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水獭的评论,再谈谈我对STOVL...
- 勤劳朴实罗素历
- 2024-10-25 20:14:03
借着水獭的评论,再谈谈我对STOVL战术飞机的看法
1. 美系STOVL舰载机集群的核心支柱是USN舰队中的两攻,自本世纪以来,USN序列中的两攻数量一直保持在8艘及以上,这为STOVL舰载机集群的保持和更新提供了先决条件。从上世纪的海湾战争到今年的红海袭船战,马润的STOVL舰载机集群已经参与了多次大规模地区军事任务,在对地火力打击、空中拦截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无论外人如何评价,马润的AV8B+F35B集群确实是一支实力较强、不容小觑的舰载航空兵力量,其在多次冲突中均有较为出色的表现,但也确实为STOVL战术飞机带上了一个过于耀眼的光环
2. 美西方对于F35B存在着不小的需求:在老美马润航空兵看来,热点地区中的各国在逐步换装先进的第三/四代战机,现有的AV8B已经难以应对此类风险,需要一种更先进的战术飞机来更替AV8B,保持自身机队在质量上的优势;在带英意呆看来,新世纪初还在服役的鹞子已经到了更换的时候,自家的新一代载机舰不可能接着靠鹞子来挑大梁。从此不难看出,35B确实可以满足多国舰载航空兵更新换代的刚需,因此注定了其将成为一种装备数量大,出口数量多的成功机型
3. 35B采用的升力风扇+发动机模式确实是目前STOVL战术飞机动力系统的最优解决方案,但其技术含量极高,研制难度大。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CN的航发设计研制实力较弱,能拿出来的先进产品很少,与美西方先进航发产品存在着显著代差。而35B采用的F135-pw-600发动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发产品,让相关院所在2020年前,用5-7年时间完成F135-pw-600国产类似物的设计研发,这实在是太困难了,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国产STOVL战术飞机的设计研发周期必然会很长,而时间一长,自然会出现很多变数
4. 之所以上文提到”2020年前“,是因为2020是135的收官年,而135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许多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海军先进舰船和装备,其设计研发的关键节点期均集中于135期间。仅从目前公开的资料上看,在135期间内,包括电磁弹射器、综合电力系统、先进雷达和传感器、先进供发电机组、先进船用发动机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的舰用装备和子系统纷纷进入联调联试、上舰安装等关键阶段,为2020年后一系列先进舰船的诞生做好了准备。075正是在135期间完成了设计建造和首舰下水,而076也是在135期间走完了概念设计——详细设计阶段,并在145初期开始进入生产建造阶段
5. 与135期间舰用装备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不同,航发领域在此期间虽然获得了长足进步,逐步摘掉了”心脏病“的老帽子,但仍不足以支撑先进STOVL战术飞机的设计研发与验证机生产制造。国产STOVL飞机的关键节点期预计将落在145末-155初这一时间段中,在时间点上落后于075、076等先进舰船的生产建造和服役。这就导致国产两攻与国产STOVL存在着研发节点”错位“的问题。但国产两攻确实需要拥有和加强固定翼战术飞机的运作能力,因此也就诞生了076这种”航空特化型两栖攻击舰“——通过装备电磁弹射器和常规拦阻系统,使舰船可以运作固定翼战术飞机;通过装备综合电力系统,满足电磁弹射器及舰上各种高耗能设备的运作。总之,这是一条用先进舰用装备满足需求的新思路,而F35B-LHA走的是“用先进STOVL舰载机满足需求”的“传统”思路,两者具有显著不同之处,究竟谁优谁劣,这还要看今后076服役后具体的运作
