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砍300亿,韩国冲奥大作《摩加迪沙》成色几何?

后浪电影PostWaveFlim  后浪电影PostWaveFlim     2021-11-11      0

首页 > 电影

​​刻意、精准、直达要领。《摩加迪沙》在谍战与战争间完成了一次硬核的想象,并用最煽情的方式直击内心,叩响一次虚设的钟声。

近日,第42届韩国青龙电影奖公布各大奖项提名名单,领衔的热门影片《摩加迪沙》《兹山鱼谱》《胜利号》分别拿下13、10、8项提名。


在主要奖项上的厮杀尤其激烈,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等主要奖项花落谁家,结果将在11月26日的颁奖典礼公布。


《摩加迪沙》(2021)《摩加迪沙》(2021)

全球总票房近三千万美元全球总票房近三千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其中的《摩加迪沙》不仅在本土市场力压《毒液2》《尚气与十环传奇》斩获年度票房冠军(345.5亿韩元,截至11月7日),该片也将代表韩国角逐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

《寄生虫》之后,韩国电影还能问鼎奥斯卡吗?



“他国乌托邦” 


《摩加迪沙》上个月中旬在国内出资源时,各大平台的文章都亲切地称之为“韩版战狼”,因为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票房表现,两者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故事背景改编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索马里内战的真实历史,在战乱之前,影片聚焦在朝韩两方的外交博弈上。 


外交护照犹如“金钟罩护体”外交护照犹如“金钟罩护体”


故事从赵寅成扮演的韩国参赞抵达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开始,他的到来是为了协助已经驻扎当地的韩大使进行外交活动。


因为此时的韩国尚未进入联合国,他们必须要获得非洲国家领导人的信任。 


然而,新官上任就摊上事儿了,不远万里带来的奥运会纪念品在回程途中就被抢了……



时任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的画像出现在背景中时任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的画像出现在背景中


如果说开头海关受贿和司机小黑背后的人物画像只是暗示,此时的抢劫就已经将混乱时局明摆在观众面前。 


大使在面临生命危险时说:“你们可遇上大麻烦了,国际大麻烦!”


外交事件的威胁下这帮匪徒依旧毫不收敛,社会之乱已然无法想象。 


紧接着,大使一行人火速赶往巴里总统府赴约,却因为迟到被拒绝见面。



哪想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韩国大使发现朝鲜大使也在,两人隔空对视,抢劫背后的真实原因便不言自喻。 


韩国这边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作为天降奇兵的新任参赞,马上就将朝鲜把军火卖给反叛军的虚假情报转给了记者,为的就是阻挠朝鲜方与索马里当局政府的建交。 


两方一时争抢不下,都开始动起了歪心思,韩方直接跑去游说总统亲信,没想到对方反倒直接来明面的“你说的我不信,我只要真金白银”。 


“‍意思你懂的”“‍意思你懂的”


韩方没答应,朝鲜那一边却早已占领先机,林大使出手阔绰,总统亲信见钱眼开满意离去。


韩方冲上去理论,四个大男人差点没打起来,但这时战争突然爆发了…… 


二十分钟,《摩加迪沙》便将外交博弈的历史前提交代清楚,人物关系简洁明了,时代背景的故事也正式切入。



朝韩两国的这段历史,是几十年来南北关系的一次浓缩。


只不过,影片所展示的内容并无过多两大阵容之间的牵扯与博弈,更多放在直接对峙的朝韩内部。 


先于韩国进入非洲的朝鲜,早已在此处生根,无论是外交手段的娴熟,还是对峙时的从容不迫,朝鲜的位置都要比韩国要高出不少。


然而,战争爆发后,这个位置却诡异地置换了。



逃离摩加迪沙



街道上混乱不堪,政府军与反叛军激烈交火,索马里人民四处逃窜。

此时这个国家早已没有生存条件,更谈不上外交了,能活下来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摩加迪沙》在此时也成为一部“逃离摩加迪沙”,街巷乱战,通讯中断,几乎无法与外部取得联系,只能困在大使馆苟且活命。 



朝鲜大使馆首先遭遇袭击,叛军将他们所有的粮食和车辆都抢走,林大使迫不得已只能带领着家眷部下一行人逃生。 


他们一开始定下的目的地是中国大使馆,却在中途被三个持枪的小孩拦下,全片最令人惊恐的事情发生了




那三个小孩嘴里叫着当地语言,手里挥舞着AK47,他们被吓得不敢动弹,生怕说错一句话就被无情扫射。


朝鲜的小孩倒是先反应过来装作中枪倒下,非洲小孩大笑不止,大人们这才知道,枪战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于是就乖乖配合躲过一劫。 


战争在这里仿佛成为一种常态,孩童在出生之后便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某种教育。 


前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曾说:“死亡是未经验证的谎言,荒诞是已经证实的苦难。”


库斯图里卡《地下》(1995)库斯图里卡《地下》(1995)


对那群手持枪械的小孩来说,死亡的滋味他们并不需要了解,因为从小接受的极端宗教洗礼告诉他们,死亡并不需要得到验证,真实的历史也无从得知。 


林大使一行人辗转逃亡,偶然间来到韩国大使馆,迫于活命,他不顾下属的阻拦,向韩国大使寻求庇护。 


此刻两者之间的位置与开头在巴里总统府时恰好对调,也许是出于人道主义的不忍心,韩大使让他们进入府邸内避难。 



但两方对彼此的猜忌并未消失,韩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忐忑不安地说“朝鲜连孩子都会接受军事训练。”


