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即将开启新一轮“下饺子”!未来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期待?

第一球迷胖哥  第一球迷胖哥     2022-03-26      0

首页 > 军事

​​

虽然中国海军仍然给人一种正在高速扩军的印象,但实际上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中国海军的主力舰建造工作稍有放缓,就是说没有再下水很多新舰而已有的建造工程仍高速推进。

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海军要将部分资源投入到低等级勤务舰的建造上。

也就是056型护卫舰,该级舰尽管因为排水量小,船电设备、武器配置都不是针对舰队海战的需求设计因此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实际上056型是解放军非常重要的一型装备,用于填补大量低烈度作战任务的需求。

比如说护航、扫雷、侦察监视等任务,那样的作战任务占到了一支海军作战任务的80%以上,隔壁美国倒没这个需求,因为他们可以将这些任务交给仆从国海军执行,但中国嘛,我们没有什么海上的盟友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目前中国海军也迎来了一轮技术更新期,简单地说,就是过去定型的052D,055(A)型驱逐舰其实按照计划已经差不多造够了数量,接下来新造的战舰将不再是现有技术状态的这批“老舰”。

当然不是说052D和055(A)就落后了,当然不落后,事实上和美国海军现役的类似定位的阿利·伯克III与提康德罗加相比说是代差优势也不夸张。

但相比起我们自己现在掌握的技术来说,有提升的空间了,052D这一平台本身可能已经接近发展潜力的上限,中国海军是否会推出一型排水量比052D更大,介于052D与055之间的新舰呢?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055上应用的大多也是现有成熟技术,远远没有达到中国海军能够发展的大型防空舰的最高水平,055的改型必然会在未来几年推出,届时出现的055B?是否会装备上很多次世代新技术?

现在中国海军面临的作战压力其实也不能说特别大,只能说以后挑战艰巨了,特别是针对未来中国海军要走向远海来说欠缺很多。

但在旧有的作战目标上已经绰绰有余,无论是在南海机动防御协助南海岛礁基地群应对美军的海上攻势,还说是组成“反干涉舰队”在台湾以东洋面上对抗美军第七舰队都基本足够了。

现役这点军舰可能还差点,但算上还在船坞躺着的那些绝对绰绰有余。

所以现在的中国海军处于一轮技术更新期,简单地说就是接下来下水的军舰,特别是在舰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大型驱护舰即将推出新型号,种种迹象表明:在这轮技术更新期后,新一轮“密集造舰期”即将到来。

而要谈到接下来的造舰问题,比如说新舰是以现有的哪一型战舰作为基础?建造数量?这样的问题在讨论之前要先了解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年决定了现在这批现役军舰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千禧年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海军的发展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本国造船业以及附带军工产业在这一段时间发展迅速。

但那段时间海军军费非常有限,所以实际上很多新技术还没有来得及投入应用就已经过时了。

而另一方面,那段时间中国海军面对的威胁、需要履行的作战任务与战略环境也变化迅速,这一点再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军费紧张”,结果就是造舰数量少,倾向于购买已经成熟的外国产品。

比如说1996年后从俄罗斯购买的4艘现代级驱逐舰;当时少数本国建造的军舰也因为技术高度发展所以许多技术其实并不成熟,结果就是平台可靠性较差,且装备发展周期较长;因此在90年代以及千禧年初的一段时间中国海军获得的军舰,除现代级以外今天都已经退居二线。

而现在作为海军顶梁柱的052D、055(A)其实已经是中国海军近30年来第三次技术跨代的产物,相比之前的过渡产品技术成熟且发展全周期较短,得以迅速成军形成战斗力。

但与此同时,中国海军的技术更新速度并没有放缓,所以现在中国海军的现状就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经费已经比较充足可以大批量下水新舰”。

这种现状在未来十年将具体表现为:中国海军将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开始密集下水一批最新技术状态的军舰,然后在周期内迅速完工形成战斗力,稍后停顿一两年时间,等下一轮技术更新的时候再密集下水建造新舰。

此时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不浪费钱?一方面海军急于扩军,但另一方面技术更新迅速要是扩军太快就无法达到我们现有技术下最先进水平,所以一个比较合适的造舰速度。

既能够让军队维持应对主要威胁的能力,也能减少浪费,在未来拥有总体技术水平上更加先进的舰队序列;而现在我们有很多新技术还没有得到实际应用,比如说“电磁弹射”、“电磁炮”这种比较高端且带有一些科幻色彩的技术,虽然说电磁炮可能还要等上挺长时间,但电磁弹射应用在平甲板航母上可能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除了这些具有革命性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海军还迫切需要很多其他新装备。

因为中国海军在未来一段时间面对主要对手美国海军存在一个显著劣势,就是我们的舰载航空力量较弱,这个弱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上大型舰队航母的数量,以及舰载机数量不如对手。

另一个层面则是舰载机作战能力不及对手;F-35确实算不上什么优秀的隐身战机,糟糕的超音速飞行性能,有限的低可探测特征,普普通通的挂载能力,但毕竟是隐身战机,配合F/A-18E/F足以应对解放军现役的歼-15。