6. STOVL战术飞机可以让没有弹射器、没有拦阻系统的两攻和轻型航母拥有较为强大的航空打击能力,这是STOVL战术飞机的独有优势,是常规起降舰载机完全不具备的巨大优势。但除此之外,STOVL舰载机依然是一种典型的、可被直接识别的固定翼机,依然需要需要相关航空设施进行驻留、保养和运作,这一点与常规起降舰载机没有区别。通俗的讲,STOVL舰载机是一种不需要弹射器和拦阻索的舰载机,除此之外,其与常规起降舰载机没有多少区别。像日向级、075这类直升机载机舰,虽然拥有宽阔的飞行甲板和机库,但她们仍然不具备直接运作F35B的能力,出云和日向需要从头到脚开展全面的改装工作,在加装了各种航空设施之后,才能具备运作35B的能力。有机+有舰不等于可运作,要有机+有舰+有设施才能实现舰载机的运作和使用
7. 即使做到了有机+有舰+有设施,两攻及其同类舰船也未必能完美充当中/轻型航母的职责。典型轻航如出云、加富尔和无敌级,其战斗巡航速度、最高航速和机动能力均与主流驱护舰无异,而这是两攻及其同类舰船所不具备的:目前绝大多数两攻的最高航速仅有21-22节,无法跟上主流驱护舰23-26节的战斗航速。在机动性能上显著弱于典型中/轻型航母。如果舰队需要的是一种能为两栖舰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的舰船,那么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两攻足以满足这一需求,但如果舰队需要的是一种定位无限接近于常规航母的载机舰,那么最好的选择不是去搞高速型两攻,而应该是重新设计一种典型中/轻型航母
8. 国产STOVL战术飞机与国产两攻的进度错位已成必然,而国产先进两攻也开始走上了用先进舰用装备支持固定翼舰载机的道路,这么做势必会增加舰船的建造成本,但在后勤系统上能与舰队航母实现通用化,可将运作成本保持在一个较为合适的区间。如果采用类似F35B+LHA这样的“用先进STOVL舰载机满足需求”道路,这样确实可以适当降低舰船的建造成本,但需要单独为STOVL舰载机构建一套全新的后勤体系,会增加舰载机部队的开支。考虑到目前国产两攻装备数量尚不及5艘,且STOVL飞机项目尚未进入飞发合体阶段,在第五代固定翼舰载机即将列装并且大规模采购的背景下,要在未来3-6年内另外开设一套STOVL舰载机的运作条线,这在成本和时间上可能无法让海军接受。业内外确实有很多支持STOVL舰载机的人士,但自然也会有不少不看好STOVL舰载机的人,以上列举的理由可能不一定会在现实中出现,但十有八九会成为STOVL反对派的主要说辞,确有可能影响到STOVL舰载机的研发进程
9. 先进STOVL飞机是目前CN航空工业缺少的一环,补上这一环有利于完善航空工业科研体系,培养人才队伍,积累技术和经验。因此国产STOVL项目肯定会持续推进,并最终走向飞发合体+实机下线阶段。但这个“实机”到底是有明确作战指标的战术飞机,还是以科研为主的验证机;是类似35B的有人机,还是体量有别于35B的无人机;这一切目前仍旧是未知数。在CN航空史上,获得官方命名+实机试飞,但最终项目下马的项目并不少,专门改装/设计用于验证科研的项目也不鲜见。因此,对于国产STOVL项目,应该以欢迎+谨慎的态度来看待:要承认此类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优秀成绩,也要谨慎看待此类项目的实用与发展前景。过早做出定论并不合适,还需进一步观察项目接下来的发展
10. 目前实现F35B起降的载机舰共有5级/型载机舰,其中仅有2级/型(黄蜂级+美国级)为两栖攻击舰,其余3级/型均为典型航母,其中带英的QE-II为典型大甲板常规动力航母,意呆和霓虹的加富尔号和出云级为典型轻型航母。由此看来,“闪电航母”模式目前仅有USN一家在运作实践,除黄蜂级和美国级以外,具有“闪电航母”特征的其余4级/型舰船分别为的里雅斯特号、卡洛斯级、堪培拉级和阿纳多卢号,其中仅有的里雅斯特号具备立即装备+运作F35B的可能,其余3级/型舰船均需等待其所属国批量采购F35B。"闪电航母"究竟是世界上的潮流还是一时兴起的噱头,亦或是属于USN独有的运作模式,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进一步的验证
