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俄乌冲突仍然在持续发酵,但是俄军基本实现了战前提出的三个条件:
这三个条件也是普京与马克龙会晤时提到的结束冲突三大前提:第一,乌克兰必须保持中立,暗含的一个前提是“去军事化”;第二,承认俄在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立场,也就是承认俄军占有克里米亚、顿涅斯克、卢甘斯克“独立”;第三,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
但是,俄军突然对乌克兰动武也引发了“北约”国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英、德、法、意、丹麦、瑞典和波兰等国宣布增加军费。从这个意义上看,俄乌两败俱伤,美国毫无疑问受益最大。
俄乌冲突向世界传递了什么信号,我军又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呢?
坦克战风光不再
一、没有战略就没有战术:我军反击印度和越南,都未兵临首都,俄军进攻基辅并非明智之举
俄军开战之初,矛头对准了人口密集、倾向于俄军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闪电战”实现对乌军“一击致命”,从而放弃加入“北约”,承认顿涅斯克、卢甘斯克的独立。
俄军的作战意图,无非是“杀鸡骇猴”:通过打服乌军警告美军,同时震慑“北约”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从历时25天的激烈交锋来看,俄军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大半:乌军从梦中醒来,加入“北约”变得遥不可及;美军“投鼠忌器”不敢参战,北约各国也有了分化迹象。
但是,从俄军的战术实施上来看,似乎又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俄军作战方式从最初战斗机、直升机和“特种部队”配合地面摩步师的突袭,过渡为对乌东地区三面合围、大纵深穿插,再到一步步升级的导弹空中打击力度,但是在舆论战陷入不利的漩涡。
近日俄军强攻哈尔科夫到敖德萨一线企图彻底封锁乌军的海上退路。应该说,在封锁乌西地区容易在波兰、罗马尼亚边境擦枪走火的情况下,这一战略非常有针对性,只可惜来得稍微有点晚。
对比我军反击印度、反击越南,都没有兵临对方首都,俄军进攻基辅并非明智之举。
俄军没有完成“大纵深”战略
二、在俄乌冲突中,俄军最为人诟病的不是大穿插拖拉,而是电子信息战
单从地面部队的装备来看,俄军对乌军并没有形成压倒性优势,毕竟大家同为“大家庭”一员差距无几。但是俄军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还是缺乏精确打击的信息引导,隐身战斗机和无人机很少出动,乌军指挥系统、通信系统甚至机场一直没有被俄军彻底破坏。
相反,在战斗中俄军直升机、战斗机,都被乌军的导弹击落过。
在信息战领域,俄军和美军差距有点大:30年前海湾战争美军的电子战机、无人侦察机、巡航导弹和隐身战斗机已经大量出现。但在俄乌冲突中,很多人调侃俄乌都拿出了二战的库存在战斗。
正因为信息战不利,俄军在北部基辅、东北部哈尔科夫一直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战事非常胶着。倒是在分离倾向较高的东线和里海沿岸的南线,俄军拿下赫尔松,困住了敖德萨和第聂伯河河口。
我军30多年无战事,电子信息演练很多,但是还没有得到过实战检验。
俄高超音速“匕首”导弹
三、俄军的特种部队遇到“骨头”:巷战中的乌军很不好对付
在经历了战争之初抢占基辅机场的尝试以后,俄军特种部队受阻。
无论是基辅、哈尔科夫还是敖德萨,俄军的特种部队和地面部队遇到了难啃的“骨头”,那就是巷战的乌军。由于乌克兰的民用建筑很多是苏联时期按照军用工事的标准建造,所以,俄军特种部队失去了昔日的锋芒,摩步师进攻也遇到相当大的麻烦。
俄军唯一强攻拿下的城市就是赫尔松,此外车臣部队和亚速营激烈争夺的马里乌波尔也在推进中,根据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发布的视频来看,车臣部队不但突出包围圈,还对龟缩在市区的亚速营反包围。
在俄军和车臣部队深入马尔乌波尔以后,叫嚣灭掉车臣特种部队的亚速营早就溜之大吉了,但是战场上的局部胜利难掩战略上的失败,一再错失良机的俄军开战到现在还没有掌握制空权。
在未来,我军如解放台岛,巷战是不可避免的,训练一定要有备无患。
马尔乌波尔的巷战
四、俄乌冲突中,最令人意外的是海军陷入沉寂:俄军高估了速战速决能力,没有运用海上优势?
海军是未来战争中机动兵力的移动平台,按道理说在2014年拿下克里米亚以后,俄海军对乌海军在亚速海、里海都形成碾压之势。如果俄军一开始就将乌军拦腰斩断,相信战局会顺利很多。
但是,似乎俄军高估了自己“速战速决”的能力,并没有利用海上优势。
这一点颇令人不解,除非俄军真的“差钱”,这一点从俄军舰队锈迹斑斑的“不修边幅”就可见一斑。30年前的海湾战争,美军对伊拉克军队,各式逆天的武器可从航母舰队发起凌厉的进攻。
除了海军,俄空天军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俄空天军虽然有各式导弹、战斗机和轰炸机,像什么苏-57、苏27S/SM战斗机,图-22M3、图-95MS和图-160战略轰炸机等等。但是,由于财力所限,俄军苏-57战斗机很少出动,“匕首”超音速导弹使用也不多。
实际上,地面部队永远是战争的最后“守望者”。截至目前,俄军已经损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员和装备,乌军损失的人员和装备则是俄军的3倍,还有4000个以上固定基地、据点被俄军彻底抹掉。
俄军舰锈迹斑斑
五、后勤和军费都是无底洞:并不富裕的俄军,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按照俄军的设想,除三大目标还要把乌克兰“去军事化”。
一是逐步解除乌海军、空军和陆军的战斗能力,目前乌海空军基本被打残报废,但是陆军战斗力尚存,要彻底消除并不容易;二是乌军武器储备也就是军火库被打掉不少,但并没有根除;第三,乌军的军工生产能力完全抹掉,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打金钱、打战略储备,从这一点来看美军和“北约”是号准了俄军的“脉搏”,经济制裁和全面封锁非常齐心,这让并不富裕的俄军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打仗就要烧钱,像朝鲜战争美军花费800亿美元,越战2500亿美元,阿富汗战争苏军花费4000亿美元,海湾战争盟军花费750亿美元,伊拉克战争230亿美元。俄乌冲突,俄军军费每天超20亿美元。
损失更大的还是欧美对俄军的经济制裁,被冻结海外资产2.6万亿美元,每年失去4000亿美元以上海外借款,此外每年损失5500亿美元外贸收入。加上油气出口损失,一正一反,损失巨大。
俄乌冲突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始作俑者”美军,欧洲带给美军的武器订单越来越多,美军近百家军工企业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欧洲国家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一时半会儿也拿老美的霸道没辙。
美军军火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就在俄乌打得天昏地暗的时候,美军已经“变脸”:3月14日,美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公开“警告”我军“识时务者为俊杰”。仅仅4天以后,拜登又同我进行“云会晤”,对乌克兰危机劝和促谈。
但是,地球人都知道,美军的话靠得住,老母猪都能上树,永远不能相信美军的“承诺”,也永远不能对美军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提防美军既要在军事领域,还有在文化领域和国际上的舆论大战。
一句话,俄乌冲突告诉我军一个简单的道理理:唯有自强,才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