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用AI 上午9:00

  • 王才亮律师
  • 2025-04-24 16:48:15
当事人用AI

上午9:00~12:00在北京市中院开庭。当庭审接近尾声时,审判长让当事人最后发表意见。我的委托人(原告)小崔念上了一大段话,有板有眼的且基本是法言法语。我认为是我的同事曹小连律师帮他写的,结果小曹告诉我,是原告自己在网上用AI写作的。

这是又一个久病成良医+新科技的典型。原告的房子被拆迁8年了,在签订协议交房被拆除之后,由于其大伯主张被拆迁房屋的宅基地是他的提起了诉讼,补偿协议中止执行。法院不能取代行政权,还是要镇政府确权,所以就拖了下来。2021年小崔委托我们帮助维权,向镇政府提出了宅基地的使用权的确权,镇政府十分慎重,经过两年的调查和协调,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去年做出了支持小崔意见的决定。对方不服而申请了行政复议,区政府2024年12月9日认为镇政府决定的证据不足而撤销了镇政府的确权决定。小崔不服区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提起了行政诉讼,就有了今天的开庭。

维权时间长了,小崔也知道了庭审程序中有他最后发言的权利,就通过AI的帮助写了一个发言稿。其实不仅仅是当事人,就是律师写相关的文书也是可以请求AI的帮助的。

当事人懂得用高科技了,对律师的业务会有什么影响呢?我认为AI毕竟不能取代人脑,例如,对具体案件当中关键问题的分析也就可能注意不到。今天上午,我在这个发言当中提出了这个纠纷应该不能脱离拆迁程序来进行处理的观点,也就是说对于被拆迁人的资格审查是在征收拆迁公告之前并且其调查摸底结果是公示了的,公示的结果应当受到法律保护,AI就一般不会分析到这个焦点。

电脑不能取代人脑,但律师们对高科技应该是要去熟悉,去善于运用,而不能是抵触。 北京·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当事人用AI       上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