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走向何方?双方大概率会“借坡下驴”,各自止损

兵说视界  兵说视界     2022-03-21      0

首页 > 军事

​​​


作者:相忘于江湖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周,战场形势依然晦暗不明,谁能笑到最后?

但是在经历了四轮谈判之后,不论是战前“磨刀霍霍”的俄军,还是高调迎战的乌军,都有了较大的缓和迹象。换句话说: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双方都有了倦意,似乎已经看到了“和平解决”的曙光。

但是,俄乌的许诺有多少水分,哪一颗是“定心丸”,哪一颗又是“速效救心丸”?

冲突渐入尾声?

一、战争危机,俄乌各有“难言之隐”

俄乌冲突打到这步田地,无论对俄军还是乌军都不是理想结果。

如果按照西方和乌军的单方面宣传,俄军3个多星期非但没有消灭乌军主力,北面没有拿下基辅,东面没有拿下哈尔科夫、马尔乌波尔,南面虽然占领热尔松但是也没拿下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另外,俄军在天空、地面都有较大损失,在乌军看来那是“彻底失败”。

而在俄军看来,兵临城下不外有三大目标:一是逼迫乌军打消加入“北约”的念想,也就是“不入约”;二是实现乌克兰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第三个目标就是让顿涅斯克、卢甘斯克的独立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三大目标差不多实现了一半,美军的煽风点火也遭遇不少挫折。

目前,俄军的特种部队已经渗透到乌克兰西部地区,战火已经烧到各州。

随着俄军加大了远程导弹的袭击力度,乌军在正面战场渐渐不支。但是一旦进入残酷的巷战,由于乌克兰的建筑都是按照工事级别修筑,而短兵相接更有利于防守一方,俄军要实现目标还很漫长。

所以从纯军事角度来看,俄乌双方坐下来谈判停战,是最好的选择。

俄乌第四轮谈判

二、外交危机,俄军不再以占领为目的

在经历了冲突初期的“四面楚歌”以后,俄军有两个好消息、两个坏消息。

对俄军来说,两个好消息是:第一,土耳其一改往日“骑墙”和“墙头草”的本性,向俄军开放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还与普京通话表达了对俄军几个立场的支持。

第二个好消息,印度为了得到俄军S-500防空导弹系统等军火,同时在联合国“入常”问题上得到支持,这一次没有听从美国的招呼,公开站在俄军一方,莫迪和普京的亲密合作引发世界关注。

但是,俄军也同时有两个坏消息:一个是美军与8亿美元的军援继续驰援乌军,其中就包括100架被誉为“杀手无人机”的“弹簧刀”无人机,虽然不足以左右战局,但对俄“空天军”还是有一定杀伤力。

第二个坏消息则是“祸起萧墙”,同为前加盟共和国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不承认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的独立。显然,这两个中亚国家是“兔死狐悲”和“唇亡齿寒”。

没有永远的朋友?

三、难民危机,欧洲不可承受之重

俄乌冲突的战火还没有蔓延到欧盟国家,但是难民潮已经不期而至。

当年的阿富汗战争,在20年的时间里引发了超过1100万难民。如今的俄乌冲突已经造成了近300万难民进入欧洲各国,美军隔岸观火,希望在军火和油气贸易上坐收渔翁之利。倒霉的还是德国、波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不但要承受战争损失还要承受接收难民的“义务”。

当然,俄乌冲突引发的难民潮和国内恐慌,对俄军也同样存在。

一方面,美、欧利用联合国对俄进行的经济制裁,不但在国际上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大多数成员国被美欧绑架。但是,俄军毕竟有强大的基础,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普京宣布退出欧洲委员会,必然会导致国内的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尽管俄方表示有能力保障公民的权益,但是以俄军的经济底子能否做到,还真不好说。

所以,俄军给国民的许诺是一颗“定心丸”还是“速效救心丸”还有待观察。但是如果继续打下去,无论对俄军战斗还是对经济、甚至民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乌克兰难民让欧洲头大

四、核战危机,美欧稍稍松了口气

俄乌冲突之初,普京曾经撂下一句狠话:“不排除使用核武器。”

这样近乎“壮士断腕”的核威胁,颇有中国古代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绝悲壮。但是,俄军动不动就拿出压箱底的“核大棒”,已经不是头一次。2021年6月美日联演时,俄总长格拉西莫夫就曾公开表示:若国家生存受到威胁,不排除使用核武器。

此次俄乌冲突发生以后,美军之所以没参战,一来是希望浑水摸鱼,二来还真有点惧怕俄罗斯的不计后果。欧洲和世界也很担心,真的要把古稀之年的普京逼急了,是不是真要打一场核战争?

但是,俄乌第四轮谈判以后,这样的担心可以稍微放一放了。俄方表示,已经派出兵力守卫核电站与核设施,尽一切努力确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安全。换言之,俄军折算给美欧吃了一颗“定心丸”。

俄军的杀手锏

五、能源危机,各国油价纷纷飙升

早在20多年前,各国就在炒作“能源危机”,如今“狼真的来了”。

可是,当俄乌冲突打了三个多星期,富裕如欧洲各国已经感受到了油气价格的“威力”,俄乌两国的油气出口同时停摆,顿时让很多国家的油气和天然气价格步步攀高。

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早就宣布2022年底前停止进口俄石油。但是其余大洲的一些石油消费国如印度、中国、巴西对美欧制裁俄罗斯并不感冒,而一些石油生产国如阿尔及利亚、沙特和阿联酋也不买账。而南美产油大国委内瑞拉,对恢复和美石油贸易也很勉强。

这下子好了,美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既要制裁俄军,又要避免历史上前三次能源危机那样留下的震荡。但是,无论是新能源革命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是从其他地区寻找油气替代资源那都不是三天两头就能解决的。这一次,美欧的制裁恐怕会虎头蛇尾。

所以,从能源共享的角度来看,俄乌冲突尽快和平解决,对全球都是一大利好。

全球油价上涨看得见

六、粮食危机,世界粮仓牵一发而动全身

除了俄、乌丰富的油气资源,此次冲突带来的还有粮食危机。

战争爆发以后,北非的埃及第一个支撑不住,向IMF求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绝大多数人口聚集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但是由于耕地奇缺,60%以上小麦进口,而俄乌两国占了80%。

乌克兰是世界最著名的粮仓之一,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也是沃野千里,俄乌两国的小麦出口占全世界近30%,中东一些国家如黎巴嫩一半以上的进口小麦来自乌克兰。

俄乌冲突战事一开,两国自身的粮食供应都成了问题,必然导致供应链中断,引发全球粮食价格波动。由于已经进入春耕时节,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即便粮食大国美、加、澳同时加大,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恐怕2023年的粮食价格依然会受到影响。

更大的危机其实还不是以上提到的六个方面,而是在全球严峻的疫情面前,上述的各种现实危机一旦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到处惹是生非但又处处擦不干净的美军,真的就要欲哭无泪了。

综合种种因素,俄乌冲突大概率会在近期迎来双方“借坡下驴”,及时止损。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