而朝鲜的大人则捂住了小孩看向奥运会吉祥物虎多力的眼睛,他们依旧在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与意识形态的压力之中。




不过,这种压力在接下来的“招待宴”中就想象性地消失了。


一开始朝方相当谨慎压根不敢动筷子,韩大使见对方信不过,对调了彼此的饭菜,朝鲜人这才大快朵颐起来。 


然而,暂时性的信任危机并未解决,姜参赞害怕遭受政治压迫,只能偷偷伪造投诚书,却被对方抓个正着。


两人拼得你死我活,最后还是赵寅成欧巴凭借腿长优势取得胜利。 


一场挺突然的打戏一场挺突然的打戏



最终在两位大使的出面下,矛盾才被压制下来,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合作。


于是,他们商量着兵分两路,分别去埃及大使馆和意大利大使馆寻求救援。


然而这段行程并不顺利,除了要躲避街道上求救的当地民众,他们还得时刻提防着神出鬼没的反叛军。


阴郁蓝色影调下的摩加迪沙街道,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埃及方却明确表示无能为力,好在意大利大使馆还留有些许情面,辗转变动下,才让朝韩双方都能登上救援机。 


登机资格有了,准时到达意大利大使馆却成为一道生死难题。 


众人想尽方法,用铁皮、木板、旧书给车身做了一层护甲,这才敢带着妇女孩子上了路。



多亏赶上当地人的祈祷仪式,他们顺利穿过街道,到达政府军的地盘。 


本想着凭借外交官的身份,索马里政府能开关让道,但一个不合时机的误会险些让他们丧失性命。 


提前制作好的白旗,机缘巧合般地被错认成了“枪”,他们马上就遭到了政府军的攻击,只能倒退避难。 



然而,这无疑是进入毒区,叛军发现了他们,在车后紧追不舍疯狂扫射,这段长达十分钟激烈的追车戏毫无疑问是本片制作水准的体现。 


重机枪手与驾驶司机的第一视角来回交错,车内混乱不堪充斥着哭喊和尖叫,还有街道上穷凶极恶的叛军亡命般追击……


不仅如此,无人机穿梭在布景中呈现出超大全景,配上炫技式的伪长镜头的精准紧密的剪辑,这个段落突显韩式高强度与高密度的工业美学。 



在一系列操作下,他们终于获救并登上了前往肯尼亚的救援机。 


磨难之后见真情,两位大使互诉衷肠彼此感谢,然而这段真情太短,幻想也不过一日之间。 


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来自各自上层的责备与怀疑,下飞机的时候只能装作互相不认识,才能保全自身的安全。 




下机之前,泪流满面,互相拥抱,这是一场永远无法相见的告别。 


下机之后,形同陌路,从此别过,如同生离死别从未发生,内心隐痛难以言喻。 


镜头最后对向两位大使的侧脸,车辆驶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影片戛然而止……




类型美学与民族性想象 


《摩加迪沙》在票房上的成功毋庸置疑,它甚至是疫情以来韩国首部突破300亿韩元的影片。


观众久久无法释放的热情在枪林弹雨和逃命追击中得到释放,这无疑是刺激影业复苏的一次有效的尝试。



尽管《摩加迪沙》观影人数仅达350万人次,距离韩国影史排名第20位的《观相》的913万人次差得不是一个档次,更别谈以1761万人次雄踞第一宝座的现象级影片《鸣梁海战》了。 


当然,在这之前,是出品方的绝对自信,毕竟有传言此片制片成本竟高达200多亿韩元。


这样想来,出品方所取得的收益并不是特别理想,但对整体的韩国电影行业还是有益处的。 



回到影片本身,《摩加迪沙》的导演是之前曾执导《老手》《柏林》的柳昇完,其擅长的正是刑侦题材与动作类型。


演员方面,两位主演是资历极深的金允石、许峻豪,赵寅成则是时隔四年重回大银幕。


本片表现出色的摄影环节则由此前曾拍摄《国际市场》《夺宝联盟》的崔永桓担当。 



演员精湛的表演,令人焦灼不安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目不暇接的动作场面,配合完备的电影工业化流程,再加上民族性传统的故事叙述,《摩加迪沙》想不成为爆款都难! 


也许和《战狼2》的成功类似,《摩加迪沙》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海外欠发达地区,一个是在表现自强自立的民族气魄,一个是在构建想象性的民族乌托邦。


吴京《战狼2》(2017)吴京《战狼2》(2017)


南北统一的故事仿佛只能在他国才能实现,煽情与自我感动成为必要性条件,一种渴望和谐的民族情绪是最终归宿。 


从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引发的戏剧性情节,相比前者,倒显得真实不少,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们不是英雄也会害怕与受伤。


《摩加迪沙》中没有英雄主义,只有被情感支配的民族性。


这种民族性潜伏在更为完善的类型美学之下,以更为成熟的视听风格呈现,才能引发观众的观影热潮。 


刻意、精准、直达要领,《摩加迪沙》在谍战与战争间完成了一次硬核的想象,并用最煽情的方式直击内心,叩响一次虚设的钟声。 



撰文 | CK

编辑 | Juan

策划 | 后浪电影编辑部​​​​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