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这个世界,谁也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世间万物是如此,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俄乌冲突更是如此。
3月27日,是俄乌冲突爆发的第32天。
对世界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而对乌克兰平民来说,则是一场度日如年的浩劫。
眼下,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都在期待俄乌双方能尽快达成停火协议,平息战火、停止战争。但可惜的是,谈判进展并不喜人。
27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便表示,尽管全世界都在关注俄乌谈判,谈判也仍在继续,但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这之前,俄方谈判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也表示,目前俄乌双方仅在次要问题上“趋于一致”,但在主要问题上依旧“踏步不前”。
尽管,梅津斯基并没有言明“主要、次要”问题究竟是什么,但从俄方此前提出的要求来看,主要问题应该是——俄方要求乌克兰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乌克兰承认乌东两地独立,以及乌克兰“去军事化、无核化”和保持中立等等。
至于次要问题,则可能是俄乌建立人道主义救援通道,从交战区撤离平民和外国民众等等。
不难看出,俄乌谈判的“主要问题”,都是令乌克兰难以接受且拒绝让步的,时间继续拖下去,谈判并不见得能打破“僵局”。
并且,一直在阻碍俄乌和谈的美英等国,仍在继续采取措施对俄施压,或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和其他军事援助。
局势持续胶着之际,俄罗斯再次发起新一轮猛烈攻势了。
27日,乌克兰国防部表示,位于文尼察的乌克兰空军司令部遭到了俄军6枚巡航导弹袭击,导致大批建筑物被摧毁。不过,乌方并未透露具体损失情况。
几乎同时,俄罗斯国防发布公告称,俄军使用远程高精度制导武器摧毁了位于乌克兰利沃夫市附近的一个大型燃料基地,并指出该基地是乌克兰西部和基辅附近乌军的主要燃料供给点。
俄方还指出,同时遭到打击的,还有利沃夫无线电修理厂,以及基辅西南部的一座防空导弹仓库。
毫无疑问,这又是俄方进一步扩大在乌军事行动的体现。在这之中,至少3个细节需要注意。
1,此次吸引俄军“主要火力”的利沃夫,位于乌克兰西部。在俄乌冲突发生后,大多数乌克兰民众、西方大使馆都迁到利沃夫。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包括利沃夫在内的西部城市,应该算是乌克兰目前比较安全的地区了。
但目前,即便是这样的“比较安全之地”也遭到了俄军打击,而且还是俄军的巡航导弹、制导导弹,乌西部已经不再安全了。
由此可见,俄方的耐心也确实不多了。
2,俄军目前的主要打击对象,还是乌军的后勤保障设施和指挥部,旨在进一步削弱乌军的持续作战能力,让那些在与俄军作战的乌军,逐渐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同时,俄军这次打掉了乌军这么多重要设施,其实也是“帮乌克兰去军事化”的一大体现,相当于变相推动了谈判进程。
简单点说,俄方目前的策略主要还是“以打促谈”。
3,俄军向乌西部地区发起攻势前夕,美国总统拜登恰好就在距离乌克兰边境仅80公里的波兰城市热舒夫。
当俄军发起攻势时,拜登刚好离开热舒夫,前往波兰首都华沙。而当拜登抵达华沙发表演讲时,俄军的一系列攻击则正在进行。
很显然,这不是巧合。用美媒的话来说,俄方是在向其释放某种“信号”。
因此,拜登在华沙发表了一番“信息量极大且意味深长”的讲话。
大致总结了一下,主要3个方面。
一,拜登再次“口头攻击”普京,言辞激烈,甚至还宣称“普京不能再继续掌权”了。
可见,俄军当着拜登的面袭击利沃夫一事,确实把拜登气得不轻。但不可否认,拜登此番表态也闯下了不少祸。
一方面,拜登再次攻击普京,已经惹来了俄方的强烈不满与抗议,美俄关系再次降温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拜登宣称“普京不能再掌权了”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美国要推翻俄罗斯政权?
很快,拜登表态后,白宫便急着出来解释了,称美国没有“推翻俄政权”的计划。
同时,克里姆林宫也强势回应,称俄罗斯总统是由俄罗斯人选出来的,不是拜登说了算的!
二,拜登安抚北约盟友。
当天,拜登表示,北约是防御性联盟,有保护所有成员国的义务,而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美国不需要介入俄乌冲突,驻扎在欧洲的美军将为了保卫北约盟国而存在。
拜登做出此番表态也正常。毕竟,拜登一到波乌边境,俄军就发起猛烈攻势,这显然没把美国放在眼里,拜登要是不搞点动静出来、安抚安抚盟友,以后还怎么“当大哥”?
不过,拜登此番表态,确实是让波兰等北约盟友放心了,但却让乌克兰“凌乱了”——美国、北约这是铁了心不打算帮忙呗?
不得不说,夹在美俄之间的“糟糕境遇”,乌克兰这回算是深刻体会到了。
三,拜登开始反悔了。
美国官员透露,拜登正在违反“美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竞选承诺,转而接受新的核政策——保留美国在“遭到严重非核战略攻击”的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
原先,美国的核政策是:美国核武库的唯一目的将是阻止或报复敌人的核攻击。
也就是说,只有美国遭到核打击了,或者发现有核弹正在向美国飞来,美国才会动用核武库。而这,既是奥巴马政府主张的,也是拜登参选之初,向选民承诺的。
但如今,拜登开始反悔了,开始改变美国使用核武的唯一性了。这意味着,即便美国没有遭到核打击,仅是遭到“严重的常规打击”,都将触发其使用核武。
无形之中,美国使用核武的门槛被降低了。
而导致拜登“反悔”的因素,主要有3个吧:
一是美国自己想“打破规矩”,在核政策上获得更多主动权;
二是部分北约国家的“呼吁”,让美国有了借坡下驴的机会;
三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多重战略威胁,例如伊朗不断启动核开发计划;韩国的北边邻居动作不断;俄罗斯军事实力不断壮大,多种高超音速武器相继亮相,令美国很没有安全感;以及欧洲认为美国不再可靠,想自立门户、组建“欧洲军”等等。
但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拜登的反悔正预示着美国开始意识到——美式霸权开始衰弱、走向末路的事实了。
而拉低使用核武的门槛,不过是美国意图再次通过“穷兵黩武、厉兵秣马”等方式,阻止霸权继续衰弱的又一次危险尝试。
倘若,美国果真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承诺,那么等待世界的,或许是新一轮核军备较量与核危机。
最后,还是那句话,兵者,不祥之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如今,俄乌冲突尚未落幕,战火带给世界的苦难与动荡仍未停歇,此时已经不起更多的波折与混乱了。
希望各方都能保持理智与克制,以和为贵、止戈散马,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捍卫全人类共同的和平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