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是林则徐告老还乡的这年...
- 文史知识园地
- 2025-04-19 10:06:42
1850年,是林则徐告老还乡的这年,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还乡时,他需从云南总督任上出发回到福建原籍。途经湖南之时,林则徐的官船停在朱张渡口,特地派人赶往湘阴柳庄,请当地小有名气的“教书先生”左宗棠一叙。
1850年,是林则徐告老还乡的这年,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还乡时,他需从云南总督任上出发回到福建原籍。途经湖南之时,林则徐的官船停在朱张渡口,特地派人赶往湘阴柳庄,请当地小有名气的“教书先生”左宗棠一叙。
多年前林则徐在两江总督任上时,曾受到时任两江总督陶澍的赏识和提拔。陶公不仅言传身教,让林则徐得以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后来又将自己的女婿、进士胡林翼推荐给林则徐,让其追随林公左右,以便更好地效力朝廷。
胡林翼不负陶澍所托,在林则徐主政云贵期间,他担任幕僚,勤勉尽责。林胡二人常在公务之余,言及国事,胡林翼曾对林则徐推荐过他的好友左宗棠,称赞此人才华横溢,若能得到栽培,定能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林公对此颇为好奇,让胡林翼将与左宗棠的往来信件呈上来看。他仔细拜读后,不禁连连点头,认定此人确有经世济民之才,是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于是,林则徐决定在返乡途中,绕道长沙,会一会这位颇有大志的左宗棠。他先是写信邀请,但左宗棠以教学繁忙为由谢绝了。林公虽略感意外,但并不灰心。他暗下决心,即便左宗棠不愿远赴云南,他也要当面晤谈一次。
林则徐的船靠岸后,左宗棠很快便应邀前来。天色渐晚,林则徐吩咐随从将船停泊在岳麓山下一隐蔽处。船舱内,林则徐殷勤地为左宗棠斟满了酒,二人开始畅谈国事。左宗棠对时局的见解独到精准,令林则徐喜出望外。他们从国家的内忧外患一直聊到边疆的安危,从如何选拔贤才聊到各自的人生理想,彻夜长谈,相见恨晚。
林则徐将自己治理新疆多年的心得体会,以及各种图籍资料悉数交给左宗棠。他语重心长地说:"吾今老矣,难成大业。这数年来我一直在留心寻觅可成大事之才,今日与你一谈,我终于可以放心了。这些年我对新疆的经营和对抗俄国的部署,就全交付与你了。他日,你定能不负众望,成一番伟业!"
左宗棠听罢,心潮澎湃,连忙跪下受命。他表示今后若朝廷有召,定倾尽全力报效国家,绝不辜负林公的信任与期望。临别时,林则徐又挥笔写下一副对联相赠。这副对联流传至今,成为林左二公惺惺相惜的佳话。
此后,林则徐病逝,走完了传奇而璀璨的一生。林则徐去世后,左宗棠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林公将毕生心血托付给自己,是希望他能够继承遗志,为国尽忠。左宗棠没有辜负先贤的期望,毅然告别了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毅然走上了仕途。
他先是追随曾国藩,投身于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的冲击。左宗棠在军事上颇有才干,他与曾国藩一同创办湘军,开始在军事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左宗棠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民生疾苦。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兴修水利,减轻赋税,体恤百姓疾苦。很快,左宗棠不仅以军功著称,他的政绩也开始受到朝野的肯定。
1876年,朝廷欲收复被阿古柏占据的新疆,左宗棠主动请缨。他深知,这正是完成林则徐未竟事业的大好时机。为了表达决心,左宗棠临行前特意让随从抬了口棺材,立下军令状,发誓要收复新疆全境,绝不贻误国家大事。
1878年,他率军进入新疆中心喀什噶尔。自此,新疆全境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左宗棠也完成了他对林则徐的承诺。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中清军收复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创下了自秦汉以来我国对外用兵收地最多的记录。
1883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受到百姓的拥戴。当地人民尤其感念林则徐和陶澍两位前总督在任时兴利除弊,造福一方。他们请求左宗棠为二公修建生祠,以志纪念。左公欣然应允,亲自主持修建了南京的陶林二公祠。
祠堂落成那天,左宗棠特意撰写了一副对联:"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林则徐、陶澍二公的敬仰之情,也体现出他将自己视为先贤事业继承人的自觉和自信。
两年后,左宗棠在福建总督任上与世长辞,享年73岁。回望他的一生,堪称是传奇。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从湘军统帅到新疆功臣,左宗棠以他的智慧和勇气,谱写了大清王朝晚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从1850年湘江夜话时的青年才俊,到扫平新疆又兴利除弊的民族英雄,左宗棠以他的实际行动,完成了林则徐"西定新疆,非君莫属"的殷殷嘱托。林公在天之灵,想必也会含笑于九泉之下吧。
