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乌克兰和俄罗斯媒体相继报道,乌克兰空军第831战术航空兵旅王牌飞行员亚历山大·奥克萨琴科上校,驾驶一架苏-27-1M战斗机,在基辅上空战斗时被击落。
▲ 俄罗斯新闻网站有关乌克兰王牌飞行员被击落的报道,标题是《曾参与轰炸卢甘斯克的乌克兰王牌飞行员奥克萨琴克在基辅上空被击落》
相关消息的细节,现在也是众说纷纭、真假难辨。比如有说他是被俄军战斗机击落的,也有说他是被乌克兰导弹自己误伤的。真相究竟如何,肯定得到战事结束后才能弄清。因此我们没有过多关注“击落王牌飞行员”的话题,这里只是对该事涉及的三项基础事实,做一个简单介绍。
第一,苏-27-M1性能如何?
乌克兰解体后继承了一些苏-27战斗机,但他们对战斗机、空地武器的研发实力不如俄罗斯,这些战机多年没有变化,逐渐老去。即便是对它们进行延寿更新,乌克兰似乎都缺乏足够的能力。随着乌克兰向西方靠拢、与俄罗斯对抗,这些战机的改进就更加迫切了,至少电子设备,特别是敌我识别系统,得做些大改,不然很容易被对方抓住漏洞。
于是在2013年,乌克兰白皮书首次公布了对苏-27和苏-27UB进行技术改进、延寿的消息。改进工作由扎波罗热米格飞机修理厂负责,重点在机载火控雷达、敌我识别、导航等航电系统。
原来的N001“甲虫”机载火控雷达,换装了新的信号接收模块、主控振荡器模块、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这些改进应该能提高其识别和筛选目标信号的能力,扩大发现目标的距离。但具体效果如何,就难说了,毕竟雷达的基本结构还是苏联样式。
新的机载敌我识别器是A-511型,由乌克兰“革新者”国企研制。基辅的“电子仪表”科技联合体为战斗机研制了BUR-4-1-10-01机载飞行信息事故记录器(黑匣子)、SAVR-27U机载音视频记录系统、“屏幕-02M-3”机载机组报警控制系统、VOK-27机载计算机系统。
新的导航系统,包括“地平线-导航”国企研制的SN-3307-02机载卫星导航系统,提高了它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导航精度。另外为了能在民用机场起降,乌克兰为苏-27-1M安装了由基辅“TTTS-航空无线电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基辅无线电仪器科研所研制的一些导航、全向信标、无线电助降设备。这些改进对其战力没什么提高,只能反映出乌克兰空军实力减弱,必须更多地考虑军民通用。
从报道上看,火控系统似乎没什么改进,空地弹药方面还是老旧的航空炸弹、火箭弹、燃烧弹。乌克兰方面宣称改进后的苏-27-1M,作战性能提高20%,使用寿命延长10年。后者可信度相对来说还高一点,但要说总体性能,单凭这些改进项目,就不太可能比苏联时期的苏-27有多大进步。而且由于空地导弹、制导炸弹的缺失,苏-27-1M的战斗力恐怕是无进反退。
即便这样,其改装速度也让人唏嘘。
2014年2月26日,乌克兰国防出口公司宣布扎波罗热米格飞机修理厂完成了苏-27改进方案的制定。同年8月5日,乌克兰空军正式通过了他们的技术改进方案。2016~2017年,乌克兰官方曾多次称苏-27-1M将列装乌空军,但屡屡跳票。直到2018年12月1日,乌克兰空军第831战术航空兵旅才接收了第一架苏-27-1M。
根据对俄乌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分析,乌克兰空军战术航空兵部队装备了约35~50架苏-27和苏-27UB,但迄今改造延寿成苏-27-1M和苏-27UB-1M的,恐怕不超过10架。
▲ 截止2019年11月,乌克兰空军已经装备3架苏-27-1M
第二,扎波罗热米格飞机修理厂,老矣。
该厂有个番号,A0215部队,位于乌克兰扎波罗热市,组建于1940年12月15日。苏联时期,该厂担负苏-17战斗机维修任务,1978年开始担负维修米格-25,1984年负责米格-25的技术改进任务。
▲ 乌克兰扎波罗热米格飞机修理厂为刚果空军维修的苏-25强击机
苏联解体后的1993年,该厂开始负责苏-27的维修任务,随后又增加了对苏-25强击机的维修任务,而且不仅是为乌克兰军方,也为俄罗斯以及其他装备有苏式战斗机的国家服务。但受乌克兰经济、政治生态影响,该厂的技术、生产能力已经落伍。
第三,这位王牌所在的部队。
第831战术航空兵旅,前身是苏联空军第659歼击航空兵团,组建于1941年12月。二战期间,该团曾出动9 960架次,飞行时间10451小时,参加531次空战,击落417架敌机,击毁敌军838件武器装备。基于战功卓著,该团被授予“加拉茨基”荣誉勋章和库图佐夫三级勋章。1946年1月10日,该团改编为苏联空军第831歼击航空兵团。
1992年1月13日,该团转隶乌克兰空军。2003年8月1日,该团与第24航空兵基地合并,组建第831战术航空兵旅,归乌克兰中部空军司令部指挥。该旅主要装备苏-27和米格-29战斗机。
P.S. 《兵器知识》杂志的投稿邮箱已更换,新邮箱:bqzs@co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