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
- 文史知识园地
- 2025-02-07 06:57:07

公元722年,那时候大唐正是繁荣昌盛的时候,可交趾郡的头儿梅叔鸾带着四十万人造反了,还想当皇帝。这事儿可把大唐边境搅得不得安宁,也严重丢了帝国的面子。结果呢,朝廷里那些大臣啊,一个接一个的,就是没人敢去平叛。为啥?因为安南那块地方,就是现在的云南那边,环境特别差,到处都是树林,毒蛇虫子多得吓人。再加上叛军对那儿的地形了如指掌,去平叛简直就是九死一生。所以,朝廷里的大臣们都不敢去。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不行,这时候,一个太监站了出来,说:“皇上,我去平叛!”唐玄宗一听,高兴了,问:“那你要多少人马?”太监回答:“我一个人就够啦!”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火冒三丈,满朝的大臣们都不敢出声。就在这时,一个叫杨思勖的太监站了出来,毛遂自荐说:“皇上,奴才愿意去摆平那些反贼,而且不用带咱大唐的一兵一卒!”唐玄宗一听,又惊又奇,忙问他有什么高招。
杨思勖回答说:“皇上,咱大唐的军队到安南那边,水土不服,不适应那边的气候和环境。咱不如在当地招些士兵,他们熟悉地形,肯定好使。只要待遇好,肯定有很多人愿意来。”唐玄宗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这主意不错,就给了他一千名禁军,让他们去当训练新兵的教练。这个消息传到了叛军梅叔鸾的耳朵里,他嘿嘿一笑,心想唐玄宗这是小瞧了自己呢。可没想到,杨思勖一到安南就忙活起来,忙着招兵买马,把军队整得井井有条。他打着正义的大旗,给出好待遇,吸引了不少当地老百姓来当兵。没多久,这队伍就壮大到了十万人。
杨思勖这人训练军队有一套,队伍里纪律严明,打起仗来勇猛得很。他带着军队向叛军冲过去,攻势猛烈,一下子就把叛军的防线给冲垮了。梅叔鸾一看这架势,吓得不行,赶紧想重整旗鼓反击,却发现手下士兵一个个没精打采,跑得都没影了。杨思勖这人手段厉害,走到哪儿都不留活口,叛军一听他的名字就吓得要命。最后,梅叔鸾被活捉了,叛乱也就这么平息了。杨思勖把丢掉的地盘夺了回来,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朝廷。唐玄宗特别高兴,好好表扬了他一番,还给他升了官,让他不再是个小宦官了。从那以后,杨思勖就成了大唐有名的大将军,向大家展示了聪明和坚定有多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