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宋淼淼# 官员簪花规定宋朝官员...

  • 齐秋
  • 2025-04-17 13:44:56
炎宋淼淼 官员簪花规定
宋朝官员在某些场合头上戴花,属于硬性规定。
《宋史 舆服志》:“襆头簪花,谓之簪戴。”
北宋初礼制还不全,宋真宗时规定了大宴赐花的礼仪:
“伏见大宴,皇帝更衣降座,群臣方退;及再座,群臣升殿,然后皇帝出就御座。群臣谢赐花,止拜于座次。欲望自今每更衣,所司揖群臣下殿,以俟皇帝降座。再座,群臣先班于殿庭,俟皇帝升座,乃上殿。如赐花,则再拜于庭。”

宋仁宗的时候,有的大臣在宴会上得到赐花,出了殿门就摘了,被人说不对:
“本朝故事,锡宴推恩,赴座臣僚所赐花并戴归私第,在于行路,实竦荣观,耀于私门,足为庆事。自景祐以来,因近上臣僚,或威重自处,或轻率自便,才出殿门,未及行马,已取赐花授之左右。冬则拥裘而退,夏则顶帽而归,自兹浇风,袭成慢礼。今除执政大臣并人使遇内宴及御筵并戴花归第,其馀两省至百僚,率皆相仍,轻掷赐以为雅厚。欲乞今后凡预大宴并御筵,其所赐花并须戴归私第,不得更令仆从待于马后。”

这个大宴赐花,属于雨露均沾,不同等级数量不同:
《麈史》:“旧制大宴百官,通籍者人赐花两枝,正郎三枝。故有咏外郎迁前行诗云:“衣添三匹绢,宴剩一枝花。”熙宁以来皆给四花,郎官六枝。自行官制,若寄禄,阶虽未至大夫,而职事为郎中,即宴皆得六花。”

在大宴之外,大礼也有赐花,郊祀大礼后有“回銮花”,皇帝本人包括百官侍卫吏卒都有花戴。北宋、南宋郊祀回銮赐花,起造数都是一万朵起。

这些花由朝廷专门制作,都是假花,也有等级之分,《铁围山丛谈》:
“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遇大辽人使在庭,则内用绢帛花,盖示之以礼俭,且祖宗旧程也。春秋二燕,则用罗帛花,为甚美丽。至凡大礼后恭谢,上元节游春,或幸金明池琼花,从臣皆扈跸而随车驾,有小燕谓之对御。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极其珍藿。”
绢帛花、罗帛花、滴粉缕金花。

南宋延续北宋,郊祀大礼后依然赐回銮花,但在相关论述里,略有偏差。
一个是各级官吏戴花的数量,一个是皇帝是否戴花。

在不少文章里,都引《梦粱录》的记载:
“其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
宰臣枢密使合赐大花十八朵、栾枝花十朵;
枢密使同签书枢密使院事,赐大花十四朵、栾枝花八朵;
敷文阁学士赐大花十二朵、栾枝花六朵;
知官系正任承宣观察使赐大花十朵、栾枝花八朵;
正任防御使至刺史各赐大花八朵、栾枝花四朵;
横行使副赐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待制官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横行正使赐大花八朵、栾枝花四朵;
武功大夫至武翼赐大花六朵,正使皆栾枝花二朵;带遥郡赐大花八朵、栾枝花二朵;閤门宣赞舍人大花六朵,簿书官加栾枝花二朵,閤门祗候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枢密院诸房逐房副使承旨大花六朵;大使臣大花四朵;诸色祗应人等各赐大花二朵。
自训武郎以下、武翼郎以下,并带职人并依官序赐花簪戴。
快行官帽花朵细巧,并随柳条。教乐所伶工、杂剧色浑裹上高簇花枝,中间装百戏,行则动转。
诸司人员如局干、殿干及百司下亲事等官,多有珠翠花朵,装成花帽者。
惟独至尊不簪花,止平等辇后面黄罗扇影花而已。”