更何况目前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发展仍然缓慢,歼-15产量有限的同时新一代舰载机仍然毫无音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海军仍然会面对类似前苏联海军的困境:即舰载机并不能完全承担起舰队防空与前沿火力投送的任务。

说得直白点:中国海军的驱护舰仍然需要较强的反舰作战能力,未来055与052D系列需要一种新的反舰导弹,这种反舰导弹的尺寸不能太大,最好是能够不用任何改装直接塞进现在055与052D,或者至少能塞进055的垂发里。

其次,这种反舰导弹应当拥有比较大(1000公里级别)的射程,以便在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内发动攻击,与舰载机的对海打击波次配合形成饱和式火力投送,并且导弹的外形必须采用隐身设计。

另一方面,21世纪各国海军舰艇还需要面对一种新型威胁:高超音速导弹。

传统的弹道导弹难以打击海上机动目标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导弹再入大气层时候因为极高的飞行速度进入“黑障”,导弹的所有传感器、通信系统因此中断难以追踪海上以30海里时速机动的军舰。

但现在的高超音速导弹就没有这个问题,整个飞行过程中导弹上的传感器与通信系统都可以工作,因此用于执行反舰任务效率不错。

而现有的防空导弹几乎无法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因此中国海军需要一种新的对空拦截弹,这种拦截弹拥有较长的动力飞行段,较高的射程,最好能够对500公里距离上的高空高速目标发起拦截。

鉴于这苛刻的指标要求,这种导弹的重量、体积较大恐怕并不是052D这一级别的军舰能够大量搭载的,因此更可能的装备平台将是055及其改型。

换而言之,未来中国海军可能仍然维持现有的“高低搭配”,即一种大排水量、装备大型高功率相控阵雷达的定位类似于055型的舰队领舰,上面会搭载包括高性能反舰导弹、远程防空防空拦截弹、激光武器等新装备。

另外还有一种排水量更低定位类似于052D的驱逐舰用于内线执行内线防空警戒任务,装备性能指标次一级但仍然能够配合发动饱和式打击的反舰导弹,以及射程较小一级的远程防空导弹。

而航空母舰及其配套子系统方面,中国海军需要新一代的隐身战斗机、舰载预警机等平台,只不过这可能还需要等5年,就算首艘平甲板航母003型在未来2年内入列,形成战斗力的时候恐怕也距离2027所剩无几。

并且考虑到航空母舰及其配套的子系统,这是一个投入庞大且发展周期长的领域,恐怕在这方面中国海军完全追平主要竞争对手需要至少两个周期也就是十年。

相比之下在我看来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水下舰队。如果说现在的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了各方面媲美美海军的水面舰队以及勉强堪用的舰载航空兵。

那么水下舰队的差距就比较大,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要谈中国海军的核潜艇,差不多就是“世界第五、倒数第一”的水平,仅仅解决了有无问题。

这种落后是两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是相比主要对手的落后,现役的最新一代战略核潜艇,也是国内研发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094型研制于上世纪末,服役于千禧年后。

这两年新近入列的也就是很有名的“长征艇”,但技术水平已经是严重落后了,大大的龟背一眼就能看出来上世纪的设计底子。

而配套的巨浪-2射程只有8000公里,基本上就不可能摸到美国本土,能够威慑的其实只是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而且中国海军目前现役的战略核潜艇只有7艘。

技术落后的同时数量也只有对手的差不多一半多点的水平,其实完全无法满足海军战略核力量应该承担的各种战略目标。

现在的中国海军实际上迫切需要一种在技术上总体追平差距,且配套导弹射程达到12000公里级别,能从南海堡垒海域直接覆盖美国本土的新型战略核潜艇,因为中国周边遍布着美海军的基地。

我们的战略核潜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在东海、南海海域活动,根本不可能深入广袤但交通要道都被封锁的太平洋;放在过去这可能不是很大的问题,但现在嘛,解放军现有的核力量已经肉眼可见地无法应对主要敌人的战略威胁了,这就是很头疼的问题。

实际上094型并不具备出远洋执行任务的能力,因为该级核潜艇噪声比较大,之前发生很多次解放军的094型经过台海期间被美军发现,然后美军P-8反潜机直接飞来台海在潜艇上空盘旋表示已经被发现这种事情。

另一方面中国海军还需要一种高性能的攻击核潜艇,尽管时常被忽略,但其实美军航母打击群中配备的两艘攻击核潜艇其实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任务,首先攻击核潜艇是对抗敌方潜艇最好的平台,隐蔽却打击手段丰富。

跟随航母打击群活动时可以大幅度扩展航母打击群的战场监视范围,并且可以大大降低尾随潜艇威胁舰队的风险;另一方面,攻击核潜艇可以配合陆海基反潜飞机监视大范围海域搜捕敌方的战略核潜艇,这对于深受美国战略核潜艇威慑的中国来说非常重要,而因为水下舰队的高度保密性。

现在外界对解放军的发展现状并无准确认知,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们现役的核潜艇还是研发与上世纪末的产物;而这些短板与不足,恐怕一个周期不够,至少需要两个周期,未来五年时间最值得期待的还是新航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