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董的来历,昨天看到的文章...
- 齐秋
- 2025-02-16 10:12:41
骨董的来历,昨天看到的文章,周士琦《漫话古董》,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这是1995年的文章了。
基本上,理解成象声词,从杂烩成羹,引申到杂拌之物,引申为杂货再演变为杂货古物,到明清时期大部分固定为古物的理解。
而受到骨董=古董=古物的认知局限,现在的文章有的对宋朝时期“骨董”的理解就有点偏差了。
如《朱子语类》里,有多处“骨董”“汩董”用法,如:
“今若只去學多能,則只是一箇雜【骨董】底人。”
“緣唐立夫亦只是箇清曠 、會說話、好【骨董】、談禪底人。”
“如公所說,只是要去理會許多【汩董】了。”
有文章对《朱子语类》里的词汇进行释义,对“骨董”“汩董”统统理解为“古代事物的琐碎细节”,见图1。
但完全没必要强调“古代事物”的啥啥,理解了当时宋朝人对“骨董”的认知,就可知朱熹口语说的“骨董”“汩董”只是“琐碎杂务”即可,不必强加“古代”的限定。
————————————
而又文章解释骨董和文物的关系时,赫然提到:
“骨董”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 张萱写的《疑耀·卷五》:“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见图2)
实际呢?这是【明朝张萱】写的《疑耀》。文渊阁四库本《疑耀》的提要写得很清楚,此书是明朝人写的,假托明朝李贽著、门人张萱序,实际是当时张萱自己写的,假托李贽之名而已。
这表示该文作者根本没看过《疑耀》,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个张萱写的《疑耀》,以为是唐朝的张萱,想都没想过核查一下吗~~
————————
总之,不要被明清以后的名人论断迷惑~
以及,不管是AI,还是纸质文章,给出的信息,能自己查证的,最好自己查证一下吧……
基本上,理解成象声词,从杂烩成羹,引申到杂拌之物,引申为杂货再演变为杂货古物,到明清时期大部分固定为古物的理解。
而受到骨董=古董=古物的认知局限,现在的文章有的对宋朝时期“骨董”的理解就有点偏差了。
如《朱子语类》里,有多处“骨董”“汩董”用法,如:
“今若只去學多能,則只是一箇雜【骨董】底人。”
“緣唐立夫亦只是箇清曠 、會說話、好【骨董】、談禪底人。”
“如公所說,只是要去理會許多【汩董】了。”
有文章对《朱子语类》里的词汇进行释义,对“骨董”“汩董”统统理解为“古代事物的琐碎细节”,见图1。
但完全没必要强调“古代事物”的啥啥,理解了当时宋朝人对“骨董”的认知,就可知朱熹口语说的“骨董”“汩董”只是“琐碎杂务”即可,不必强加“古代”的限定。
————————————
而又文章解释骨董和文物的关系时,赫然提到:
“骨董”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 张萱写的《疑耀·卷五》:“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见图2)
实际呢?这是【明朝张萱】写的《疑耀》。文渊阁四库本《疑耀》的提要写得很清楚,此书是明朝人写的,假托明朝李贽著、门人张萱序,实际是当时张萱自己写的,假托李贽之名而已。
这表示该文作者根本没看过《疑耀》,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个张萱写的《疑耀》,以为是唐朝的张萱,想都没想过核查一下吗~~
————————
总之,不要被明清以后的名人论断迷惑~
以及,不管是AI,还是纸质文章,给出的信息,能自己查证的,最好自己查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