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对俄罗斯民众发表的特别讲话中宣布,他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军事冲突已经持续近两周时间,而且在经过三轮的谈判双方并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似乎战争一时是无法结束,局势有可能向恶劣的方向发展。
此次俄乌冲突的开局和发展,不按套路一反常态,自始至终出现不少新情况,以至于让各方国际组织、研究人士颇觉意外。比如,国内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教授,此前在新浪微博中发文坦承自己“对俄乌局势的趋势又预测错了”。然而这只是很多专业人士对时局的变化推测,而做出一系列“失判”案例中的一个,接下来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让观察者们大跌眼镜。
众所周知,源于冲突双方实力上的认知,此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惩罚”,可以说没有任何的悬念。出于对冲突结果的笃定自信,对俄罗斯领导人魅力的折服,还有对“战斗民族”以往战绩的“深深敬意”,所以大多数人们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俄罗斯将得到它所想要的一切。事实上从目前双方取得的战果,以及战斗的方式来看,我们既没有看到构想中“大纵深”战术下的苏式坦克层层推进场面,也没有看到美、英等西方国家,其所主导的历次战争中常见的大规模空中轰炸和高精度定点清除。显然战局已处于一种“焦灼”状态,或者说战争的双方凭借自身意志,以及战斗的计划布暑,各自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除了类似“布拉格机场”、“喀布尔国际机场”和“普里什蒂
尼机场”空降兵的经典“节目”上演之外,在整体态势上,呈现出俄罗斯军队正在逐步推进,实施切割包围乌克兰的各个战略城市。对此网络上部分军迷朋友对俄军动作的“慢吞吞”,并没有与个人期待相一致而一脸茫然,甚至对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作出置疑。
据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3月5日宣称,在此前过去的26个小时中,俄空天军在乌克兰被击落了1架苏-30SM多用途战斗机、2架苏-34战术轰炸机、2架苏-25攻击机、2架米-24/米-35和2架米-8直升机以及1架Orlan-10小型无人驾驶飞机。这本来是一个重量级别的战况消息,不过伴随双方和谈的消息传出,乌克兰局势并无突破看似已麻木,人们对战场的各类动态的兴奋度已大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出一种俄军是在“演习”的错觉。毕竟媒体与网络上,到处有大批被摧毁和遗弃的俄军装甲装备的视频,甚至出现乌克兰老农驾驶拖拉机拉走俄军装甲车的画面。
不过在乌克兰北部苏梅州的科诺托普,有一名俄罗斯军人高举双手握着手雷,面对众多围观谩骂的人群,冷静走出市政府谈判场所。这一波冷静英勇的操作,让人们刷新对俄军的认识,切实地见识什么叫“硬气”。或许俄军确实是在开展一次正如普京总统所言的“特殊军事行动”。
笔者认为俄乌冲突已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下去,俄军的表现确实没有如外界“狂热”的观察者所料,不过如下三点内容或许可以给人们新的认识:
第一,俄乌是亲密的兄弟关系,并没有理由非得拼个你生我活。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是投降也好,是有条件的妥协也罢,避免战争的继续才是重要的,否则只能造成过多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第二,俄军的攻击对象是乌克兰武装分子,而后者早已失去制空权,没有野战的能力,只能龟缩于城市对过往的俄军小部队搞偷袭。当大量的乌克兰平民利用俄军主动停止攻击的“静默期”,还有每一轮和谈期间特意设置的“难民安全通道”,纷纷离开交战城市之后,俄军必定会不再有所顾忌,而对乌克兰军队的有生力量来说,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说得严重点,经此一役如果乌克兰的军事人员与武器装备损失殆尽,加上拥有军事制造能力的城市失陷被破坏,那么乌克兰此后战争“造血”能力降为零;
第三,西方各国在此次俄乌冲突中的种种表现,让人不禁想起“默克尔时代”欧洲的克制与相对团结,至少德国并不会主动配合美国的四处拱火、发难,包括对中国的贸易战与技术封锁。不管如何俄罗斯已经让乌克兰深刻地认识什么是朋友,尤其是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忙于展开“电话外交”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