《随隐漫录》也记载,遇回銮:“丞相以下皆簪花。”
即皇帝头上不戴花,臣子们按等级戴不同数量的花。

不过这是南宋末年的情况,皇帝自己不戴花的规定,是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开始实行的,之前皇帝自己也戴花。
《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寮、百司仪卫,悉赐花。”
这是北宋末。

《武林旧事》庆寿册宝:“自皇帝以至群臣禁卫吏卒,往来皆簪花。”
《宋会要辑稿》:“圣节大宴,皇帝再坐簪花。”
这是南宋初。

也即宋朝大礼回銮,一直到宋宁宗时,皇帝也和百官一起戴花。而宋宁宗以后,“惟有至尊浑不带,尽分春色赐群臣。”

再看具体戴花数量。
皇帝本人头上戴多少花没有具体规定,臣子戴花的数量,《梦粱录》的记载以往被当成全宋朝的,但其实不是。
《中兴礼书》绍兴十三年:
“大礼回銮花:
宰臣、亲王大花二十朵、栾枝一十朵。
三公三少带节度使并开府仪同三司大花一十八朵、栾枝八朵。
执政官大花一十六朵,栾枝八朵(太尉同)。
六曹尚书合学士以上大花一十四朵、栾枝八朵。
观文殿资政殿大学士如前,系两府并恩数依执政官例花数并同执政官。
节度使大花一十四朵、栾枝八朵。
权尚书御史中丞大花一十四朵、栾枝六朵。
六曹侍郎至直学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左右谏议大夫大花一十二朵、栾枝六朵。
承宣观察使大花十一二朵、栾枝四朵。
防御使至刺史大花一十朵、栾枝四朵。
横行使大花一十朵、栾枝四朵。
横行副使大花八朵、栾枝二朵。
起居郎舍人侍御史大花一十朵、栾枝四朵。
武功大夫至武翼大夫武功郎至武翼郎大花八朵,内带遥郡加栾枝二朵。
閤门宣赞舍人、閤门祗候大花八朵,内簿吉官加栾枝二朵,内免供职閤门祗候大花六朵,看班祗候大花,閤门提点承受兼祗应大花六朵。
谓敦武郎以下如武翼郎以上并带职人依宫职序赐大小使臣并大花四朵。
已上并系通草花近亲飨回銮以绢花充代,逐项如有该载未尽,乞此附官序赐花朵。诏依。”

发现了吗?《中兴礼书》记载的各级官员戴花数量,大花每一层级都比《梦粱录》记载的多2朵。
显然,应以《中兴礼书》和《梦粱录》结合来看,大约也是宋宁宗时改了以往规定,皇帝不再亲自戴花,大臣们头上的大花依次减去2朵。

相关文章没有引过《中兴礼书》,这条稍微补充一下~~
————————————————
和宋朝同时的辽,好像没有相应簪花礼仪记载。金就抄宋朝,《大金集礼》有曲宴仪,也有赐花戴花仪式。

图源@动脉影
常州天宁区周塘桥南宋纪年墓出土的南宋理宗景定年间纸花,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花戴满头的样子……

宋朝规定的官员戴花数量挺多的,戴头上大概是图2和图3的样子?
台故藏宋仁宗皇后坐像,身后两名宫女,她们头上是幞头,上边插满了花。
但是女孩子这么戴还好,我想不出那么多男的文武大臣头上戴这么多花什么样子……

当然这是宫廷里用的,给臣子的大礼回銮花这种通用的花可能不会这么精致,但每个人头上20朵到2朵不等,再加上点缀,集合到一起还是很壮观的。

南宋杨万里诗句:
赐花新剪茜香罗,篸遍乌纱未觉多。
花重纱轻人更老,抬头不起奈春何。
#炎宋淼淼# 官员簪花规定宋朝官员...#炎宋淼淼# 官员簪花规定宋朝官员...#炎宋淼淼# 官员簪花规定宋朝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