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科幻之路:触摸人类想象力的天花板

海淀区图书馆北馆  海淀区图书馆北馆     2021-11-09      0

首页 > 电影

​​提起影响力最大的科幻电影,或许很多人心里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当提起,哪部科幻电影最难懂,估计大多数科幻影迷心中的答案只有一个: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


图片图片


这部电影被称之为科幻电影史上剧情最晦涩难懂,叙事节奏最缓慢的一部电影。自从上映到现在,一直是科幻影迷们不断争议的一部电影。


图片图片


2019年春节档,一部《流浪地球》,让作为科幻小说之父的刘慈欣走进了大众视野,而促使他走上这条道路的,正是《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电影编剧,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王的阿瑟·克拉克。


图片图片


听刘慈欣说


“1980年的冬夜,一位生活在斯里兰卡的英国人改变了我的一生,他就是西方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瑟·克拉克。


我看到的书是《2001太空漫游》。当我翻开那本书时,我发现那梦想中的东西被人创造出来了。”

为了表达对这部著作的敬意,刘慈欣在参与一档综艺节目中,甚至说:“我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图片图片


2008年11月,刘慈欣站在了“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的颁奖台上,他不仅亲自去领奖,还用了长达15分钟的演讲,表达对克拉克的崇敬:“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出版了亚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与拉玛相会》。这两本书第一次激活了我的想象力,思想豁然开阔许多,有小溪流进大海的感觉......”以致后来,刘慈欣也直接通过自己的作品《三体2:黑暗森林》向《2001:太空漫游》再一次崇高致敬。


图片图片


虽然在小说出版后的近50年时间里,再也没有人类登陆过月球,但是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漫游》,至今还指引着人类继续探索太空,成为了一部不可逾越的“神作”。


《星际穿越》《星球大战》《黑客帝国》......2019年中国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或许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对这部作品的致敬。


图片图片


电影《2001:太空漫游》作为史上公认的科幻电影榜首,20多万的影迷在豆瓣上争相评论,并给出了8.8的高分。


图片图片


影片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在上映50多年来一直让人膜拜。而同时又被公认为是一部最难懂的电影,以至于看的人会在开场不到25分钟就会呼呼大睡呢。


作为编剧的阿瑟·克拉克也曾意识到了小说存在的问题,他说道:“如果有人觉得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游》,那一定是我和库布里克(电影导演)弄错了。我们想要提出的问题远超过我们给出的答案。”


图片图片


《2001:太空漫游》其实已经不再单单是一部科幻小说,书中不仅涵盖了科学、生物、建筑、文学等领域,对未来航天科技的构想,更是影响了今天人类航空技术的发展,书中提出的人工智能更是大大超前了几个世纪。


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将科幻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诠释宇宙和人类。刘慈欣说这就是“空前的高度”!


图片图片

著者:(英)阿瑟·克拉克

译者:郝明义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海图北馆索书号:I561.45 /2434

海图北馆馆藏地:三层阅览区


网友不禁打趣的说道:“读这本书前,请先忘掉你对宇宙和外星人的所有认知与想象,因为这本书就是人类想象力的天花板。”


难道太空漫游都是凭借想象吗?其实不然。作者阿瑟·克拉克似乎用强有力的文字告诉了你,书中的一切不是在想象,而是在揭示世界的真相。


300万年前,非洲大草原上猿猴接触了石板,学会了使用工具,从而获得食物并进化成人——这就是人类的起源。


图片图片


300万年后,在月球表面,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块石板。在出土后朝着土星发射信号。于是,五位科学家与一台超级AI前往土星,开启了漫长的太空漫游......


图片图片


从300万年前的非洲一直到21世纪的现在。阿瑟·克拉克详尽地记录了人类的起源,同样也带领我们回答了从人类起源之日就挥之不去的问题:“我到底从哪里来”“人类的演化是高级生命的一场实验吗““宇宙文明演化的终点到底在哪”......


从《2001:太空漫游》出版、上映,虽然已经过了50多年,但是时间已经留给了世人最好的证明:科幻巨作《2001太空漫游》至今无法被超越。


也许人类未来的命运,以及科技变革的钥匙,就掌握在今天对科幻充满热爱的青少年手中,中国科幻小说之父刘慈欣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谁知道呢!


 

编辑/徐娜娜

审核/胡  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