1. 美系STOVL舰载机集群的核心支柱是USN舰队中的两攻,自本世纪以来,USN序列中的两攻数量一直保持在8艘及以上,这为STOVL舰载机集群的保持和更新提供了先决条件。从上世纪的海湾战争到今年的红海袭船战,马润的STOVL舰载机集群已经参与了多次大规模地区军事任务,在对地火力打击、空中拦截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无论外人如何评价,马润的AV8B+F35B集群确实是一支实力较强、不容小觑的舰载航空兵力量,其在多次冲突中均有较为出色的表现,但也确实为STOVL战术飞机带上了一个过于耀眼的光环
2. 美西方对于F35B存在着不小的需求:在老美马润航空兵看来,热点地区中的各国在逐步换装先进的第三/四代战机,现有的AV8B已经难以应对此类风险,需要一种更先进的战术飞机来更替AV8B,保持自身机队在质量上的优势;在带英意呆看来,新世纪初还在服役的鹞子已经到了更换的时候,自家的新一代载机舰不可能接着靠鹞子来挑大梁。从此不难看出,35B确实可以满足多国舰载航空兵更新换代的刚需,因此注定了其将成为一种装备数量大,出口数量多的成功机型
3. 35B采用的升力风扇+发动机模式确实是目前STOVL战术飞机动力系统的最优解决方案,但其技术含量极高,研制难度大。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CN的航发设计研制实力较弱,能拿出来的先进产品很少,与美西方先进航发产品存在着显著代差。而35B采用的F135-pw-600发动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发产品,让相关院所在2020年前,用5-7年时间完成F135-pw-600国产类似物的设计研发,这实在是太困难了,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国产STOVL战术飞机的设计研发周期必然会很长,而时间一长,自然会出现很多变数
4. 之所以上文提到”2020年前“,是因为2020是135的收官年,而135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许多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海军先进舰船和装备,其设计研发的关键节点期均集中于135期间。仅从目前公开的资料上看,在135期间内,包括电磁弹射器、综合电力系统、先进雷达和传感器、先进供发电机组、先进船用发动机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的舰用装备和子系统纷纷进入联调联试、上舰安装等关键阶段,为2020年后一系列先进舰船的诞生做好了准备。075正是在135期间完成了设计建造和首舰下水,而076也是在135期间走完了概念设计——详细设计阶段,并在145初期开始进入生产建造阶段
5. 与135期间舰用装备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不同,航发领域在此期间虽然获得了长足进步,逐步摘掉了”心脏病“的老帽子,但仍不足以支撑先进STOVL战术飞机的设计研发与验证机生产制造。国产STOVL飞机的关键节点期预计将落在145末-155初这一时间段中,在时间点上落后于075、076等先进舰船的生产建造和服役。这就导致国产两攻与国产STOVL存在着研发节点”错位“的问题。但国产两攻确实需要拥有和加强固定翼战术飞机的运作能力,因此也就诞生了076这种”航空特化型两栖攻击舰“——通过装备电磁弹射器和常规拦阻系统,使舰船可以运作固定翼战术飞机;通过装备综合电力系统,满足电磁弹射器及舰上各种高耗能设备的运作。总之,这是一条用先进舰用装备满足需求的新思路,而F35B-LHA走的是“用先进STOVL舰载机满足需求”的“传统”思路,两者具有显著不同之处,究竟谁优谁劣,这还要看今后076服役后具体的运作
