎!说啥呢?
不可比不可比不可比
只总结出一点,钱特么就是王X蛋。人心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