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12天。
按原定计划,7日晚些时候,俄乌将举行第三轮谈判。
7日早些时候,乌克兰方面表示,未来5到10年间,基辅将不再致力于加入北约。俄罗斯则表示,从7日上午10点开始,乌克兰境内的俄军将进入“静默状态”,以确保基辅、哈尔科夫等地的人道主义通道开放。
同时,普京也在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通话中确认,俄方已准备好与俄当局、外国伙伴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总之,相比前两次谈判,俄乌双方这次都释放了较为积极的和谈信号,给第三轮谈判开启营造了良好氛围。
虽然俄乌和谈是国际社会普遍乐意看到的,但对某些热衷“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的西方国家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
谈判前夕,俄乌局势迎来了至少3个变数,或给局面带去重大影响。
第一个变数,俄乌谈判在即,乌方一名谈判代表被“斩首”身亡了。
7日,乌克兰《真理报》报道称,曾于2月28日、参加第一轮俄乌谈判的乌方代表基列耶夫,被发现死于基辅街头。
关于基列耶夫的死因,乌克兰方面“说法不一”。
《真理报》宣称,根据乌政府高层人士透露,基列耶夫是被乌克兰安全局击毙的,原因是他犯下了“叛国罪”,涉嫌向与俄方人员提供情报,乌安全局已经掌握了包括通话录音在内的证据。
对此,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杜宾斯基也确认了基列耶夫的死讯,并称他涉嫌“叛国罪”,在乌安全局人员的拘捕行动中被击毙。
不过,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却发表声明称,基列耶夫是情报总局官员,在与另外2名情报人员执行保卫乌克兰的“特殊任务”时被杀害,属于“因公殉职”。
基列耶夫
总结来看,基列耶夫确实是被“斩首”身亡了,但死得很离奇、很蹊跷。
在这之中,至少3个疑点不容忽视。
疑点1,基列耶夫是怎么成为谈判代表的?
现年45岁的基列耶夫曾在2006年到2012年期间担任乌克兰国家进出口银行监事会成员,后担任乌克兰国家储蓄银行第一副主席。按照乌媒的推测,基列耶夫很快会被任命为乌国家银行副行长一职。
也就是说,基列耶夫擅长的是经济,并非政治和谈判。
据乌克兰官方信息显示,乌克兰代表团一共派出了6人参加俄乌第一轮谈判,分别是乌国防部长、副外长、总统办公室顾问以及执政党主席、最高拉达议员和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组第一副组长,基列耶夫压根就不在名单中。
但是,在俄乌双方公布的现场谈判图片中,基列耶夫便以“第7人”的方式出现在了谈判桌上。
很显然,基列耶夫并不具备成为谈判代表团一员的资格,而乌克兰当局也并未解释,为什么他会出现在俄乌谈判中。
俄乌第一轮谈判现场图,基列耶夫在最左侧
疑点2,基列耶夫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干的?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因“叛国罪”被乌克兰安全局击毙;二是执行特殊任务“因公殉职”。
如果是“因公殉职”,基列耶夫将被称作“烈士和英雄”;但要是“叛国罪”,那么他很可能遭到“唾弃”。这两种截然相反、大相径庭的情况背后,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隐情和内幕?
别忘了,证实基列耶夫死讯,且给出2种说法的,都是乌克兰官方人物。
疑点3,少了基列耶夫,俄乌谈判会发生什么变化?
据悉,基列耶夫只参加了俄乌第一轮谈判,并未出席第二轮谈判,而根据两次谈判的结果来看,第二次比第一次的结果更加“乐观”一些。
这是谈判进程正常推进导致的,还是与基列耶夫有关?
总之,曾参加过第一轮俄乌谈判的基列耶夫,突然被离奇“斩首”,背后充满了浓浓疑问、甚至是“阴谋”意味。
但不论基列耶夫的死因是什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俄乌局势持续胶着,被俄军“瘫痪”的乌克兰军事设施不断增加,乌政府内部已经存在“分裂”了,有的谈判代表向通过与俄谈判达成协议、平息战火,也有代表想保持强硬、继续抵抗。
目前,谁也不知道基列耶夫是哪一派的,更不清楚他的谈判立场、是不是导致他被“斩首”的原因。
可见,俄乌之间的谈判仍在诸多未知数,各方不可不察!
再来说说第二个变数,俄乌谈判在即,美国人来“搅局”了。
7日,美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他已经入境乌克兰、甚至去过了位于基辅的美国大使馆,并与乌外长库列巴举行了会谈。
嗯,在大批俄军兵临基辅之际,不论布林肯有没有真的前往基辅,发出这一消息,都能在明面上体现“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
随后,布林肯又宣称,北约成员国已被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战机,并称他将与波兰方面讨论,如果波兰有意愿但又“有心无力”,美国可以“做些什么”。
言下之意,美国这是想通过波兰这一“中转站”向乌克兰提供战斗机,玩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紧接着,布林肯又指出,美国正在制定计划,帮助乌克兰建立“流亡政府”,以确保在乌总统在出逃或身亡、亦或是乌克兰战败的情况下,确保乌政府能得以延续。
可见,为了破坏俄乌和谈、逼迫乌克兰继续与俄对抗,美国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能干的、不能干的都给干了。
然而,除了外交上的“煽风点火”之外,美国还在军事上做足了准备。
第三个变数,美国航母悄悄来到了地中海。
7日,五角大楼官员透露,美军“杜鲁门”号航母与“圣哈辛托”号巡洋舰已抵达爱琴海北部,旨在确保土耳其海峡及周边地区安全。
不得不说,美国这是明显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俄罗斯。
一来,爱琴海作为地中海的一部分,临近土耳其海峡,而该海峡又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有着极高的战略意义。
二来,俄乌冲突发生之初,俄黑海舰队曾在敖德萨登陆,一路北上、围堵基辅,而乌政府曾要求土耳其关闭土耳其海峡,阻止俄军舰通过、向乌克兰战场驰援。
三来,美国这次出动的是一整支航母编队外加一艘巡洋舰,动用这些高端战力来保护土耳其,根本说不通。
更多的可能,美国还是想陈兵地中海,如果乌克兰局势生变,美军航母能第一时间穿越土耳其海峡、前往黑海。
届时,作为“移动军事基地”的美军航母,将给俄罗斯带去巨大威胁。
不得不说,美国这一举动“火药味”异常浓郁。
最后,且谈2点粗浅看法吧。
第1,“走一步、看五步”,美国这回下了一盘大棋,除了明面上的支持乌克兰、强行给泽连斯基做好“战斗到底”的准备之外,更深深“算计”了俄罗斯和波兰、土耳其等国。
总之,美国并不在意欧洲的安全、乌克兰的安危,在意的是能否实现分裂俄欧、向俄施压的目的。
第2,俄乌谈判已提上日程,但诸多变数依旧存在,尤其是美国的“煽风点火”之举正变得越来越激进,冲突升级、扩散的风险依旧存在。
总之,俄乌局势在变,美俄欧之间明里暗里的博弈与较量还在继续,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希望各方都能保持理智与克制,采取措施实现停火、缓和当前局势。
尤其是美国,可别再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