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巴赞
他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被称为“电影新浪潮之父”,以及“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创办《电影手册》杂志,在1945年发表了《摄影影像本体论》,1967年发表《电影是什么?》;他的主要理论包括了木乃伊情节、电影影像本体论、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景深镜头理论,提出了电影纪实美学的思想,推动了新浪潮的发展。
一.木乃伊情节
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获得超越时空的物质手段。
1.他认为,人有永久性的保留自己尸体的驱动。涂上香料的木乃伊是第一个雕像。雕刻和绘画成为人的替代品。他们起源于一种愿望,是一种原始的需要。
2.摄影不是创造永恒,而是给现实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腐朽。
3.巴赞认为,摄影是为自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让人干预的特权。
4.电影也因此实现了影像与被生物的统一,仿佛木乃伊。
二.电影影像本体论——完整电影的神话
1.摄影影像不同于传统艺术中,多少带有主观印记的再现,而是一种纯粹客观的摹拟。他产生啦被摄物的本体,因此,影像就是这件被拍摄物。
2.他强调:注重表现对象的真实,严守空间的统一,保持时间的真实延续,强调叙事的真实,创造声音、色彩、立体感的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幻景。
三.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
1.摄影机镜头摆脱了陈旧的偏见,消除了我们的感觉蒙在客观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吸引我们的注意,从而激起我们的眷恋。
2.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的再现现实的产物,技术和艺术发展为再现一个“完整无缺”“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
3.因此、定义书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是“纪实的特征”。
4.他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于生活、更贴近生活。巴赞的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被称作是“写实主义”的口号。
四.场面调度理论
1.叙事的真实性与感性的真实性针锋相对,而感性的真实性是首先来自空间的真实。
2.蒙太奇理论是讲述事件,必然对空间、时间进行分割,从而破坏感性的真实。
3.而景深永远是纪录事件,他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要求在一视同仁的空间同一性之中保存物体。
4.他认为,解释和阐明固然需要艺术技巧,但不加修饰的画面来形式含义也就需要艺术技巧。所有这些构成了巴赞“场面调度”的理论,也称为“景深镜头”理论或“长镜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