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934年,一小战士又累又饿
- 文史知识园地
- 2023-01-31 08:22:39

这个小战士姓郭,叫郭可仪,平江人,是红十六师的一名小号兵,那年他才15岁。
一场战役过后,他跟着三百多人的队伍,被迫退到了平江桃花洞。这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
很快队伍就被敌人给打散了,郭可仪和另外三个小号兵一起一路狂奔,直到沿着山岗进了树林后,他们才松了一口气,坐下来休息。
四人刚吃完东西,突然从山下边的路上传来喧闹声,他们偷偷往山下一瞧,发现有很多敌人围了过来。他们立马撒丫子向山林深处跑去。
然而让郭可仪等人没想到的是,与此同时,敌人用铁丝网、竹片钉、土围子和碉堡等把整个桃花洞层层包围了起来。
对于四个小号兵来讲,他们眼下最需要解决的就是食物问题,由于敌人步步紧逼,他们只好分头去找食物,所幸当时是夏季,野果子还是很容易找到的。
敌人逐渐缩小了包围圈,他们白天端着枪,提着马刀,一边搜索,一边大呼小叫:
“出来吧,不杀人,让你们回家,还给你们钱!”
到了晚上,他们则在大小道路上点满火堆,火光把天空都照的通红,这给战士们晚上去寻找吃的增添了许多困难。
在四人摸黑去沟里喝水时,郭可仪发现了一种叫“酸桶管”的植物,于是他连忙招呼着大家吃了个饱。
由于他们目前所待的位置,在白天时敌人还没来得及搜查,为了避免第二天与敌人相遇,郭可仪带着大家在夜色的掩护下,有惊无险的转移到了敌人已经搜查过的大树林里。
从那以后,四个小号兵就和敌人玩起了“捉迷藏”,敌人到东边搜索,他们就转移到西边,到南边搜索,他们就转移到北边。
不过在敌人高密度的搜查下,寻找食物变得越来越难,由于食物短缺,他们只好每天喝水充饥,身体的无力感也越来越强烈。
就在这几个小号兵为吃的发愁时,危险又降临到他们身边。
一天,四人翻过山岭去寻找食物,碰巧与敌人打了个照面。敌人端起枪冲着他们“砰砰”就是几枪,情急之下,郭可仪抱着脑袋就往山岭下滚去。
等他再爬起来时,发现周围悄无一人,他清楚自己已经落了单,这让他一时间心慌不已,被恐惧感包围了。
次日晚上,郭可仪实在是太饿了,白天时,敌人就像讨厌的苍蝇一样,怎么甩也甩不掉,吵吵嚷嚷了一天,他也整整饿了一天。
饥饿迫使他冒着危险出去找吃的,为了安全起见,再加上身上确实是也没了力气,他只好选择爬行。
可还没有爬出几步,一个声音突然钻进了他的耳朵里:
“同志,快过来,饿了吧,这儿有点儿吃的!”
郭可仪听后,心里感到很惊喜,一是遇到了自己的战友,他不会再孤单。二是可以填饱肚子,不再被饿的两眼发昏。
他赶紧爬了过去,就在要爬到小路上时,他抬头一看,不由倒吸了口凉气,只见前面一块石头后面,有一支枪正对着自己。
郭可仪赶紧缩到一棵大树的后面,就势往坡下过去,后面的枪声响了起来,他晕了过去。
等他苏醒过来时,天已经亮了,身旁还坐着一个穿着蓝褂子的女人。
郭可仪轻轻拍起联络暗号,对方一听,惊喜的问道:
“我果然没猜错,你真是个小红军,你是哪部分的?”
“十六师的。”
“哦,我是永生县地方政府的,小同志,你放心,这个地方我很熟,以后你就跟着我。”
郭可仪使劲儿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一直跟在这位大姐身后东躲西藏,尽管局势越来越紧张,敌人越来越猖狂,可他却觉得自己很安全。
每天当他睁开眼睛时,身边总会放着大姐趁他睡觉时出去找来的野果。每次大姐都会让他先吃,而她自己每次都吃的很少,还总是挑着味道不太好的野果吃。
郭可仪有好几次都被感动的掉下泪来。即使如此,他还是吃不饱,还是饿。他不忍心看着大姐自己一人出去冒险找吃的,所以就算他浑身没力气,走路摇晃,也会坚持着出去找食物。
不久,郭可仪病了,病的很厉害,他已经抬不起头来了,甚至就连呼吸都觉得费劲儿,一直处于昏睡中。
有时他会被大姐喊醒,喝上几口水,有时他能感觉到大姐正往他嘴里塞吃的,他也会配合着嚼上几口,咽下去。
有时他还会听到敌人在嚎叫:“出来吧,给你们吃的,要不就饿死你们!”渐渐的,这种折磨人的嚎叫声再也听不见了。
此时大姐的身体也撑不住了,就算努力站起来,也是摇摇晃晃的。
一天,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郭可仪醒了过来,他突然觉得这两天异常的安静,已经听不到敌人的脚步声了,更听不到他们的嚎叫声,莫非……
想到这里,他内心一阵激动。
“大姐,敌人,敌人会不会已经走了?”
大姐愣了一下,赶紧把耳朵贴近石板,突然她的眼睛放出了光,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两个人摇摇晃晃地互相搀扶着往外走去,摔倒了就直接爬着走,实在爬不动了就翻滚走。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俩终于来到了大路上,爬到了一间茅屋前。
他们从住在茅屋里的老人那里得知,敌人已经离开两天了,老人还给他们煮了点吃的。
郭可仪知道,他活过来了!
