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全传·士风初振1·1
- 羽衣之蓝
- 2025-02-02 11:50:40
苏东坡全传·士风初振1·1
至道元年(995)四月,宋太宗准备任命吕端为相。有人说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吕端奉行黄老之说,从政要诀为一“静”字。太宗也经常阅读老子的《道德经》,曾对侍臣说:“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内。”
上溯至太祖朝,由于官官牵掣,职权不明,加之俸禄优厚,循默之风已起。开国元勋之一、做过三任宰相的赵普,就反对来自下面的改革呼声。他在公厅的屏风之后放置两只大瓮,“凡人投利害文字皆置中,满即焚于通衢”。后来的宰相也多是通吏道、循规矩之流。当时有一则逸事:陶谷文章号称宋初第一,他嫌朝廷对待词臣待遇不丰,要求离宫。宋太祖说:“此官职有甚难做,依样画葫芦,且做!且做!”不准许辞官,也不进用。以致陶谷题诗于玉堂:“官职有来须与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见《续湘山野录》)
延至太宗,当然喜欢吕端这样“罕所建明”的宰执大臣。宋真宗时的宰相李沆,被称为宋代守成第一贤相,时人却给了他一个“无口匏”(无嘴葫芦)的绰号。他曾对同僚说:“吾为相无他能,惟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报国。”一次病重,真宗前去探望,问起国事,他说:“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但朝中毕竟有一批出身较为清寒、头脑较为清醒的士大夫意识到了帝国的危机,要求改革弊端。这里说开几句。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组合中,士阶层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一方面他们博通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统治技能,拥有参政的实力与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具有建构和阐述政治文化的能力和兴趣,因而对每一项政治行动的决策、执行、评估都有影响。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二元结构的政治格局:一元是皇权官僚政治机器,一元是从政但尚未被这架机器完全同化以及在野的士阶层。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在对皇权政治的认同中,士阶层仍竭力维护自己的理想和独立,坚持理尊于势、道统高于王统,不甘沦为皇权政治唯唯诺诺的工具。
至道元年(995)四月,宋太宗准备任命吕端为相。有人说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吕端奉行黄老之说,从政要诀为一“静”字。太宗也经常阅读老子的《道德经》,曾对侍臣说:“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内。”
上溯至太祖朝,由于官官牵掣,职权不明,加之俸禄优厚,循默之风已起。开国元勋之一、做过三任宰相的赵普,就反对来自下面的改革呼声。他在公厅的屏风之后放置两只大瓮,“凡人投利害文字皆置中,满即焚于通衢”。后来的宰相也多是通吏道、循规矩之流。当时有一则逸事:陶谷文章号称宋初第一,他嫌朝廷对待词臣待遇不丰,要求离宫。宋太祖说:“此官职有甚难做,依样画葫芦,且做!且做!”不准许辞官,也不进用。以致陶谷题诗于玉堂:“官职有来须与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见《续湘山野录》)
延至太宗,当然喜欢吕端这样“罕所建明”的宰执大臣。宋真宗时的宰相李沆,被称为宋代守成第一贤相,时人却给了他一个“无口匏”(无嘴葫芦)的绰号。他曾对同僚说:“吾为相无他能,惟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报国。”一次病重,真宗前去探望,问起国事,他说:“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但朝中毕竟有一批出身较为清寒、头脑较为清醒的士大夫意识到了帝国的危机,要求改革弊端。这里说开几句。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组合中,士阶层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一方面他们博通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统治技能,拥有参政的实力与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具有建构和阐述政治文化的能力和兴趣,因而对每一项政治行动的决策、执行、评估都有影响。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二元结构的政治格局:一元是皇权官僚政治机器,一元是从政但尚未被这架机器完全同化以及在野的士阶层。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在对皇权政治的认同中,士阶层仍竭力维护自己的理想和独立,坚持理尊于势、道统高于王统,不甘沦为皇权政治唯唯诺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