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制片厂。
从52年成立到现在,共拍摄了2600多部电影。
不乏有很多的经典作品,比如《地道战》《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永不消逝的电波》《大决战》等等。
尤其是《大决战》,上映的91年和92年,正是八一制片厂最为辉煌的时期,再现了气势恢宏的“三大战役”,在电影,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几部现象级的作品,每一次上映都能够引起观众们的强烈反响。
学校组织,单位组织,村子里组织,观众们还要争先恐后地花钱去买票。
在票价1元2元的情况下,能斩获上亿的票房。
哪怕过了30年,仍然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优秀的电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历经而更弥香。
《大决战》是由李俊,杨光远等人执导的经典作品,一共拍摄了3部6集,长达11个小时,分别在1991年和1992年上映。
这个系列电影,是最能够体现八一电影厂气质风貌的作品,真的是“衔远山,吞长江”。
在系列电影之前,我们国产电影也有一些根据历史真人事件改编的电影,然而,三大战役这么大的历史事件,想要将它成功影视化,难度太大。
早在49年,上面就想要把三大战役拍摄成为电影,也是我们好几代电影人的夙愿。
直到了84年,领导来到了八一厂视察工作,明确表示,三大战役的电影需要尽快拍。
三位优秀编剧王军,史超,李平亲自撰写剧本,为电影添加了血肉和灵魂。
在当时看来,电影不管故事,人物,投资都算得上是顶级的。
参加拍摄的职业演员达到了300多人,而群众演员就达到了10万人,比现在的《长津湖》动用的人数还要多。
根据八一制片厂原厂长的资料显示,这么大的投资,也需要很多的资金。
拍摄经费就达到了7000万,实际支出有6000多万,还有1000万用于购置摄影器材和发电机,车辆等固定资产。
最终花费了5000多万。
关于这部电影的投资,很多的网友说花了2、3个亿,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资金呢,也是由国家决定拨款的,纵然经费紧张,也要将这个项目完成。
当然了,一部电影的成败,并非是根据投资多,人员多就能够决定的,而是需要由电影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来衡量的。
现在看来,这些钱是真的都花在了刀刃上,花得很值。
电影刚开始,就是惊涛拍岸,冰河涌动的大场面,伴随着震撼山岳的击鼓声,伟大的战役也拉开了帷幕。
全片气吞山河,漫天硝烟,确实很有那个时代巨片的风采。
除了对于战争场面的呈现之外,电影中的人物也极尽真实和生动。
开国元勋们的风采,也一一呈现。
电影拒绝了说教,将每一个人物都呈现得饱满而生动,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大作。
“胡汉三要回来了”,这句台词的出处就是这部电影。
仍然是一部任务片,当时拍摄过很多样板戏比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作品的摄影师张冬良。
偶尔有一天看到孩子正在听的广播评书《闪闪的红星》,于是他灵感突现,决定拍摄一部潘东子的作品。
这部电影大家肯定都被组织观看过,即使没有,那你也肯定听过那一首“红星闪闪”的歌。
小的时候唱得比“太阳天空照“还要顺溜。
主题曲慷慨激昂,非常洗脑。
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位小英雄,它展现的是30年代艰苦岁月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
故事发生在江西苏区,少年潘东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去参军了。
而剩下妻子和儿子相依为命。
年仅11岁的东子,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教育,也立志要参军报国。
一次,地主胡汉三要来捉拿东子的母亲,东子妈妈为了掩护其他的群众撤退,英勇就义。
东子决定给自己的母亲报仇,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和敌人周旋。
电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少年英雄电影,电影中的很多意象都寄托着希望。
比如,少年东子身上醒目的红星,他的坚强和勇敢,对于青少年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这部电影在前一阵子,还被修复成了4K修复版上映。
算是一部经典的谍战电影。
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上海,地下组织的电台被破坏了,李侠奉命前往上海,加强秘密电台的工作。
同时,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名义上的“妻子” 何兰芬,他们假扮成夫妻,白天的身份是湘绣商人,到了晚上就有潜伏到了阁楼里去发送电波。
在携手战斗中,两个人还产生了感情,成为了真正的夫妻。
我们现在看的很多谍战片,都有“假夫妻”的安排,实则上灵感也是来源于此。
不管是工作人员的暴露,还是李侠的暴露,故事中的电波一直都在发送着,直到最后也没有停。
就连日本人也大为感慨,为什么电波永远不会消逝。
一个很简陋的房子,同胞们却能一个接一个地前赴后继,甚至是飞蛾扑火,正是始终如一的信念。
“高,实在是高”;
“狡猾狡猾的”。
很熟悉的台词,这部电影,90年之前的观众们应该都不陌生。
在1966年到1970年,全国只有4部可以看的电影,要数这个《地道战》影响力最大了。
电影是八一制片厂1965年出品的战争片。
截止到2012年,共创造出来了30亿人次观影的记录。
不仅如此,电影可谓是妇孺皆知,很多人看了十几遍还乐此不疲,至今都无人能够打破,可谓是现象级的经典作品。
在1963年,领导指定八一制片厂来拍摄这部电影,初衷是要作为传统的教学片,让观众们看了之后,能够对地道战的相关知识和战术有基本的了解。
《地道战》这部电影也是有人物原型的。
1945年,高平村的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着村子里的七八十号人打退了1000多个鬼子,50多个伪军。
在战争结束之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
刘傻子就是电影中高老忠和高传宝这两个人的原型。
要还原这一部电影,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因为过去了太久,可以供考察的资料也不是很多,很多的地道痕迹都被毁了。
电影中的内景全部都是八一厂内景搭建的,几层楼是用木板搭建的。
用塑料片覆盖在模板上,打造出被䦆头挖土的痕迹。
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地道战斗网。
比如电影中的那一棵老槐树,那个让高老忠付出生命代价的古钟栖息之地,都是电影中的经典道具。
电影中的演员,也都是八一厂的专业演员。
比如那个说出“实在是高”的刘江老师,就很善于挖戏眼,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都极尽真实。
可以看得出,八一的很多戏,都属于任务戏,这也是这一个老牌的电影厂的独特魅力。
这几年,我们看到的很多主旋律的电影,也能够零散地看到八一厂的参与,比如《长津湖》《芳华》等。
随着民营电影公司的崛起,曾经如日中天的八一厂还是日渐衰落。
和八一厂同样命运的,还有长春电影制片厂,甚至沦为了旅游基地。
2013年,北影场被拆……
老牌的电影厂逐渐被抛弃。
然而,八一厂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国产电影的中坚力量,对于很多年长的观众们来说,它的意义非比寻常。
在看到电影开端那个闪耀的红星标志以及嘹亮慷慨的军歌时,那份熟悉的情怀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