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明朝四夷馆教材里的《暹罗馆译语》...
- 雷武龙Tian
- 2025-02-01 05:26:31
最近看明朝四夷馆教材里的《暹罗馆译语》发觉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明朝中后期的官话,有的词可能是以西南官话为准,而不是南京腔或者北京腔,比如暹罗馆教材里的“七月”这个词,本来七是เจด,但中古泰语是เสด,直接音译的话,现代泰语的七发音类似“揭”,中古泰语的类似“瑟”,เดือน月的发音则一直没变化,都是“蹬”。
而中古泰语里七月叫เดือนเสด,直接音译类似“蹬瑟”,暹罗馆教材写作“瞪拆”,“拆”这个音南京腔是ce的第四声,明显和“蹬瑟”差异大,而西南官话的“拆”则是ce的平音,也就是去掉音调的那个发音,更贴近“蹬瑟”的发音。
《暹罗馆译语》虽然成书于清朝同治7年,那时候暹罗已经不朝贡满清了,但教材用的明朝教材延续下来的那本,四夷馆暹罗馆是张居正在万历七年(1579年)设立的,所以那时候开始写的教材已经是万历年间的西南官话了,和明初的官话也发生了区别,所以从四夷馆这个侧面是不是能反推出万历年间的明朝官话的一些词汇更类似于西南官话?还是后期南京话和西南官话都发生了变音?@阿船修八尺 @Yuggu_langmania
而中古泰语里七月叫เดือนเสด,直接音译类似“蹬瑟”,暹罗馆教材写作“瞪拆”,“拆”这个音南京腔是ce的第四声,明显和“蹬瑟”差异大,而西南官话的“拆”则是ce的平音,也就是去掉音调的那个发音,更贴近“蹬瑟”的发音。
《暹罗馆译语》虽然成书于清朝同治7年,那时候暹罗已经不朝贡满清了,但教材用的明朝教材延续下来的那本,四夷馆暹罗馆是张居正在万历七年(1579年)设立的,所以那时候开始写的教材已经是万历年间的西南官话了,和明初的官话也发生了区别,所以从四夷馆这个侧面是不是能反推出万历年间的明朝官话的一些词汇更类似于西南官话?还是后期南京话和西南官话都发生了变音?@阿船修八尺 @Yuggu_langma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