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那会,我读高二。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和朋友躲在家里看DVD,想着找部恐怖片看。当时翻到一部叫《胭脂扣》的电影,看它阴森的海报封面,以为是恐怖电影,于是大家就看了起来。朋友们都觉得无聊看得昏昏欲睡,而我却被电影里如花的痴情感动哭了。这部电影让记住了香港有两个电影明星,一个叫梅艳芳,一个叫张国荣,那一年,我15。
做他俩的影迷是件幸运的事,往后的日子里,以梅姐和哥哥为坐标,我看了好多经典的港片,戏外梅姐和哥哥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今年9月北影节,我在资料馆看了4K修复版的《胭脂扣》两人的芳华绝代恍如隔世。11月公映的这部传记片《梅艳芳》,我也第一时间去看了。作为影迷,能在大银幕上与偶像见面,是幸福的。
梅姐的故事太多太多,用一部电影的容量远远无法承载,但作为粉丝而言,能以这样形式,让更多00后,甚至10后的影迷知道梅姐,还是蛮让人开心的。电影采用“传记片演绎+真实纪录片”的呈现形式,电影的跨度有四十年之久,用几个重要的事件,来串起梅姐的整个演艺生涯。乍一看拍得挺流水账,但恰恰这最能反映出来“梅艳芳为何能成为梅艳芳?”
参加新秀歌唱比赛,是因为家境贫寒,急需出路;情路坎坷,被渣男伤害,是因为性格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掌掴事件的背后映射出了当时香港娱乐圈的状态,而梅姐选择坦然面对,更能凸显她的豁达与看得开的乐观精神。每一个事件的选取,都是为了突出梅姐的一个面。尽管本片没有给梅姐的饰演者王丹妮太大的表演空间,但她的表演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片子里有两个让我感动的瞬间:梅姐在酒吧献唱,唱完后引出哥哥,这段最能体现同行的相互扶持,后面两人在江边互相鼓励、打气。我想刚做演员的王丹妮,多少也有这样被鼓励的瞬间吧!想到这里,再联想起豆瓣相册里,廖启智指导她表演的那张照片,就让人瞬间泪目。第二个感动的瞬间是最后金曲演唱会上梅姐穿着婚纱站在台阶上唱《夕阳之歌》。
戏外,梅姐把自己嫁给舞台,跟她的粉丝朋友们告别。戏里,王丹妮在诠释这场重头戏时,可以解读为跟看电影《梅艳芳》的观众的一种对话,也可以看做是王丹妮和梅姐的对话。当画面由王丹妮的演绎切换成梅姐的真实演绎,我泪目了,就好像梅姐从未离开一样。
作为粉丝而言,电影对歌曲的选择,还是挺让人满足的。《坏女孩》、《胭脂扣》、《风的季节》、《心债》、《烈焰红唇》、《夕阳之歌》、《歌之女》、《女人花》等等,搞得还挺全的。如果再加上《芳华绝代》就更完美了。哥哥的歌听出来了《Monica》,还有《最冷一夜》,《默默向上游》,心里也有点小激动。
只是电影方面只有《胭脂扣》和《审死官》个人觉得有些少了,梅姐经典的电影还挺多。像《济公》里那个经典的观音造型,《钟无艳》、《金枝玉叶2》里的不同反串,《东方三侠》、《新仙鹤神针》里超A的不同风格的女侠等等等等。
希望电影《梅艳芳》能作为一个起点,让大家能了解像梅姐这样的宝藏巨星,了解她的音乐,电影,她对舞台的热爱,还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梅艳芳,不仅仅是梅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