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后期,随着周朝的持续衰落...
- 雍州节度使
- 2025-02-09 03:01:14
西周后期,随着周朝的持续衰落,戎狄势力逐渐崛起。周懿王七年,西戎侵犯镐京,十三年,北翟侵犯岐周,加上此时天降异象(极寒灾变),周懿王于在位第十五年(前920)迁都于镐京以北的犬丘,周孝王即位后击败西戎,又将都城迁回镐京。春秋时期,因犬丘为西周废都,故秦国改称为废丘。
秦二世三年(前207),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章邯,坑杀秦军主力二十余万人。第二年项羽率军西入关中,杀秦王子婴,焚咸阳宫城,尊楚怀王为义帝,自封为西楚霸王。为了安定人心,项羽将伐秦途中收纳的各国实力派人物与原秦朝降将章邯等人封为诸侯王。
最先进入关中的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辖汉中与巴蜀之地。出于对刘邦的忌惮,项羽将三位秦朝降将封在与汉中毗邻的秦国故地关中、陇西、北地、上郡一带,为的就是封锁刘邦重返中原之路。秦国故地被一分为三:章邯为雍王,都废丘,统治咸阳以西的内史西部与陇西、北地;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统治咸阳以东的内史东部;董翳为翟王,都高奴,统治上郡,三国合称为“三秦”。
传统上认为,周之犬丘、秦之废丘在扶风郡槐里县,即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现代考古发现的阜寨乡南佐遗址曾被认为是犬丘与废丘遗址。2019年,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东马坊遗址发掘出了大型夯土建筑台基、大量板瓦与筒瓦、“灋丘公”陶罐以及一条填满淤泥的壕沟,据此判断,此处应为真正的废丘遗址,至少是楚汉时期雍王章邯所都的废丘城。
一、「大型夯土建筑」
秦汉时期,郡级城邑周长约2500米,而东马坊城址周长约2920米,面积约57万平方米,是渭河以南最大的秦人城邑。城中有一个很大的夯土建筑,共发现三处残存的夯土台基,一号台基南北长100多米,东西宽80多米,二号台基南北约50米、东西约60米,其年代大致为战国中期至西汉时期。
遗址土层中保存着大量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瓦片上还发现了“左宫”“右宫”“大匠”等字样陶文。“左宫”“右宫”是“左宫司空”“右宫司空”的简称,“宫司空”和“大匠”是秦汉时期负责大型宫殿建筑营建的主要职官,在阿房宫遗址也有发现。
二、「“灋丘公”陶罐」
东马坊遗址出土陶罐上发现有“灋丘公”三个字。灋(fǎ)字据《说文解字》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为异兽,又称獬豸(xiè zhì)、獬廌,身形似牛,额生一角,懂人言,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是公正与司法的象征。水、廌、去三字叠加即为“灋”字,即现代简化字“法”。此字古时可通“废”,故“灋丘”即“废丘”。
三、「水淹废丘」
《史记·高祖本纪》载:“(韩信)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东马坊遗址的东面与北面均发现大量淤泥,说明其旁水源充裕,且地势相对低洼,可以以水攻城。东马坊遗址位于今沣河与渭河交汇处,其南为沣河旧道,从沣河引水很容易水淹这里,这与历史记载正相吻合。
而兴平市东南的南佐遗址位于渭河以北的高地上,海拔约400米,地势较高,不临河流,至今南佐遗址南距渭河尚有3.3公里距离,且历史上渭河不断北移,秦汉时期的渭河河道应在距离南佐遗址更远的地方,且渭河河道海拔较低,不太可能出现引水倒灌的情形。
秦二世三年(前207),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章邯,坑杀秦军主力二十余万人。第二年项羽率军西入关中,杀秦王子婴,焚咸阳宫城,尊楚怀王为义帝,自封为西楚霸王。为了安定人心,项羽将伐秦途中收纳的各国实力派人物与原秦朝降将章邯等人封为诸侯王。
最先进入关中的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辖汉中与巴蜀之地。出于对刘邦的忌惮,项羽将三位秦朝降将封在与汉中毗邻的秦国故地关中、陇西、北地、上郡一带,为的就是封锁刘邦重返中原之路。秦国故地被一分为三:章邯为雍王,都废丘,统治咸阳以西的内史西部与陇西、北地;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统治咸阳以东的内史东部;董翳为翟王,都高奴,统治上郡,三国合称为“三秦”。
传统上认为,周之犬丘、秦之废丘在扶风郡槐里县,即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现代考古发现的阜寨乡南佐遗址曾被认为是犬丘与废丘遗址。2019年,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东马坊遗址发掘出了大型夯土建筑台基、大量板瓦与筒瓦、“灋丘公”陶罐以及一条填满淤泥的壕沟,据此判断,此处应为真正的废丘遗址,至少是楚汉时期雍王章邯所都的废丘城。
一、「大型夯土建筑」
秦汉时期,郡级城邑周长约2500米,而东马坊城址周长约2920米,面积约57万平方米,是渭河以南最大的秦人城邑。城中有一个很大的夯土建筑,共发现三处残存的夯土台基,一号台基南北长100多米,东西宽80多米,二号台基南北约50米、东西约60米,其年代大致为战国中期至西汉时期。
遗址土层中保存着大量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瓦片上还发现了“左宫”“右宫”“大匠”等字样陶文。“左宫”“右宫”是“左宫司空”“右宫司空”的简称,“宫司空”和“大匠”是秦汉时期负责大型宫殿建筑营建的主要职官,在阿房宫遗址也有发现。
二、「“灋丘公”陶罐」
东马坊遗址出土陶罐上发现有“灋丘公”三个字。灋(fǎ)字据《说文解字》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为异兽,又称獬豸(xiè zhì)、獬廌,身形似牛,额生一角,懂人言,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是公正与司法的象征。水、廌、去三字叠加即为“灋”字,即现代简化字“法”。此字古时可通“废”,故“灋丘”即“废丘”。
三、「水淹废丘」
《史记·高祖本纪》载:“(韩信)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东马坊遗址的东面与北面均发现大量淤泥,说明其旁水源充裕,且地势相对低洼,可以以水攻城。东马坊遗址位于今沣河与渭河交汇处,其南为沣河旧道,从沣河引水很容易水淹这里,这与历史记载正相吻合。
而兴平市东南的南佐遗址位于渭河以北的高地上,海拔约400米,地势较高,不临河流,至今南佐遗址南距渭河尚有3.3公里距离,且历史上渭河不断北移,秦汉时期的渭河河道应在距离南佐遗址更远的地方,且渭河河道海拔较低,不太可能出现引水倒灌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