1850年,是林则徐告老还乡的这年,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还乡时,他需从云南总督任上出发回到福建原籍。途经湖南之时,林则徐的官船停在朱张渡口,特地派人赶往湘阴柳庄,请当地小有名气的“教书先生”左宗棠一叙。
多年前林则徐在两江总督任上时,曾受到时任两江总督陶澍的赏识和提拔。陶公不仅言传身教,让林则徐得以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后来又将自己的女婿、进士胡林翼推荐给林则徐,让其追随林公左右,以便更好地效力朝廷。
胡林翼不负陶澍所托,在林则徐主政云贵期间,他担任幕僚,勤勉尽责。林胡二人常在公务之余,言及国事,胡林翼曾对林则徐推荐过他的好友左宗棠,称赞此人才华横溢,若能得到栽培,定能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林公对此颇为好奇,让胡林翼将与左宗棠的往来信件呈上来看。他仔细拜读后,不禁连连点头,认定此人确有经世济民之才,是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于是,林则徐决定在返乡途中,绕道长沙,会一会这位颇有大志的左宗棠。他先是写信邀请,但左宗棠以教学繁忙为由谢绝了。林公虽略感意外,但并不灰心。他暗下决心,即便左宗棠不愿远赴云南,他也要当面晤谈一次。
林则徐的船靠岸后,左宗棠很快便应邀前来。天色渐晚,林则徐吩咐随从将船停泊在岳麓山下一隐蔽处。船舱内,林则徐殷勤地为左宗棠斟满了酒,二人开始畅谈国事。左宗棠对时局的见解独到精准,令林则徐喜出望外。他们从国家的内忧外患一直聊到边疆的安危,从如何选拔贤才聊到各自的人生理想,彻夜长谈,相见恨晚。
林则徐将自己治理新疆多年的心得体会,以及各种图籍资料悉数交给左宗棠。他语重心长地说:"吾今老矣,难成大业。这数年来我一直在留心寻觅可成大事之才,今日与你一谈,我终于可以放心了。这些年我对新疆的经营和对抗俄国的部署,就全交付与你了。他日,你定能不负众望,成一番伟业!"
左宗棠听罢,心潮澎湃,连忙跪下受命。他表示今后若朝廷有召,定倾尽全力报效国家,绝不辜负林公的信任与期望。临别时,林则徐又挥笔写下一副对联相赠。这副对联流传至今,成为林左二公惺惺相惜的佳话。
此后,林则徐病逝,走完了传奇而璀璨的一生。林则徐去世后,左宗棠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林公将毕生心血托付给自己,是希望他能够继承遗志,为国尽忠。左宗棠没有辜负先贤的期望,毅然告别了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毅然走上了仕途。
他先是追随曾国藩,投身于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的冲击。左宗棠在军事上颇有才干,他与曾国藩一同创办湘军,开始在军事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左宗棠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民生疾苦。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兴修水利,减轻赋税,体恤百姓疾苦。很快,左宗棠不仅以军功著称,他的政绩也开始受到朝野的肯定。
1876年,朝廷欲收复被阿古柏占据的新疆,左宗棠主动请缨。他深知,这正是完成林则徐未竟事业的大好时机。为了表达决心,左宗棠临行前特意让随从抬了口棺材,立下军令状,发誓要收复新疆全境,绝不贻误国家大事。
1878年,他率军进入新疆中心喀什噶尔。自此,新疆全境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左宗棠也完成了他对林则徐的承诺。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中清军收复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创下了自秦汉以来我国对外用兵收地最多的记录。
1883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受到百姓的拥戴。当地人民尤其感念林则徐和陶澍两位前总督在任时兴利除弊,造福一方。他们请求左宗棠为二公修建生祠,以志纪念。左公欣然应允,亲自主持修建了南京的陶林二公祠。
祠堂落成那天,左宗棠特意撰写了一副对联:"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林则徐、陶澍二公的敬仰之情,也体现出他将自己视为先贤事业继承人的自觉和自信。
两年后,左宗棠在福建总督任上与世长辞,享年73岁。回望他的一生,堪称是传奇。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从湘军统帅到新疆功臣,左宗棠以他的智慧和勇气,谱写了大清王朝晚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从1850年湘江夜话时的青年才俊,到扫平新疆又兴利除弊的民族英雄,左宗棠以他的实际行动,完成了林则徐"西定新疆,非君莫属"的殷殷嘱托。林公在天之灵,想必也会含笑于九泉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