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主义以及其被注入的新“灵魂”...

  • 萌音新视界
  • 2024-09-09 20:47:49
欧亚主义以及其被注入的新“灵魂”

整个欧亚史就是进行种种尝试来创建统一的欧亚国。
——格奥尔基·维尔纳茨基,柏林,1927年

西方的敌对与制裁做法,若未能充分理解并尊重俄罗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独特的地缘政治战略——“欧亚主义”,则确实难谓明智之举。

这一战略,根植于俄罗斯横跨欧亚、融合东西方文明的独特地理位置与历史经历,是俄罗斯民族自我认知与国家发展路径探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亚主义,自20世纪初叶由一群流亡海外的俄罗斯知识分子提出以来,便承载着为俄罗斯寻找一条既非纯粹欧洲亦非纯粹亚洲,而是融合两者优势、独立自主的“第三条道路”的使命。这一理念,在《东方出口》等著作中得到了系统阐述,强调俄罗斯作为“第三极”的独特地位,既是对“第三罗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俄罗斯帝国崩溃后国家重建与民族复兴的深刻思考。

欧亚主义者们反对盲目西化,批判“拉丁文明”的局限,主张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寻找俄罗斯的独特发展道路。他们倾向于东方,不仅因为十月革命的失败让西方道路显得黯淡,更因为东方蕴含着新的希望与机遇,是俄罗斯实现其历史使命、重振国威的关键所在。

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还是共产国际在巴库的东方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对帝国主义的战争,都彰显了俄罗斯欧亚主义的深刻影响。莫斯科的代表说:“尽管强敌环伺,苏维埃俄国却仍然能为俄国工农厉兵秣马,但这么做同样也是为了印度人、波斯人、阿纳托利亚人,引领他们同仇敌忾,共同迈向胜利。”

这些事件不仅是对俄罗斯国家发展方向的明确宣示,也是对欧亚主义理念实践价值的肯定。

欧亚主义历史学家们以一种深邃的历史视角审视俄罗斯及欧亚大陆的命运,他们认为,千百年来,欧亚民众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摇摆不定,这种历史性的徘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革命的灾难性后果。格奥尔基·维尔纳茨基的论断尤为深刻,他指出整个欧亚史就是一部不断尝试创建统一欧亚国的历史,从斯基泰人、匈人、哈扎尔人,到突厥—蒙古人、斯拉夫—俄罗斯人,无一不在为此努力。在他看来,斯拉夫—俄罗斯人终将在这场历史性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实现欧亚的统一。

维尔纳茨基对传统历史分期提出了挑战,他主张以俄国历史上大草原与森林之间的关系作为划分时期的依据。这种划分方式超越了地理学和植物学的范畴,赋予了大草原与森林以纯粹的文化价值。他观察到南方和东方为了寻求平衡而向北方/东北方移动的过程,认为统合森林和大草原是最终目标,俄国的扩张将直达欧亚的自然极限。

在维尔纳茨基所描绘的欧亚历史进程中,“统一的欧亚国”这一概念尤为引人注目。欧亚主义历史学家们坚信,只有统一才能确保强大,这是实现俄罗斯伟大目标的绝对条件。在后革命时期,面对俄国历史上新的道路选择,欧亚主义者们再次回到了那个永恒的传统问题:是东方还是西方?是专制还是民主?

然而,欧亚主义者们并非盲目地偏向东方或西方,他们更倾向于在东西方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与融合。转向东方,无疑为俄罗斯的未来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但涅槃重生的俄国也许还有更多新的模式可以选择。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正是欧亚主义思想的魅力所在,也是俄罗斯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时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

19世纪末的俄罗斯,哲学家、诗人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对当时社会对于“东方”的盲目崇拜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他挑战俄国,要求其明确自己所追求的“东方”究竟是何种面貌——是古波斯帝王薛西斯所代表的东方暴政,还是基督教文明所蕴含的东方精神?这一质问,直击俄罗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上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

四分之一世纪后,欧亚主义者给出了他们的回答。他们指出,俄国的上空笼罩着“统一欧亚的成吉思汗的阴影”,这既是对蒙古帝国历史影响的承认,也是对俄罗斯在欧亚大陆中独特地位的隐喻。欧亚主义者摒弃了传统的拜占庭模式,转而以成吉思汗及其后裔所建立的蒙古帝国为榜样。这个异教专制帝国,以其对国家利益的绝对服从和强大的扩张能力,成为了欧亚主义者眼中俄罗斯应该效仿的对象。

俄罗斯历史上的欧亚观,可以说是在一次次的危机中诞生的。每当俄罗斯在西方领土上遭遇挫折,它便会转而向东方寻求救赎,希望通过东方的力量来恢复国家的健康和实力,以便重新夺回失去的疆域。这片疆域,被自然的边界所划定——东方是浩瀚的太平洋,南方是广袤的荒漠,西方则是波罗的海。这些边界,不仅定义了俄罗斯的地理空间,也塑造了俄罗斯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欧亚主义者的思想,正是对俄罗斯这种独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和理论总结。他们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为俄罗斯找到一条既符合其历史传统,又能适应现代世界发展潮流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不完全属于东方,也不完全属于西方,而是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的精髓,体现了俄罗斯独特的欧亚精神。

历史上,欧亚大陆见证了无数的帝国兴衰、战争与和平。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近代的地缘政治角逐,这片土地始终是世界舞台的焦点。如今,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欧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发展路径。它倡导欧亚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打破传统的地缘政治壁垒,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欧亚大陆。

欧亚主义的核心是文化的多元性与互补性。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欧亚文化景观。俄罗斯的文学、音乐和艺术,中亚的传统手工艺,东欧的建筑风格,以及亚洲各国的古老哲学和宗教,都为欧亚文化的宝库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这种多元性不仅是欧亚大陆的财富,也是推动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动力。

在经济领域,欧亚主义为区域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欧亚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市场和先进的科技实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欧亚各国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而恰恰巧合的是,根植于古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俄罗斯的欧亚主义构成了契合,都不是一拍即合,在乌克兰危机的情况下,欧亚主义有了新的内核——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

“一带一路” 倡议、上合组织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不断加强,就是新时期的欧亚主义的生动实践,它为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安全稳定和共同繁荣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可以说,美国的乌克兰战略不仅是愚蠢的,甚至是盲目的。

罗斯崛起

弗拉基米尔·普京:

将远东地区的发展确立为21世纪我国的核心使命,这一战略抉择,无疑在生活实践的检验、近期挑战的应对,以及全球经济东移南倾的不可阻挡趋势中,彰显了其深远的意义与不可动摇的正确性。

商业脉络的重构、贸易航道的东向偏移,乃至全球发展重心的整体东移与南扩,共同勾勒出一幅新的世界经济版图。

在此背景下,远东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我们直通这些蓬勃兴起市场的桥梁,为突破某些西方势力企图构筑的全球壁垒提供了可能。

尤为重要的是,如我之前所述,远东不仅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更是孕育商业宏图、启动复杂工程项目、创立前沿产业的沃土。

它已悄然成为稳固俄罗斯在全球版图中地位的关键支柱,是我们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浪潮中领航的旗舰。

因此,远东的持续开发与繁荣,不仅关乎其自身,更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并决定我们国家的整体未来走向。

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远征,远东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我们国家迈向辉煌未来的坚实步伐。

海外新鲜事地球大棋局

摘自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 2024 年 9 月 5 日在滨海边疆区俄罗斯岛举行的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欧亚主义以及其被注入的新“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