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俄乌冲突进入胶着,俄军整体推进的缓慢,一直被人诟病。
但是在这次纠结已久的局部战争中,与俄陆军和“空天军”的磕磕绊绊、海军的无所作为相比,开战至今,俄军空降部队的表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或者说特种部队多少还有苏联强大军事实力的影子。
在突袭基辅西北的戈斯托梅尔机场战斗中,俄军20多架直升机搭载特种部队200余人,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突入机场,仅用3小时就拿下了机场。然后顽强坚守1天,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后援部队。
俄军、美军的特种部队战斗力爆表,我军的空降部队战力如何呢?
我空降兵在训练
俄军的前身苏军,是最早组建空降兵和特种部队的军队之一。
空降兵和特种部队最早源于欧洲,苏联是组建空降兵和特种部队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30年就筹
建了第一个空降兵支队,两年后扩编为空降旅。这个时间,比德、法、意军都要早得多。
二战期间空降兵得到了快速发展,苏军从5个空降军扩充到10个军,德军也从2个空降师扩充到8个师。1940年4月,德军闪击丹麦、挪威,第一次使用了4个团的空降兵。同年,美、英、日军陆续组建空降兵。到1943年前,分别有5个师、3个师和1个师。
“市场花园”战役,盟军动用了3.5万空降部队。但是由于英军地面部队30军推进缓慢,造成空降部队孤悬敌后腹背受敌,最后损失1.4 7万人而德军仅损失3 300余人,不足盟军空降部队的四分之一。由于协同出现大问题,也导致了这次战役的最终失利。
但是在2个月后的“海王星行动”即诺曼底登陆,吃一堑长一智的盟军同样使用3.5万空降部队,但是却取得了最后胜利。二战以后,由于局部战争和“低烈度战争”频发,特种部队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到上世纪80年代,有100多个国家组建了空降兵和特种部队。
从目前战力来看,俄军、美军等“五常”的空降兵和特种部队,依然领先世界。
俄军空降兵
俄军特种部队的战斗力,从苏联时期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1979年12月26日,苏军阿尔法特种部队520余人突袭阿富汗总统官邸,一举击败阿明宫2000余警卫部队,毙敌400余人迫降1700余人生俘阿富汗总统阿明,苏军仅伤亡10余人。但是局部大胜并没有为全局的持久战带来好运,苏军最终铩羽而归。
20年后的科索沃战争,俄军特种部队260余人乘装甲车急行军7小时,抢在英军之前占领普里什蒂娜机场。随后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特种部队90余人在776高地遭遇2000余车臣武装分子,最终只有六七人幸存,这一场恶战就是电影《风暴之门》的原型。
目前俄军空降部队4.5万人,包括4个空降师、6个旅以及2个旅级单位。
俄军空降兵和特种部队的战斗力,有强大的运输保障:俄“空天军”有120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26架安-124超大型运输机,可以一次性将2万以上的空降兵运输到5000公里之外。
俄军空降部队的武器装备有BMD系列空降战车、T-72B3主战坦克等。除此之外,俄军空降兵训练水平相当高,每年立足未来战争的伞降训练多达17万次,足以保证空降部队的战斗力。
美第82空降师
美军空降兵和特种部队与俄军相比,实力更强,但只有2.4万人。
美军空降部队始于二战初期的1940年,开始只有一个伞兵排,但是到了1943年前后,美军空降部队已经飞速膨胀到5个空降师6.5万人。但是二战以后,美军空降部队从原先5个空降师逐步压缩到2个师,只剩下著名的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
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美82空降师、101空中突击师为海湾战争大胜立下大功。
但是与俄军局部战争还是一以贯之使用空降兵和特种部队不同,美军在近几十年的局部战争中已经开始转型,逐步将重点转移到了卫星定位和无人机“精准空袭”打击为主的高科技作业上来。
空降兵和特种部队可以突袭敌要害地段和防御薄弱环节,但终究不能代替地面作战。
究其原因,一是空降部队对战前侦察、气象条件的要求很高,否则“深入敌后”很容易遭到毁灭性打击;二是空降突袭大多数在夜间实施,空降部队集中和协同难度相当大;三是限于携带的重武器装备,空降兵和特种部队战斗力较弱,很容易成为“活靶子”。
所以,像美军宣扬的《天龙特工队》、《敢死队》和《勇者行动》那样的精彩战斗场面,大多数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换言之,空降兵和特种部队的胜利要求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很难复制。
《天龙特攻队》天降坦克剧照
对比俄军、美军的空降兵和特种部队,我军的发展历史较晚。
像美军第82空降师,从二战期间的雪崩行动、市场花园行动、诺曼底登陆,二战以后的越战、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现代战争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军史上第一支空降兵部队,是为了解放台岛而组建的。
1949年4月,伞兵第3团在连云港起义,后来改编为华东军区伞兵总队,总队长刘农骏,第一批300降落伞还是主席协调斯大林从苏联订购的。1950年7月,为了配合解放台岛战役,第9兵团89师师部、伞兵总队在上海组建空军陆战第1旅,旅长王建青,不久移驻河南开封。
1961年5月,我军成立第一支空降军,当时的候选有“万岁军”38军、“千岁军”15军、“铁血强攻军”12军等多支英雄部队,但是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拍板选定了15军,时任军长赵兰田、政委廖冠贤还大惑不解:全国那么多英雄部队,为什么选我们15军?
刘亚楼一语道破天机;“谁让你们在上甘岭战役打的那么好呢?”刘司令员说的一点也不错,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15军不仅打败了美7师和韩2师,还击溃了空降的187团。
林总和主席看法一样,15军就力压38军和“老大哥”12军,成为第一支空降军。
上甘岭
在上甘岭,秦基伟的第15军在打出了国威、军威和国人的血性。
15军是整个抗美援朝战场涌现出英雄模范最多的部队之一,不仅有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原型之一王万成,还有爆破英雄朱有光、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全军两大特级战斗英雄之一的黄继光。
1996年7月,我军确定的六位挂像人物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和苏宁,黄继光和邱少云都来自15军。朝方授予12人英雄称号,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也都来自15军。
在三八线,秦基伟总结出了美军“三怕”: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时至今日,这三条仍然是美军对外作战的最大短板,而敌人的劣势同时也是我军胜出美军的三大优势。
如果说古代战争拼人海,近代战争是拼后勤,那么现代战争则是拼科技。
最近一轮军改以后,空降15军浴火重生,转型为更加精锐的现代化快反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