6. STOVL战术飞机可以让没有弹射器、没有拦阻系统的两攻和轻型航母拥有较为强大的航空打击能力,这是STOVL战术飞机的独有优势,是常规起降舰载机完全不具备的巨大优势。但除此之外,STOVL舰载机依然是一种典型的、可被直接识别的固定翼机,依然需要需要相关航空设施进行驻留、保养和运作,这一点与常规起降舰载机没有区别。通俗的讲,STOVL舰载机是一种不需要弹射器和拦阻索的舰载机,除此之外,其与常规起降舰载机没有多少区别。像日向级、075这类直升机载机舰,虽然拥有宽阔的飞行甲板和机库,但她们仍然不具备直接运作F35B的能力,出云和日向需要从头到脚开展全面的改装工作,在加装了各种航空设施之后,才能具备运作35B的能力。有机+有舰不等于可运作,要有机+有舰+有设施才能实现舰载机的运作和使用
7. 即使做到了有机+有舰+有设施,两攻及其同类舰船也未必能完美充当中/轻型航母的职责。典型轻航如出云、加富尔和无敌级,其战斗巡航速度、最高航速和机动能力均与主流驱护舰无异,而这是两攻及其同类舰船所不具备的:目前绝大多数两攻的最高航速仅有21-22节,无法跟上主流驱护舰23-26节的战斗航速。在机动性能上显著弱于典型中/轻型航母。如果舰队需要的是一种能为两栖舰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的舰船,那么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两攻足以满足这一需求,但如果舰队需要的是一种定位无限接近于常规航母的载机舰,那么最好的选择不是去搞高速型两攻,而应该是重新设计一种典型中/轻型航母
8. 国产STOVL战术飞机与国产两攻的进度错位已成必然,而国产先进两攻也开始走上了用先进舰用装备支持固定翼舰载机的道路,这么做势必会增加舰船的建造成本,但在后勤系统上能与舰队航母实现通用化,可将运作成本保持在一个较为合适的区间。如果采用类似F35B+LHA这样的“用先进STOVL舰载机满足需求”道路,这样确实可以适当降低舰船的建造成本,但需要单独为STOVL舰载机构建一套全新的后勤体系,会增加舰载机部队的开支。考虑到目前国产两攻装备数量尚不及5艘,且STOVL飞机项目尚未进入飞发合体阶段,在第五代固定翼舰载机即将列装并且大规模采购的背景下,要在未来3-6年内另外开设一套STOVL舰载机的运作条线,这在成本和时间上可能无法让海军接受。业内外确实有很多支持STOVL舰载机的人士,但自然也会有不少不看好STOVL舰载机的人,以上列举的理由可能不一定会在现实中出现,但十有八九会成为STOVL反对派的主要说辞,确有可能影响到STOVL舰载机的研发进程
9. 先进STOVL飞机是目前CN航空工业缺少的一环,补上这一环有利于完善航空工业科研体系,培养人才队伍,积累技术和经验。因此国产STOVL项目肯定会持续推进,并最终走向飞发合体+实机下线阶段。但这个“实机”到底是有明确作战指标的战术飞机,还是以科研为主的验证机;是类似35B的有人机,还是体量有别于35B的无人机;这一切目前仍旧是未知数。在CN航空史上,获得官方命名+实机试飞,但最终项目下马的项目并不少,专门改装/设计用于验证科研的项目也不鲜见。因此,对于国产STOVL项目,应该以欢迎+谨慎的态度来看待:要承认此类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优秀成绩,也要谨慎看待此类项目的实用与发展前景。过早做出定论并不合适,还需进一步观察项目接下来的发展
10. 目前实现F35B起降的载机舰共有5级/型载机舰,其中仅有2级/型(黄蜂级+美国级)为两栖攻击舰,其余3级/型均为典型航母,其中带英的QE-II为典型大甲板常规动力航母,意呆和霓虹的加富尔号和出云级为典型轻型航母。由此看来,“闪电航母”模式目前仅有USN一家在运作实践,除黄蜂级和美国级以外,具有“闪电航母”特征的其余4级/型舰船分别为的里雅斯特号、卡洛斯级、堪培拉级和阿纳多卢号,其中仅有的里雅斯特号具备立即装备+运作F35B的可能,其余3级/型舰船均需等待其所属国批量采购F35B。"闪电航母"究竟是世界上的潮流还是一时兴起的噱头,亦或是属于USN独有的运作模式,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进一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